潮阳棉城历史(潮阳棉城的文物)
潮阳棉城历史(潮阳棉城的文物)集宋、明、清古塔建筑艺术风格于一身,对研究我国古塔建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该塔塔高42.42米,空心,八面七层,属平廊楼阁式砖石结构名胜古塔。塔基为“须弥座”宋代建筑格式,各层楼阁砖石结构和门窗、塔廊、廊石以及廊臂抬叠式石拱均保留明代风格。塔内巧设螺旋石梯122级,7层24曲 盘旋登极。塔端置铜铸红葫芦,甚为壮观。全塔虽无一木一铁,但结构严谨,坚实雄伟,且技艺精巧,天衣无缝,神工鬼斧。尤其历经数百年风剥雨蚀,雷击电轰和无数次地震、台风,仍巍然屹立,雄姿不减,完整无缺,足见建筑工艺造诣之高超。潮阳文光塔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位于海南之滨的汕头潮阳棉城,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重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结构四序堂面积二千多平方米,雄伟壮观的古祠整体建筑按原分金,平面呈“兴”字布局,原造型、原尺寸、中轴对称的三壁联、三进厅堂,鳌阶抱印,以三落阴联穿堂左右龙虎井
#在头条看世界#
潮阳棉城卫星地图
潮阳文化积淀丰厚,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全区有旅游景点、文物古迹13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文光塔),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灵山寺大颠祖师墓、海门“万人冢”、海门莲花峰摩崖石刻、四序堂石刻、东岩摩崖石刻),东山风景区、莲花峰风景区、大峰风景区、灵山寺、文光塔等名胜古迹远近闻名。英歌舞、剪纸、笛套音乐是潮阳文化艺术的“三瑰宝”,列入首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木雕、石雕、锡雕、香稿末塑等传统工艺,潮剧、“双忠”文化、“妈祖”文化、“大峰”慈善文化和贵屿“街路棚”等民俗文化活动,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省文物保护单位—-四序堂
建筑结构四序堂面积二千多平方米,雄伟壮观的古祠整体建筑按原分金,平面呈“兴”字布局,原造型、原尺寸、中轴对称的三壁联、三进厅堂,鳌阶抱印,以三落阴联穿堂左右龙虎井对配,官厅井一个,三山叠鳌式,叠级而上的台阶,上接堂前浮坛月台,左右厢包,各具厅房,通连回转,多合院宫殿式结构型体,屋顶按旧貌,饰以体现皇权的独特龙头屋脊,配以神态各异贝灰泥塑的屋脊,祠内堂厢间的宋承唐制的抬梁式叠斗托拱金木载,古朴大气,支承合理,不重装饰,突出穿插平衡,墙内采用穿梁式负木载结构屋架,以四两托千斤之力学恰到好处的解化了大暴雨,强台风,抗地震的作用,层次分明,前后陛上,置设的牵手联拱叠斗更是匠心独运,堂上隔扇门页,精工细作的金漆木雕,浑厚雄奇的古碑字,堂内红绿相间的色彩,和谐搭配,无不显示出这座800年历史的珍贵古祠的庄严大气。“四序堂”的建筑内结构,与潮汕地区常见的祠堂,庙宇结构不同,因溯源,“四序堂”初建为纪念性的生祠格式,其后堂联穿心亭接中堂官厅布局,堂前通衢对面原置设木制大牌楼一座,中屏是开合活动式的宽度与四序堂宽度同,油饰棕红色,中屏饰麒麟朝阳踏八宝,左右屏饰鹤、鹿图
文光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东侧,因其内部陈列千尊佛像,又称“千佛塔”,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
网图侵删
潮阳文光塔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位于海南之滨的汕头潮阳棉城,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重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集宋、明、清古塔建筑艺术风格于一身,对研究我国古塔建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该塔塔高42.42米,空心,八面七层,属平廊楼阁式砖石结构名胜古塔。塔基为“须弥座”宋代建筑格式,各层楼阁砖石结构和门窗、塔廊、廊石以及廊臂抬叠式石拱均保留明代风格。塔内巧设螺旋石梯122级,7层24曲 盘旋登极。塔端置铜铸红葫芦,甚为壮观。全塔虽无一木一铁,但结构严谨,坚实雄伟,且技艺精巧,天衣无缝,神工鬼斧。尤其历经数百年风剥雨蚀,雷击电轰和无数次地震、台风,仍巍然屹立,雄姿不减,完整无缺,足见建筑工艺造诣之高超。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