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屈原三分钟演讲(曾庆瑞微信日记)
缅怀屈原三分钟演讲(曾庆瑞微信日记)在中央电视台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里,龚琳娜和她的德国丈夫老罗,由楚国编钟舞乐伴奏演唱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彰显的是屈原的“求索”精神。这种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多少年,多少代,举凡仁人志士,都熟记了屈原的高贵节操,不敢忘记他的教诲:“路漫漫其修远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武汉东湖行吟阁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政治家、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而遭到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
曾庆瑞:中国传媒大学退休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微信日记·端午缅怀屈原】2022060301#
今天端午,总是要缅怀屈原。搜“百度百科”,有他的介绍文字。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取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出生在楚国丹阳秭归,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我们同为楚人,是同乡。
武汉东湖行吟阁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政治家、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而遭到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今天湖南境内的汨罗江,以身殉楚国。据说,自沉的日子就是当年的今天,农历五月初五。因而,端午,人们有了对他悼亡凭吊寄托哀思以求安康的意思。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在中央电视台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里,龚琳娜和她的德国丈夫老罗,由楚国编钟舞乐伴奏演唱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彰显的是屈原的“求索”精神。这种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多少年,多少代,举凡仁人志士,都熟记了屈原的高贵节操,不敢忘记他的教诲:“路漫漫其修远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吾将上下而求索。”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自幼,我接受的有关屈原的启蒙教育,是语文老师传授的知识,还有在家乡武汉东湖之滨的行吟阁前的致敬礼。
那是游行到了东湖左岸湖滨后,前行,由听涛轩北去,过荷风桥,就能看到,右侧,有一圆形小岛,四面环水,岛上建一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方形阁式建筑,那就是行吟阁了。走到跟前,能够看到,阁上高悬郭沫若写的“行吟阁”三个大字。自然,这阁名,取自《楚辞·渔父》里的“行吟泽畔”诗意。阁前有雕塑屈原立像一尊。这立像,高3.6米,只见他,昂首视天,举步欲行,仿佛正漫步湖滨,高诵《天问》。
资料显示,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行吟阁,仿古代砖木建筑形式,高22.5米,平面正方形,底边长12米,四角攒尖顶,飞檐三层,上覆翠瓦,四壁墩垛,古色古香。阁内立红色圆柱,并设旋梯上下。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格。屈原塑像造型端庄凝重,清癯飘逸,表现传人对天长吟的生动形象。
据考,屈原到过今天的武汉一带。《九章·哀郢》里的“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中的江,即长江,夏即河水下游,故都即郢(江陵)。这里说的是他离郢后的路线,是沿汉水到长江,汉水汇入长江处即今之武汉,再沿长江“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可见,屈原的行程里,经过了武汉。所谓“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夏首就是汉水流进长江处。“登大坟以望远兮,聊以舒吾忧心”。水中高地当时叫“坟”,有人认为就是今天的龟山。另外,《九章·涉江》说,“乘郢渚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绪风”,水中小洲称作渚,有人认为,这诸,就在今天蛇山往上不远处的长江中。说起来,也许就是屈原这些关于武汉一带风光的咏叹,人们可以知道,屈原不仅途经此地,而且还确实是在这里流连往返了一番。于是,后来就有人在今天的武昌设有清烈公祠,祭祀屈原。
屈原挚爱本土文化,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而又积极吸收异域文化的优点,使楚文化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 得以成长和升华。
1979年4月的一天,叶剑英元帅到此一游,曾题诗一首:“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
1956年端午之后不久,我在武汉一中高中毕业,负笈京华,进北大中文系读书。头一年,蒙系里杨伯峻、萧雷南、游国恩各位恩师授业,在《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名著选读》《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课程里,我有缘精读了屈原。
七十余年过去,诸多终身受益的教诲里,留在记忆里不敢忘怀的,就是屈原在《离骚》里泣血吟诵的这两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是他的崇高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我们这一代代的后人无论何时何地,决不可忘了,定当谨记。
图片绘画来自于网络,谢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