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正确的读博方式(用机会成本计算读博划不划算)

最正确的读博方式(用机会成本计算读博划不划算)综上,以银子计算的机会成本,就天然与“梦想”一词相冲突。这又可以进一步衍生出两个结论:其一,从正面讲,一旦决定读博,就相当于选择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一种没那么有钱却也不乏坎坷,但绝大多数人未必会去选择的生活方式。因此,你得给自己一点信心,我选择,我快乐,而我的快乐无价!其二,从反面讲,读博的收益主要不在于金钱而在于精神层面。因此,但凡你有一点点犹豫,开始计算机会成本了,那么,重要的话说三遍,慎重读博,慎重读博,慎重读博!为啥?你犹豫,说明你未必会因为读博这件事感到快乐。而这,恰恰是读博能够带来的主要收益。没有这种愉悦感,又会有什么力量支持你钻图书馆蹂躏电脑辛辛苦苦码字儿呢?要知道,很多博士,到了论文交稿子前夕,可都是只靠一口仙气儿撑着的。人生道路千万条,凭啥非得跟自己过不去呢?读博也是同理啊!只有当你对于读博和工作这两件事全无偏好时,才会产生关于机会成本的论证。只有在“没有偏好”的情况下

来源: 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爬树鱼

有的事是无法计算的…………

1.一个关于读博划算与否的机会成本论证

“我现在很犹豫,要不要去读博。读博吧,至少三年时间没了。不仅不能挣钱,而且八成还得朝家里要钱。我的硕士同学们,一工作至少年薪十万了。也就是说,读个博,至少损失三十万。毕业之后进了高校或者研究所,年薪也顶多十几万。这时候,我的硕士同学,早就年薪三十万……”

最正确的读博方式(用机会成本计算读博划不划算)(1)

这种言论,估计你一定听说过吧?貌似说的很有道理,对吧?说的也的确是事实,对吧?至少,我自己的硕士同学,目前已经有N位荣升为律所初级合伙人,年薪50万打底。当我以此为由鼓励本科生们为钱途而奋斗时,就有同学问我:“老师,你们班应该也有收入没那么高的吧?”我:“对啊,我啊!”

2.机会成本计算有错吗?

上述计算有错没有?没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的确没错。但是,只要开始算,你就输了。经济学计算,只适用于在无明显偏好情况下的理性选择。举例来讲,赵丽颖用一个小时给某杂志拍摄封面照,收益10万元;她也可以用这一个小时时间烤蛋糕,收益60元(购买同类蛋糕的价格减去自己烤蛋糕的鸡蛋、奶油……等成本)那么,一个理性的赵丽颖,这辈子都不会亲手烤蛋糕——除非,烤蛋糕是她的爱好,对吧?

读博也是同理啊!只有当你对于读博和工作这两件事全无偏好时,才会产生关于机会成本的论证。只有在“没有偏好”的情况下,你才会诉诸金钱计算,给自己折腾出一个偏好来。或者说,但是,一旦你本身有了倾向,就会发现,真爱,是无法用银子计算的。比如说,赵丽颖从烤蛋糕这件事上得到的愉悦感价值多少?再比如说,拿到博士学位这件事能给你的愉悦感价值多少?或者,再功利一点地讲,即便你不喜欢读博但为了去高校教书而不得不读,那么,在高校工作一辈子这件事,给你的愉悦感能够计算吗?这就好比一个帅哥把所有暗恋自己的女生列表打分,长相秀丽十分,父母有退休金十分,家有弟弟扣五分……能据此找到真爱,几率比“一个月写一篇博士论文然后盲审顺利通过”还要低。

最正确的读博方式(用机会成本计算读博划不划算)(2)

综上,以银子计算的机会成本,就天然与“梦想”一词相冲突。这又可以进一步衍生出两个结论:其一,从正面讲,一旦决定读博,就相当于选择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一种没那么有钱却也不乏坎坷,但绝大多数人未必会去选择的生活方式。因此,你得给自己一点信心,我选择,我快乐,而我的快乐无价!其二,从反面讲,读博的收益主要不在于金钱而在于精神层面。因此,但凡你有一点点犹豫,开始计算机会成本了,那么,重要的话说三遍,慎重读博,慎重读博,慎重读博!为啥?你犹豫,说明你未必会因为读博这件事感到快乐。而这,恰恰是读博能够带来的主要收益。没有这种愉悦感,又会有什么力量支持你钻图书馆蹂躏电脑辛辛苦苦码字儿呢?要知道,很多博士,到了论文交稿子前夕,可都是只靠一口仙气儿撑着的。人生道路千万条,凭啥非得跟自己过不去呢?

最正确的读博方式(用机会成本计算读博划不划算)(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