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闪光灯的相机怎么拍照好看(那些用闪光灯拍的摄影集)
有没有闪光灯的相机怎么拍照好看(那些用闪光灯拍的摄影集)这次在读书会上展示的是这本书在2013年的精装复刻版。1980年出版的《Flash Up》是倉田精二的第一本摄影集,拍摄的是70年代后期东京池袋区的夜间故事。从书名就可以推测,这本书里的照片全是用闪光灯拍摄的。像是酒吧门口的醉汉,街头的暴力事件甚至风俗店里的欲望故事,全都被倉田用闪光灯凝固下来,70年代日本东京夜晚的欲望和躁动在这本书中显露无遗。倉田也因此赢得了当年的木村伊兵卫奖。这本1977年出版的《Credit Photo byThe Famous Weegee》收录了Weegee最优秀的118幅作品。封面上的圆形logo是当年Weegee在每张照片下面加盖的印章。No.2 倉田精二 《Flash Up》1945年出生的倉田精二1970年代曾在Workshop写真学校学习摄影,当时他师从森山大道。
2019年还有十几天就要来了,这周六(12月15日)下午的读书会应该是今年1908阅览室的最后一次活动,所以我会力求做到最好。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是“闪光灯拍的摄影集”,下面是这次读书会小型书展的书单。需要报名的读者可以私信我获得报名连接。
No.1 WEEGEE 《Credit Photo byThe Famous Weegee》
很多人提起街头闪光灯,第一个想到的是Bruce Gilden,但其实Weegee才是这一领域的鼻祖。作为我偶像的偶像的偶像,Weegee34岁才成为自由摄影师,干着和蜘蛛侠Peter Parker一样的工作——拍摄突发新闻照片。他叼着雪茄,一身风衣,手持4X5相机和老式闪灯的形象,跟他拍的凶案照片一样深入人心。
和同时期著名的夜间摄影师布拉塞只用自然光源不同,Weegee的作品全部使用闪光灯,他不带丝毫怜悯地把这些人间悲剧从黑暗中暴露出来,但新闻价值消失之后,这一帧帧画面却成了永恒。
这本1977年出版的《Credit Photo byThe Famous Weegee》收录了Weegee最优秀的118幅作品。封面上的圆形logo是当年Weegee在每张照片下面加盖的印章。
No.2 倉田精二 《Flash Up》
1945年出生的倉田精二1970年代曾在Workshop写真学校学习摄影,当时他师从森山大道。
1980年出版的《Flash Up》是倉田精二的第一本摄影集,拍摄的是70年代后期东京池袋区的夜间故事。从书名就可以推测,这本书里的照片全是用闪光灯拍摄的。像是酒吧门口的醉汉,街头的暴力事件甚至风俗店里的欲望故事,全都被倉田用闪光灯凝固下来,70年代日本东京夜晚的欲望和躁动在这本书中显露无遗。倉田也因此赢得了当年的木村伊兵卫奖。
这次在读书会上展示的是这本书在2013年的精装复刻版。
No.3 北岛敬三 《写真特急便:东京》
1954年出生的北岛敬三是倉田精二在Workshop写真学校的师弟,两人都是森山大道班的学生,都是从老师的风格出发,慢慢走出了一条自己特有的摄影之路,并且还都获得了木村伊兵卫奖。从这点上说,森山确实是一位好老师。
在Workshop写真学校宣布解散之后,森山召集了他班上包括倉田和北岛在内的7名学生,一起在新宿设立了独立画廊IMAGE SHOP ·CAMP,
与此同时,北岛敬三开始在CAMP周围拍照夜晚的照片,并在1979年1月-12月间,每月在CAMP内即兴展示。这本《写真特急便:东京》便是这些照片集结而成的丛书,共12本,每月一期,每期16页。照片使用闪光灯拍摄加上特殊工艺显影,风格比森山更森山。
No.4 北岛敬三 《CAMP 1979》
这本《CAMP 1979》是super labo32系列中的一本,记录了北岛在1979年于IMAGE SHOP ·CAMP中展示照片的场景。
北岛将整个空间变为暗室,在墙面上贴满空白相纸直接投影上图像,涂上显影液用海绵固定,然后直接展示。
这种工作方式符合当时IMAGE SHOP ·CAMP的精神。并且你还能在书中看到年轻的东松照明、森山大道、荒木经惟在CAMP中的形象。
No.5 内藤正敏 《东京 都市的黑暗幻视2》
同样由super labo复刻的摄影集《东京 都市的黑暗幻视2》,原版发行于1985年,这本书将东京比作“巨大的生命体”,展示了1970年至1985年间东京底层群体的亚文化。
作者内藤正敏在末班电车驶过,工薪族、白领、主妇和学生们纷纷回家,酒吧和风俗店也关门之后走上街头,探寻无人看守的另一个东京。
内藤用闪光灯照亮黑暗中看似无人的街道,于是,边走边吃被从酒馆和食堂扔掉剩饭的人、捡着纸箱和空罐等垃圾的拾荒者、包括醉汉在内的露宿街头者以及坚守岗位的街头暗娼纷纷被显现出来,他们在其他人熟睡之后竟变得异常活跃。
No.6 Martin Parr 《坏天气》
马格南前主席Martin Parr的著名系列《坏天气》完成于1982年。当时,Parr利用闪光灯和防水的水下相机创造出了怪异的场面:站在大雾中的行人、在电话亭里躲雨的放牛娃、雨天被独自落在街头的绵羊。闪光灯让书中的许多画面出现向上飞舞的雪花、雨滴,它们和努力奔跑的行人或是废弃的公园组成了这本书的基调。
《坏天气》系列作品是对“好照片”这一概念的彻底颠覆,是对当时纪实摄影和社区概念的破坏,照片也呈现出滑稽、忧郁且非常非常孤独的氛围。在很多方面,这是对于独立的再次主张,同时也是宣称从此刻起摄影将是一个孤独的职业。
周六阅览室将展示这本书的完全复刻版,它是books on books系列的第17本书。至于原版书,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绝版。
No.7 Martin Parr 《最后的度假胜地》
1982年,Martin Parr受美国摄影师William Eggleston和Joel Sternfeld影响,开始在家附近的新布莱顿拍摄彩色照片。他放弃了135系统,买了一台德国派宝120相机,但闪光灯被他保留下来。
《最后的度假胜地》是极具开创性的彩色纪实摄影作品,并且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当时的评论宣称,在这处衰败的海边度假小镇,Parr展现出令人厌恶与恐怖的景象:工人阶级肥胖的躯体蹲在比膝盖还深的包装纸中,在被污染的黑色海水中游泳,穿着艳俗的服装,吃着垃圾食品,以及永远在哭泣却无人关心的孩子等。
人们批评Parr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家伙,故意用镜头丑化工人阶级。但Parr自己从来不认为《最后的度假胜地》是政治性作品。
现在,人们发现,Parr的照片之所以令观者感到不舒服,也许正是因为在许多方面他展示出了我们最坏的一面,让我们看上去有一种被嘲笑的感觉,甚至还有些愚蠢、势利或愤世嫉俗。
No.8 Martin Parr 《墨西哥》
从《最后的度假胜地》开始,Martin Parr彻底走上了彩色摄影的道路。他创作的题材源源不断,而无论相机如何变化,闪光灯一直是他的标配。他经常在闪光灯上加装一个造型夸张的罩子,或是干脆使用环形闪光灯拍摄微距画面。
这本《墨西哥》是2006年的作品,它展示了Parr对于小而绚丽的街边食物和纪念品细节的关注。
No.9 Stephen Shore《美国表面》
没错,这本超级经典的《美国表面》也是用闪光灯拍的。虽然我更愿意把它放在“在路上”主题里讲,但是Stephen Shore确实大量使用了闪光灯,他用一台禄来35相机和柯达彩色胶片拍下旅行中遇见的每个人,吃过的每顿饭,睡过的每张床,用过的每个厕所......至少在他的拍摄计划里是这么写的。
闪光灯让这些画面呈现出一种快照风格,这和现在流行的新锐风格其实有点相似。所以以后不要再说开闪光灯是新锐了,不管你是在标榜新锐,还是在黑新锐。闪光灯都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摄影技巧,Stephen Shore70年代就这么拍了,它真的没那么新锐啦~
No.10 Bruce Gilden《小黑书:布鲁斯·吉尔登》
Bruce Gilden的小黑书编的非常棒,以至于比我收藏他的其他书更有代表性。有段时间我经常把它带去咖啡馆打发时间。那些在网上不懂装懂说我模仿他的人一定没有真的读过他的书。
比如有个粉丝很多的大号说Bruce拍日本黑帮冒犯的是掌握权柄和武器的人,比我拍街上的那些没有话语权的行人高明的多。但其实布鲁斯的拍摄是经过黑帮允许的,而且他怼行人的照片可是出了名的暴力,那个F开头的单词是他回复被摄者抗议的口头禅。
还有一位网友说Bruce每一张怼人的照片被摄者都是盯着镜头的,那么这本书也证明他错的离谱。
对了,Bruce Gilden有一句话非常有名:“我没有职业道德,但是这个年代又有谁有?”
No.11 Bruce Davidson 《地铁》
相比上一个Bruce,我认为他的马格南前辈Bruce Davidson对于闪光灯的运用要更加大胆。要知道在人行道上怼行人并不算什么难事,但是Bruce Davidson却是在危险的纽约地铁上这么干。
看封面你可能会觉得他是取得了乘客的允许才用闪光灯的。但是动动你的小脑筋,你能想象这位被布列松亲自挖掘的天才会怂到跑去一个个征求乘客的同意才拍照吗?
他在阴暗且封闭的纽约地铁车厢里就这么直接开干了。要知道,在纽约,你并不知道谁身上会带着枪。而事实上他确实拍到了乘客拔枪的照片。
No.12 吉行耕平 《公园》
这大概是这份书单里最大胆的一本书了。其貌不扬的封面包裹着的充满情色气息的内核。1970年代,日本摄影师吉行耕平在夜幕的掩护下,使用红外线胶卷和闪光灯偷拍东京公园里的野战、群P、男男等私密画面,为此他还多次遭到暴打。
No.13 元田敬三 《青水》
1971年出生于大阪的元田敬三在25岁那年凭借《在街头,大阪》获得第33回太阳奖。
这本《青水》是1996年至2000年拍摄的,内容为东京新宿和大阪南部街头的人物照片,主要为夜间拍摄,使用120相机和黑白底片,且大量使用闪光灯。照片有抓拍的,也有摆拍的。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摄影集。
No.14 须田一政 《民谣山河》
须田大神的代表作之一,本公众号之前完全转载过它的内页。是一本闪光灯配合120相机抓拍的神作。
No.15 须田一政 《日常的断片》
以黑白照片出名的须田, 1980 年代起使用中画幅相机正式拍摄彩色作品,他的彩色作品和黑白作品一样喜欢使用闪光灯,所以色彩艳丽,而且在他的掌控下常常呈现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1991年出版的《犬之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须田唯一的本彩色摄影集。
去年,在东京的二手书店,我看到一本脱胶的二手书,当时老板愿意以完好书三分之一的价格卖给我,但是我竟然脑子短路没有买,后来后悔了好一阵子。
这本《日常的断片》是今年出版的新书,收录了1983年至1984年间刊载于《日本カメラ》的作品《日常的断片》,以及《光的挑拨》、《Elegy》、《SPOT》等约 150 件彩色作品。这本书弥补了我错过《犬之鼻》的遗憾。
No.16 荒木经惟 《食事》
荒木经惟著名的摄影集《食事》,书中荒木用微距镜头和环形闪光灯拍下妻子阳子亲手调制的菜肴。其中,彩色的照片拍摄于1983年到1989年之间。1989年8月,阳子因子宫肌瘤入院治疗,结果被查出患有癌症。后来病情一度好转回家休养了两个月时间。
荒木后来表示,当阳子被宣告患有癌症之后,他面对妻子在家疗养期间所做的菜肴,第一感觉就是“这是黑白的”。
果不其然,阳子后来病情突然恶化,与1990年1月不幸去世。这本书也和《感伤之旅·冬之旅》一样,成了荒木思念忘妻的纪念本。
阅览室还没有《食事》的原版书,这次展示的是完全复刻版,它是books on books系列的第15本书。
No.17 荒木经惟《TOKYO LUCKY HOLE》
这本书可能是国内摄影师中最为“普及”的荒木作品集,普及加上引号是因为它实在是有太多盗版了。
这本书拍摄于1983-1985年间,是东京风俗业的黄金时期。当时,荒木和月刊《写真时代》的编辑一起,每日进出东京的风俗场所,边玩耍,边拍照。由于荒木是大明星,风俗店的姑娘和客人们在他的镜头前更加有一种表演的欲望。
有时,荒木甚至会亲自上场,加入到镜头中。“男人和女人之间,存在着摄影师。“———”这本书看似戏谑的前言可是真真正正地实现了呢。
当然,在风俗店里明目张胆开闪光灯拍照,大概也只有荒木了吧。为了保证此书单不被和谐,这里只展示它的封底。
No.18 Andrew Savulich 《城市: 纽约现场新闻和街头摄影1980-1995》
Andrew Savulich是一位生活和工作在纽约的摄影师。他的作品是现场新闻和街头摄影的结合——捕捉犯罪现场和日常生活。
这本《城市》是他的第一本摄影集,收录了他1980年至1995年工作照片,他在这些照片下方手写了简短的说明。
这些说明看似工整客观,但当它们脱离报纸的新闻属性,独立存在于摄影师自己的印刷品上时,又产生了一个额外的维度。这些说明有些黑色幽默且足够简短,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的目光回到照片上。这本书也是对前辈weegee的致敬。
No.19 Charles Peterson 《cypher》
这本书拍摄的是2000年之后的霹雳舞世界,作者是著名的摇滚摄影师Charles Peterson。
标题“cypher”是围绕着舞者们聚集在一起练习或“战斗”时创建的圆圈。闪光灯被用作凝固舞者运动瞬间的必要手段,同时也被摄影师用来创造一些特殊的效果。
No.20 志贺理江子 《螺旋海岸》
在做这个书单之前,我从来没有去搜索过这本书的资料,因为其中的照片已经足够吸引我,那种带着神秘色彩的闪光不断在照片中出现。特别是封面上那张树干穿过男人身体的照片一直让我着迷,我不知道志贺理江子使用了什么技术手段制造出如此诡异的画面,也无意探究她的底细。我宁愿这种神秘感一直保持下去,就像她为我们展现的古老的太平洋海滩一样。
No.21 Alec Soth 《歌本》
Alec Soth2015年出版的《歌本》聚焦于美国的社区,关注网络时代人们日益孤独的社交生活。
这本书拍的是那些节日中玩耍的美国人。Soth和作家Brad Zellar穿越整个美国,他们模仿报社记者的工作模式,连照片都特意拍成黑白的。对光线控制完美的Soth大量使用闪光灯作为光源。
在编辑这本书时,Soth采用了一种音乐的方式来安排画面,段落之间加入了许多经典歌曲中的歌词,但照片本身却故意去掉了说明。
“当照片没有了上下文时,会获得更多新的意义。”Alec Soth说。
No22 Rosalind Solomon《波兰的阴影》
在中国,Rosalind Solomon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位1930年出生的美国老奶奶38岁时才开始拍照。2016年,她出过一本摄影集《Got to Go》,被TIME评为当年最好的摄影集之一。Alec Soth还在自己的ins上力推过那本书,并说Solomon应该成为下一代白宫摄影师。
这本《波兰的阴影》由Steidl在2006年出版,是Solomon1988和2003年两次到波兰拍摄的照片集。这些照片将观者带入一个阳光与阴影交织的世界,它们通常都带有象征意义。通过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人肖像等让人联想到波兰政治动荡年代的黑暗,以及种族暴力的幽灵,同时也让人看到了现代波兰人的生活。闪光灯同样在这本书里戏份很多。
No.23 Ricardo Cases《空中的鸽子》
西班牙摄影师Ricardo Cases的《空中的鸽子》讲述了西班牙穆尔西亚和瓦伦西亚地区的赛鸽比赛。这本书不仅题材有趣,照片出色,连装订方式也非常特别。是当年书市上的抢手货,经过两次重印依旧绝版,目前二手书售价在美亚约160美刀。
本公号曾经对此书做过详细介绍,有兴趣点书名传送。
No.24 Cedric Van Turtelboom 《NOROC》
又是一本铁圈书,由摄影师Cedric Van Turtelboom自出版。标题“NOROC”在罗马尼亚是祝福语,意味着好运和健康。
这本书由若干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有一段并不那么重要的图片说明。似乎是在表现被工业社会遗弃之后,这片荒芜土地上人们的生活。
Cedric Van Turtelboom的摄影传递过来的讯息绝对和美学无关。这些图片与众不同的原因是他用闪光灯制造出了肮脏、滑稽甚至“丑陋”的精彩画面。而这些画面原本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忽视的细节,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它们只是因为被摄影师的闪光灯照亮才浮现出来。
No.25 石川竜一《冲绳肖像2010-2012》
做过拳击手的冲绳本土摄影师石川竜一,骑着自行车踏遍冲绳的各个岛屿,用哈苏相机和闪光灯拍摄了约3000个遇到的人。
石川曾说:“想拍的不是那些人的本质或是某一面,而是要拍‘当下的一切’,通过眼睛去捕捉、去接受。”
2012年,他凭借《冲绳肖像》赢得了佳能写真新世纪奖。 2014年,他出版了《冲绳肖像2010-2012》和《绝景的复写》两本书,并因此斩获木村伊兵卫奖。
NO.26 水谷吉法《摇蚊》
日本新生代摄影家水谷吉法对色彩和闪光灯的运用颇有心得。他的成名作是在东京用闪光灯拍摄野生的鹦鹉。
这本《摇蚊》是他2015年发行的作品集,拍摄的是家乡的一种昆虫——群居在河边的摇蚊。水谷吉法再次运用闪光灯,把这种一般人看来恶心的小虫子拍成了发光的精灵,在这本书里,这些精灵在大自然和人类的都市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No.27 Jesús Monterde《Nemini Parco》
1969年出生的西班牙摄影师Jesus Monterde在这本书里,用闪光灯拍摄动物尸体和活人,给人一种法医尸检照的感觉。
其实,他在这组冷静的彩色照片中,通过哀悼者、死亡动物、新生儿和日常痛苦的画面,思考死亡的普遍性。
No.28 Max Pinckers & Quinten De Bruyn 《莲花》
1988年出生在比利时的Max Pinckers是马格南最年轻的摄影师,他也是一位闪光灯狂人。今年他用闪光灯拍摄的朝鲜的系列《红墨水》斩获了徕卡奥斯卡·巴纳克大奖。
《莲花》是他在本科第三年拍摄的作品,也是他第一个严肃的摄影作品。这本书在2016年出版,是和另一位摄影师Quinten De Bruyn合作完成的。
在莲花系列中,Max Pinckers和Quinten De Bruyn记录了泰国变性人的世界。它将人们面临的所谓性别危机转化为关于当代纪实摄影目前遇到的身份危机的视觉隐喻。当它敢于批判地反思自己并面对其悖论时,将现实视为“墙上的苍蝇”的纪实摄影师不能再否认他或她的指挥和操纵角色。匿名,看似缺席,仅仅是一种姿势。摄影师拍摄的画面不是谎言,而是在他或她从现实中创造的工作室里展现自己。
No.29 冯立 《白夜》
成都街头12年持续创作而成的《白夜》是冯立的代表作。大量采用竖构图和闪光灯是这组照片的特点。闪光灯在这里将普通人的生活背景压暗,制造出白日如夜的幻觉,但如果你觉得这样就是它的全部奥义,那就太小看冯立了。
他镜头下那些凶猛、怪异、荒诞、莫名其妙的瞬间不仅需要摄影师拥有超强的感知力和行动力,更需要一颗强大、勇敢的内心。
以上是我从1908阅览室的书架上整理出来的闪光灯书单,如果您有想要补充的好书请在底下留言.当然,我更希望您带着自己的好书到读书会现场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