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概论(植保论稻26)
植保概论(植保论稻26)把得病的叶片用塑料袋装上,拿到屋子里,用一个针挑一下发病中心,然后用显微镜看,你会发现很明显的梨装的孢子。挑病原一、苗瘟的识别特征苗瘟根据秧苗受害的不同表现分为 2 种:苗瘟、苗叶瘟。病原
“苗好半年稻”,指水稻育苗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的收成。但在广东部分地区水稻苗期出现下图症状:
广东省湛江市农友拍摄
有经验的业务员马上确诊为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水稻稻瘟病大体分为四种,苗瘟,叶瘟,节瘟和谷粒瘟。所以很容易理解,苗瘟就是发生在苗期上的稻瘟病。
一、苗瘟的识别特征
苗瘟根据秧苗受害的不同表现分为 2 种:苗瘟、苗叶瘟。
病原
挑病原
把得病的叶片用塑料袋装上,拿到屋子里,用一个针挑一下发病中心,然后用显微镜看,你会发现很明显的梨装的孢子。
诊断病症
看病征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以上,就是如何鉴别水稻稻瘟病中的苗瘟。
二、苗瘟发生的原因
1、种子有效病菌源存在,消毒不彻底。未对种子进行杀菌处理的发病几率更大,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农户催芽时还使用带病菌田块,使消毒后的种子缠病所致。此外在药剂浸种过程中,浸种药液渗漏后,加水不加药浸种,导致浸种种子灭菌不彻底也可导致苗瘟的发生。因此,种子带菌是苗瘟流行的首要因素。
2、适合苗瘟病菌繁殖的气候环境影响苗瘟发生的最主要气象因素是温度和湿
度,同时还受到光照和风的影响。温度主要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主要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两者相互关联。
3、菌源充足 造成再侵染循环苗瘟的病菌通过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
稻谷上越冬,第 2 年产生分生孢子并借助风雨传播到秧苗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发病病株。发病部位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二次侵染,造成发病面积继续扩大。而且很多农户秧田选择带病菌田块,稻草未进行充分处理,这样由于稻草和秧田内菌源充足,加重了苗瘟病菌的侵染。
三、苗瘟防治方法
苗瘟的防治要做好防治结合,重点做好“防”的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理”。一旦发现苗瘟尽早防治,压低菌源,控制蔓延 ;对于长势旺盛,密度过大、尚未发病的田块要进行早准备,重点预防。
1、消灭有效菌源
水稻收获后,及时清除菌源,处理病谷、病草、病茬,对发生稻瘟病的田到秋后将病稻草焚烧 ;秧田期以前彻底处理完病稻草,搞好病残处理 ;尽量清除散落在田道和主埂上的稻草和病谷。育苗时不用病草催芽、覆盖苗床、捆秧把 ;病草不还田,用于沤肥应腐熟。
早稻苗瘟,农友拍摄
2、选择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并且做到品种轮换种植,不能多年种植同一种稻作品种。田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较快,不长期采用单一抗病品种,引起变异而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造成重大损失。
3、做好种子消毒
水稻在催芽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采用 25% 咪鲜胺 2000 ~ 3000 倍液浸种 ,或者用细粮王®包衣拌种,水稻出苗早、秧苗齐、盘根好。预防苗瘟、防治苗期立枯、恶苗病、绵腐病效果突出!
4、合理肥水管理
施肥应采用底肥为主,看水稻生育状况进行追肥,追肥要合理,氮肥不要过量。水分管理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技术,杜绝深水漫灌现象,以水调肥、促控结合,增强植株抗病力。
5、药剂防治
苗瘟要早发现早防治,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22%春雷霉素*三环唑(禾满)悬浮剂,或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40%富士一号乳油。以上任一种药剂兑水45-60公斤喷雾防治,6—8天后再防治一次,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须补喷,以期达到理想防效。
对于病害,预防是关键!以上防治方法,希望给朋友们提供参考。植保论稻系列有的可能讲的不够细,或者说有些地方不对,欢迎大家评论交流,有疑问可关注微信公众号“yozodo”或者加小编微信“ainc999”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