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余生做一个自带光芒的女人(做个不被定义的)

余生做一个自带光芒的女人(做个不被定义的)书中从“性别、自我、爱、工作和疗愈”五个方面,讲述女性为什么比男性更容易焦虑,当社会赋予女性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时,我们应当如何自处,如何与他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一本关于“怎么办”的书,而是教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本书作者马晓韵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TEDx演讲《为什么中国女性会隐藏自己的力量》,观点让大家深受震撼。她的心理咨询个案经验超过8000小时,书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案例,诠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词汇。这就是新旧两代女性的不同之处。新时代女性所接受的教育,工作的阅历,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都不允许自己再像从前一样活着。既然不想沿袭传统女性的行为模式,又不能复制男性的行为模式,那我们到底该如何活出自己呢?《不被定义的女性》一书中提到,成为怎样的女性,答案不在外面,而在每个女性心理。

西蒙.波伏娃说,女人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我们生来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当我们日复一日地扮演女人这个角色,会认为女人就是我们的本质,我们的本质就是女人。

由全国最高法监制的电视剧《底线》中,有一个被“性骚扰”的案例,女主李芳凝在公司茶水间遭到男同事摸背,所有人都认为这没什么,不就是被摸了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

就连女主妈妈都觉得被男同事“摸”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不惜以死相逼,让女主从法院撤诉,甚至还让她忍气吞声,以后都不要再提这件事。在她的观念里,只有三观不正,专以勾引男人为主业的女人才会被男人骚扰,她不想自己的女儿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但是女主坚持要男同事向他道歉,哪怕丢了工作也要讨回公道。在她的观念中,用合理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正确的,就算没有人支持,也必须要唤醒大家对自我保护的意识。

这就是新旧两代女性的不同之处。新时代女性所接受的教育,工作的阅历,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都不允许自己再像从前一样活着。

既然不想沿袭传统女性的行为模式,又不能复制男性的行为模式,那我们到底该如何活出自己呢?

《不被定义的女性》一书中提到,成为怎样的女性,答案不在外面,而在每个女性心理。

余生做一个自带光芒的女人(做个不被定义的)(1)

本书作者马晓韵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TEDx演讲《为什么中国女性会隐藏自己的力量》,观点让大家深受震撼。她的心理咨询个案经验超过8000小时,书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案例,诠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词汇。

书中从“性别、自我、爱、工作和疗愈”五个方面,讲述女性为什么比男性更容易焦虑,当社会赋予女性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时,我们应当如何自处,如何与他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一本关于“怎么办”的书,而是教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余生做一个自带光芒的女人(做个不被定义的)(2)

一、他人眼中的“女性”

从出生起,我们就有了一个社会性别“女”。小的时候,有人说女孩就该留长发编辫子,女孩子只能玩“芭比娃娃”,或者扮演“公主”一类的角色;长大了就应该穿裙子和高跟鞋,不然就没有女人气质,这是社会与环境赋予我们的角色。

在这个社会性别中,包含了4种期待,分别是家庭期待、权威期待、环境期待和社会期待。

当一个女孩降生后,家里的长辈都会惋惜地说一声,“出生的时候跑太快了”,是个男孩该有多好。为了他们的期待,女孩会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后面都会带上一个“弟”字,期盼下一个就是男孩。

再长大一点,女孩的教育也受到了区别对待。纪录片《出路》中的马百娟,在小学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想要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几年之后,记者再次来采访时,发现她已经和同村的那些女孩一样,早早辍学嫁人,成为一名低龄“准妈妈”。

在环境期待中,大家一致认为女孩反正都是要嫁人的,没必要浪费资源在她们身上,早点嫁人还能给家里带来收入,何乐而不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一些观念改变的家长,女孩也上了大学,学识、教养都和男孩一样高。但是女孩一旦走入婚姻,接下来面对带娃、做家务、赚钱养家等等,这些职责全都落在了女孩身上。

余生做一个自带光芒的女人(做个不被定义的)(3)

在家里,要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孩子的爱要随时能回应,家庭环境随时要保持整洁;工作中,又要变身职场女强人,穿着要得体,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过于暴露,能力不能超过男同事,但又不能比他们逊色。

在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女孩们变得焦虑不堪,顾了工作顾不上孩子,顾了孩子就无法全身心工作,总有一处做得不够好。慢慢地从最开始的自责变成了对外在环境的指责。

这边刚受了领导批评,下一秒孩子来找你请教做题,你对着孩子就是一顿吼,“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上课睡着了吗?”情绪就这样落在了无辜的孩子身上,让自己变成了“恶魔妈妈”。

当社会期待还不能完全从以前的旧习俗中走出来时,又强加给女性新的社会职责,只能把人逼到不想结婚这一步,没结婚只有职场责任,没有家庭责任,生活会更轻松。

不过,已经走入婚姻的女孩,也不要给自己过多压力,在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做好“母亲”这一职责;当孩子渐渐长大时,再慢慢回归社会,与孩子同步成长。

二、改变,从“看见”自己开始

被忽视,曾经是每个女孩成长的必经之路。

心理学者李雪老师的妈妈从小就是在忽视中长大,结婚生子后,同样延续了父母的教育方法,“忽视”女儿的成长,导致李雪在大学毕业之后,无法参与社会工作,一直活在焦虑之中。

好在后来接触了心理学,她“看见”了幼年的自己,并且疗愈成长,最终成为了张德芬口中“敢于向自己开刀的心理学者”。

什么是“看见”自己呢?

书中写道:被看见的过程就像雕塑,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去添加什么,而是,“我”足够了,我们可以逐渐剥离虚假的部分,呈现原本那个真实的自我。

余生做一个自带光芒的女人(做个不被定义的)(4)

曾经,因为被出轨,我用离家出走、自残等一切伤害自己的手段,期待爱人能看见我的伤心、难过,期待生活轨迹回到从前。如今再回想这件事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个面对突发事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的孤独的小女孩,拼命抓住能抓住的东西,哪怕饮鸩止渴,也不惜一试。

现在才明白,发生那件事情,不是我不够好,而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要改变的不是我的行为,而是我们之间的关系。以当时的认知能力无法解决这么难的一件事,我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而不是一味地责怪自己。

当我开始看见那个不知所措的自己时,内心有一些东西在融化,脆弱、无能为力像排山倒海一样向我袭来,如同大病一场,真实的自己也在慢慢显露出来。

墨西哥著名女运动员诺玛.巴蒂达斯,在她40那年第一次穿上跑鞋,从墨西哥的坎昆市出发,经由墨西哥城到达美国华盛顿,这是人口贩卖事件频发的路段,为了唤起人们对贩买妇女问题的关注,诺玛特意选择了这条艰路线作为铁人三项的征程,最终打破世界记录。

当她站在众多遭遇暴力和被贩卖的幸存者之中,喊出那一句“我也是其中一个”时,瞬间泪流满面。她说:“我这辈子从未像第一次讲出自己的经历时那样恐惧过。”直到讲出这一切,她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所有的不幸不是自己的错。

当我们习惯把“脆弱”当“软弱”时,总是不敢讲出事实,害怕被说太“无能”。恰恰相反,当我们开始真实地表达自己,允许自己被看到时,才是最“勇敢”的时候。

虽然脆弱意味着我们可能会体验哀悼、羞耻、恐惧、失望,但脆弱也可能让我们产生爱和归属感,让我们更真实、更具有创造力。

余生做一个自带光芒的女人(做个不被定义的)(5)

三、勇敢爱自己,才能不被“定义”

在学会“爱自己”之前,要先知道“我是谁”。不是作为女儿、妈妈、姐妹,只是作为一个“人”,你想要什么?

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几乎没有去想过个问题,甚至会觉得不应该去想这个问题,这都是因为我们都是“爱无能”者。

什么是“爱无能”?

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好像结了婚,又好像没结婚。说结了婚,你们之间又很少有深入的交流,甚至回避;说没结婚,但是又多了很多的家庭责任,却又无人可分担。总是处在一种不确定中。

不管是已婚还是未婚,我们都要好好地“爱自己”。从内到外地爱自己,首先要保护好身体不被伤害。

余生做一个自带光芒的女人(做个不被定义的)(6)

作者把我们的身体比喻成“一座岛”,对我们造成伤害的这种人一定要拒绝。

1.猎奇者

早期对身体的“性侵者”。性创伤是很难愈合的,年龄越小越难修复。疗愈的最佳方法就是讲述,如果实在不想讲,也可以写出来,总之不能一直放在心里。

2.征服者

书中讲的是焦虑,当我们总是感到胃痛、肠胃功能紊乱,去医院也无法根治时,很可能是与身体长时失去连接造成的。可以用静坐或冥想的方式,和身体慢慢连接起来。

3.开采者

就是“流产”。很少有人认为流产是需要关注的大问题,当一个刚刚开始长芽的“果实”,被人以暴力的方式“采撷”时,身体就留下了一个“洞”,而这个洞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修复好,甚至无法修复。

4.破坏者

破坏者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者的身体感知系统会失灵,在他的手心写字,或者用手估重量,都是无法感知的。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不一样的,正如每一种创伤经历都不同。无论哪一种,我们都要尽量避免发生,已经发生了,也要尽早疗愈,让伤害远离自己。

余生做一个自带光芒的女人(做个不被定义的)(7)

除了从身体上爱自己,更重要的是从心底肯定自己,多接收正面信息,在情绪低落时,甚至可以屏闭负面信息。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

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如何让心灵更加充盈的方法,比如童话中的灰姑娘在婚后出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如何走出一段“不健康”的关系,怎样让梦想与工作相结合等等。

《不被定义的女性》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是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做新时代的新女性,不被男性定义的规则固定住。

就像书中所说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演一场戏,而在于活出自己的样子,成为独一无二的你,成为一个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