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如何变成神仙的(一个神祗化的符号)
关羽如何变成神仙的(一个神祗化的符号)我在关林庙里一边走着,一边思索着,心里闪现出关公一生中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凝视眼前,关林庙貌一览无余,松柏参天,碑碣林立,庞大的关于墓磊然而起,与缥缈的祥云、笼纱的瑞烟构成一幅若幻若梦的圣境,置身其间,被神圣与神秘包裹着,缕缕情思挥之不断,绵绵意念环生不绝,不知不觉被一种思古通幽、景仰先贤的情绪笼罩着。不知什么时候,一阵清风拂动起庙宇挑檐飞角上的悬铃,清悦的铃声袅袅回荡在这千年古庙之上,也迥荡在我的心间……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缓缓地在洛阳关林庙走着,深情地缅怀关羽富有传奇性和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怀念一位逝去愈千年的顽强生命,反思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文化崇拜和伦理纲常,脚步和思想都是那么的沉重!
是啊,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历史时空,风云人物可谓层出不穷,群星璀璨。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其光泽大都在逐渐淡化。关羽则不同,他身后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不绝,真可谓“午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他被美化成神灵,一直被人们供奉着,形象越来越高大,罩在他头上的光环越来越炫目,铸成了一个巨大的独具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在他身上体现的“忠、义、仁、勇”精神已成为华夏民族的道德楷模,从而完成了他自身道德与神祗的合璧塑造。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涌现的风云人物,层出不穷,灿若星河。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许多风云人物也渐渐地为人们所遗忘。然而,关公却恰恰相反,虽然他已离开这个世界1700多年了,但其影响非但丝毫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大,形象也越来越崇高。统治阶级不断地把他的爵位升高,由侯而王而帝乃至关圣大帝。儒家称他为“关夫子”,道家称他为“三界伏魔大帝”,佛家称他为“护法伽蓝神”,而普通百姓则把他当成大义凛然、正气冲天的象征,奉为神明,呼之为“关公”、“关老爷”。
关羽有着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早年他因抱打不平,杀了本地势豪,逃难江湖,应募入伍,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崭露头角,屡建战功,威震华夏。死后累受追封,为侯,为王,为帝,为神,成为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形象,万众景仰,代代沿袭,经久不息。出现这种奇特现象,除了他本身的人格魅力以外,还能说明什么呢?历史上,一幕幕“关公戏”轮番演出,一个个艺术化了的关公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凭借各自的想象,去复活自己心目中的关公,凭借各自的理解,去诠释1000多年来经久不衰的关公文化。
我在关林庙里一边走着,一边思索着,心里闪现出关公一生中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凝视眼前,关林庙貌一览无余,松柏参天,碑碣林立,庞大的关于墓磊然而起,与缥缈的祥云、笼纱的瑞烟构成一幅若幻若梦的圣境,置身其间,被神圣与神秘包裹着,缕缕情思挥之不断,绵绵意念环生不绝,不知不觉被一种思古通幽、景仰先贤的情绪笼罩着。不知什么时候,一阵清风拂动起庙宇挑檐飞角上的悬铃,清悦的铃声袅袅回荡在这千年古庙之上,也迥荡在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