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一部微单或是单反相机(微单远摄真的来了)
如何用好一部微单或是单反相机(微单远摄真的来了)这样的主体追踪并没有什么稀奇。图片引用:Alin Popescu在网上搜一搜A9的介绍,可以看到都说它的相位对焦点(和单反的对焦点是同一种技术)是满屏分布、有600多个,但这种看也看不懂的专业器材理论太抽象了,这样的对焦有什么不一样么?尤其是这个A9 v5.0,到底怎么彻底改变了运动摄影?答案就在这里:用惯了专业高速单反相机拍鸟的人,首先就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微单这小不丁点的,能打么?A9 v5.0固件升级后,答案不仅是“能”,而且是“特别能打”!虽然A9屁轻屁轻的,但既然定位于专业,可靠性和耐用性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肯堆料就能做好的事,自是不在话下。需要关注的,是它恐怖的对焦。虽然小不丁点、屁轻屁轻的,但它真的是专业级设备。图片引用:The Snap Chick2.对焦点满屏幕追着鸟跑
文:药不能停
索尼正式发布了FE 600mm F4 GM和FE 200-600mm F5.6-6.3 G两支镜头,这件事对于生态摄影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两支镜头而已——这一次,微单远摄系统真的来了,我们终于可以换个轻松的方式拍鸟了。
A9 FE200-600镜头在拍鸟隐蔽所中的效果。图片引用:Will Burrard-Lucas
一、A9 V5.0固件,彻底改变运动摄影1.微单能打么?
用惯了专业高速单反相机拍鸟的人,首先就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微单这小不丁点的,能打么?A9 v5.0固件升级后,答案不仅是“能”,而且是“特别能打”!虽然A9屁轻屁轻的,但既然定位于专业,可靠性和耐用性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肯堆料就能做好的事,自是不在话下。需要关注的,是它恐怖的对焦。
虽然小不丁点、屁轻屁轻的,但它真的是专业级设备。图片引用:The Snap Chick
2.对焦点满屏幕追着鸟跑
在网上搜一搜A9的介绍,可以看到都说它的相位对焦点(和单反的对焦点是同一种技术)是满屏分布、有600多个,但这种看也看不懂的专业器材理论太抽象了,这样的对焦有什么不一样么?尤其是这个A9 v5.0,到底怎么彻底改变了运动摄影?答案就在这里:
这样的主体追踪并没有什么稀奇。图片引用:Alin Popescu
但是这样呢?主体到了画面边缘,对焦点仍然在检测识别它,这时出现的密集对焦点被一些索尼用户称为“绿色气泡”,到也是恰如其分。图片引用:Alin Popescu
出现这个框,意味着检测识别成功,即使主体已经到了画面最边缘,仍然被重新锁定。图片引用:Alin Popescu
A9 v5.0固件最重要的升级就是加入了实时追踪模式,真正发挥出了满屏对焦点的威力。通过上面的图片可以清楚的看到,相机只要识别出了运动的主体,就会在整个屏幕上锁定跟踪它,就算到了画面边缘也依然能够咬住——在全画幅单反相机上,这可能么?
3.科技进步改变摄影方式
实时追踪这种方式倒是不新鲜,早在胶片单反上就已经出现了,然而由于全画幅单反的对焦点都集中在画面中央,运动的主体很容易离开对焦区域,所以这种追踪方式过去并不是很实用。随着A9的可用对焦范围扩展至整个画面,再加上尤为强大的数据吞吐和处理能力,这个实时追踪模式体现出了惊人的效能,而且A9很快还将在v6.0固件中加入全屏自动追踪动物眼睛的功能,生态运动摄影的方式势必因科技进步而改变。
A7R3 v3.0固件先行放出的动物眼睛自动追踪,A9将很快在v6.0固件中加入。图片引用:Claude Creative Studios
二、600mm高低搭配,猛兽终于挣脱了焦段的束缚1.镜头不够长啊!
尽管A9 v5.0的机体性能是这样惊人的强大,但索尼的望远镜头阵容却长期仅有100-400/4.5-5.6和400/2.8两个规格可选,这就让A9这头野兽被400mm的焦段天花板牢牢束缚住,一直难有更大作为——虽然索尼的增距镜很能打,但这东西总归只能作为一个锦上添花的非必选项目,大多数用户是不会为一个靠增距镜撑起来的瘸腿远摄系统买单的。
FE 400/2.8 GM无疑是一只极品级镜头,但是一只镜头并不足以撑起一个远摄系统。图片引用:briansmith
2.对,600mm就是一切
现在,FE 600mm F4 GM和FE 200-600mm F5.6-6.3 G这一对高低搭配的600mm堆料镜头发布,即使低规格的200-600镜头也是可靠的内变焦设计,与副厂的150-600镜头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FE 600mm F4 GM官方指导价人民币105000元,FE 200-600/5.6-6.3 G官方指导价人民币14500元。终端的实际零售价格会比这个低,640大概率不会超过10万元。当然了,这也说不好,万一产能不足 炒货,那就……
佳能第三代400/2.8L曾以足足一两一钱(55克)的优势击败索尼FE 400/2.8 GM,成为最轻135全画幅自动对焦400/2.8镜头,这事放谁谁也忍不了。此仇不报非君子,这次索尼FE 600/4 GM以足足两钱(10克)的优势击败佳能第三代600/4L,成为最轻的135全画幅自动对焦400/2.8镜头!不过,如果不是媒体老师的话,就别纠结这一两半钱的了吧,人肉又感觉不出来。图片引用:Jason Vong
3.天顶之画质
FE 600mm F4 GM的MTF图,曲线几乎完全顶在了天花板上,我们就叫它天顶之画质吧!
A9 FE 600/4 GM,F4全开实拍效果。作者:废墟
FE 200-600/5.6-6.3 G的MTF图,其实和一万块的腾龙150-600 G2高度相似,而索尼和腾龙的关系……咳咳……多出来的几千块售价体现在内变焦和无需购买转接环上,而且150-600就算用了高档转接环,也不一定就能像原厂一样发挥A9的对焦威力。
A9 FE 200-600/5.6-6.3 G,600mm端,F6.3全开实拍效果。作者:废墟
挂上A9以后,专业级组合也可以这么轻便小巧。图片引用:briansmith
有了600mm这个生态和运动摄影最常用的焦段,A9这头猛兽终于挣脱了束缚,要开始大杀四方了。那个天顶之画质的MTF图,也正映射出索尼现在呈现的状态:技术雄厚、野心勃勃、步伐稳健、充满自信。
对,亮出600mm的那一刻,索尼浑身都透着这样一种劲头:要上天,天都放不下。
4.生态摄影不等于负重摄影
拍鸟人不是媒体老师,无需深入了解那些也看不懂的专业器材理论,甚至都没必要了解这些镜头里面是什么光学结构、用了几片什么镜片。我们要的是最终效果,我们只需要知道,使用A9和这两支600mm镜头,在得到天顶之画质和优秀画质的同时,只需要分别背负3600克和2800克的重量——只有7斤多和5斤多!而且更轻的相机和镜头可以允许我们使用更小更轻的三脚架和云台,甚至是独脚架,这又是一项重要的减负。
左边2800克,右边3600克,就是这么小、这么轻松。图片引用:TheCameraStoreTV
但是不要被铺天盖地的A9 FE600/4手持照片误导了,拍鸟不比拍模特,只有人等鸟没有鸟等人,7斤2两的重量是不足以让人全程手持的,依然需要三脚架和云台。但是我们可以选择10公斤负重的轻型云台和脚架。图片引用:废墟
5.增距镜,额外的福利
索尼的微单远摄系统还有一个额外福利——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增距镜。一方面,索尼的增距镜都是很新的产品,所以1.4x和2x两支增距镜的画质都完全可用;另一方面,A9 v5.0是可以在F16光圈下进行相位对焦的,完全不存在使用增距镜不能对焦的问题——不过当然,小光圈下的对焦性能肯定还是要弱于大光圈的。
别的镜头不敢说,但是FE400/2.8和FE600/4这两支,1.4x和2x增距镜都可以随便用。图片引用:Jason Vong
A9 FE 600/4 GM 2x增距镜,1200mm,F8全开实拍效果。作者:废墟
三、微单远摄带来的得与失1.轻松的方式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微单远摄系统最大的好处,当然是在画质不打折扣的前提下,不仅自身重量减轻,而且连带减轻了支撑设备的重量,大幅降低了我们需要背负的重量。而先进的电子技术甚至让微单系统的对焦、连拍、易用性都领先于传统设备,譬如说除了上面说过的追踪和连拍,微单对于画面的任何调整都是实时显示的,在按下快门前就可以看到最终得到的效果。更强的机动性 更强的性能,意味着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拍摄机会,增加每次出行拍片的收获。
如果用这样一种轻松、高效对焦、可以预览拍摄效果的方式来拍鸟,能增加多少出片的机会?图片引用:dpreview
2.对付电老虎的办法
微单远摄系统最大的软肋就是续航,就算A9使用了专业级电池,容量和扛冻都不输单反,但是架不住你开机以后干的所有事都得用电,这个耗电量远大于只靠光学取景的单反相机,在同等的拍摄强度下,是肯定要准备更多备用电池的。不过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个问题倒也不太大,因为索尼微单可以插着充电宝边拍边充,甚至可以直接用充电宝供电,这样就灵活多了。
如果不想用竖拍手柄多装一块电池,那直接架个充电宝也是可以的。图片引用:chungdha
3.简单的结构先天就更可靠
关于微单的可靠性,通常会有一种误解——惯性思维无疑会让大家认为单反相机更加坚固可靠耐用。然而从结构上来说,微单相机只有一条光路,取景、对焦、拍摄全部在传感器上完成,没有单反相机复杂的主反光镜-对焦屏-五棱镜-测光模块机构,也没有复杂的副反光镜-对焦模块机构,更简单的结构先天就更可靠,经受同样的摸爬滚打,光路和精密机构更少的微单相机反而更加可靠。不需要琢磨刚才说的这些听也听不懂的专业器材理论到底是什么玩意,直接看下面的图就行:
不用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就看哪边更简洁,怎么看都是右边的结构更简单可靠啊。图片引用:thecamerathing
结语: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它都真的来了微单远摄系统是个新事物,而大家对新事物的接纳意愿也不尽相同,有些老师甚至在索尼微单远摄系统只有A9 400/2.8镜头的时候就已经入手,有的老师则恐怕还会坚持使用专业单反系统很长时间。但是,不管我们是否有意愿接纳这个新事物,都不妨先去了解一下它。毕竟,无论我们喜欢与否,微单远摄系统都真的来了,说不定哪天,以单反系统见长的厂家也会走上这条道路。
这只是美国索尼在发布会之后组织的拍摄体验,但是说不定哪一天,赛场上就真的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毕竟人家“微单远摄集结号”的口号都喊出来了,吹完了号那不就是要打仗、要冲锋、要攻城略地了么。也说不定哪一天,佳能和尼康这样的单反强无敌,也会亮出专业级别的专微和Z系列。反正,微单远摄系统真的来了,有哪个搞摄影的不愿意减轻负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