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桐城派及其史学成就(桐城派鼻祖方苞)

桐城派及其史学成就(桐城派鼻祖方苞)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 在狱中两年,方苞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6岁随家由六合迁到江宁旧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岁随父回安徽桐城参加科举考试。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 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

桐城派及其史学成就(桐城派鼻祖方苞)(1)

方苞画像

桐城派及其史学成就(桐城派鼻祖方苞)(2)

方苞(1668—1749年),字灵皋,号望溪,原籍安徽桐城,康熙年间进士,以诗文著名于世,卓然有大家之风,曾因受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牵连而入狱,后得赦免,官至礼部侍郎。

桐城派及其史学成就(桐城派鼻祖方苞)(3)

桐城派及其史学成就(桐城派鼻祖方苞)(4)

方苞文集

方苞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篇章。他著有《狱中杂记》等散文名篇。

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6岁随家由六合迁到江宁旧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岁随父回安徽桐城参加科举考试。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

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

在狱中两年,方苞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

桐城派及其史学成就(桐城派鼻祖方苞)(5)

据史料记载,方苞晚年辞官后即携家人南下,定居于六朝古都南京,家在城南铜坊苑。

他喜爱城西清凉山、乌龙潭一带的山光水色、风景名胜与幽静环境,常在这儿流连忘返。后来便在乌龙潭畔龙蟠里筑一雅舍,用于读书写作和消夏避暑。数年后,筹得资金,在雅舍旁建起占地数亩的方氏忠祠,祀供祖先牌位。

祠堂两侧二十余间房舍还供贫寒而好学的方氏宗亲子弟居住。方苞常为他们授课,讲习经史古文,还教诲子弟们忠于皇上,铭记“浩荡天恩”。

桐城派及其史学成就(桐城派鼻祖方苞)(6)

方苞书法

据传说,康熙非常欣赏方苞。

方苞与康熙的结识,始于康熙微服私访。

康熙行至骆马湖镇,在镇上的茶馆里结识了一位老人,该人自称欧阳宏。

康熙与欧阳宏一见如故,引入驿馆里吃酒倾谈。聊至"东宫洗马"的笑话,聪明过人的欧阳宏马上就敏锐地觉察到面前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当今皇上。

康熙见其神色,大惊,想到“这个面目丑陋的老人天分极高,怕再顺着这个"洗马"的题目说下去,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连忙把张廷玉叫来,把话岔开了。

康熙和张廷玉通过聊天方式,考察这个欧阳宏的学问,发现其“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么事都有独到的甚至是惊人的见解。"

康熙心中暗赞:“好一个鸿学大儒啊,比起高士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年龄大了点儿,不然的话,朕倒要启用他了。"后来还是启用了。康熙发现,这个欧阳宏原来就是方苞。

方苞因戴名世的《南山集》获罪,废为平民,流落民间。康熙发现后,不拘一格,将其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能在上书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数,人以宰相身份待之。

至于旧日方氏祠堂门匾上的“方氏教忠祠”五个字究竟是不是这位皇帝御笔题赐,由于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了。这一方景泰蓝做底的金字门匾在1966年夏被“破四旧”的四中红卫兵取下砸毁。

解放后,方氏教忠祠因多年失修已破旧不堪,院中古树与攀满墙院壁的藤萝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历史沧桑,深宅院中住着十几户居民,以方姓居多,且同为方苞后裔,其中以在粮站工作的、以“布衣才子”自况的方策先生较为活跃。

他读古书甚多,对《红楼梦》颇有研究,且博闻强记。嗜好烟酒,早年常手持小酒壶,口叼劣质烟在街上与人以能否成大段背诵《红楼梦》章节打赌。他的好记性每每令附近几位中学教师惊叹不已……

迄今,好几户方姓居民仍留居原地,但那已是上世纪90年代初建起的“开元新居”楼房,龙蟠里的方氏教忠祠只能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桐城派及其史学成就(桐城派鼻祖方苞)(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