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杜甫的描写冬天的诗句(北方冬天的小温馨)

杜甫的描写冬天的诗句(北方冬天的小温馨)两个黄鹂鸣翠柳,生动有趣,有动有静。诗如画,平对仄,则对平,四句都对仗。


杜甫的描写冬天的诗句(北方冬天的小温馨)(1)

画如诗,清新美好。


杜甫的描写冬天的诗句(北方冬天的小温馨)(2)

诗如画,平对仄,则对平,四句都对仗。


杜甫的描写冬天的诗句(北方冬天的小温馨)(3)

两个黄鹂鸣翠柳,生动有趣,有动有静。


杜甫的描写冬天的诗句(北方冬天的小温馨)(4)

蓝天白鹭黄鹂翠柳,美哉!温暖美好了冬天的心


每一个人,从小到大背诵了很多首诗。有些诗有些诗人,终生难忘。比如杜甫李白,比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比如诗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是耳熟能详,都能背诵出来,进一步想,能否试着写出这样的诗?一定有人可以的,只要他认真分析并掌握了这首诗的精粹。

首先,回忆绝句的二十八个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简单的明确意义,青柳枝上两只黄鹂在鸣叫,蓝天上一行白鹭在飞翔,窗口可以看到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行驶万里来的船。

其次,在明确意译的译文基础上,明确音韵和七言绝句的平仄。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读诗诵诗还是唱诗,都要达到吐字清晰、语音准确、抑扬顿挫、明确七言绝句,每行七个字,共四行,杜甫的这首《绝句》二句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天”“船”压“an”韵。四句都对仗,一开始阅读和背诵最好要想着什么对什么,例: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窗对门,含对泊,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这样是不是更容易识诗背诗。读了一遍还想读一遍,韵味情趣十足,朗朗上口。

第三,在读音准确的基础上要会简单的分析平仄。但在我们中小学教学中,往往省略了或者删除了平仄的感知与教学。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七言绝句的平仄分四种:第一种A型:(四句可以标识为ABCD) 平起首句不入韵(第二句和第四句末尾字压韵)。四句每字平仄具体为: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B型(四句标为BDAB )仄起首句入韵(一二四句尾字押韵)。四句每字平仄为;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四句每字平仄为: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第三种C型(四句为CDAB) 仄起首句不入韵(二四句尾字押韵)。四句每字平仄为: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第四种D型(四句为DBCD) 平起首句韵(一二四尾字韵),四句每字平仄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可见,写五言或七言绝句不是只押韵就可以的,还要讲究平仄,加黑的位置字音可平可仄,诗圣杜甫的《绝句》在平仄上堪称典范,属于第三种C型,仄起首句不入韵,对仗上是上句仄对下句平,上句平对下句仄,具体看一下,两(三声)个(四声),是仄声,一(一声)行(二声)是平声,用“个”不用“只”,就是因为“只”不属于仄声,不属于仄仄对平平。黄鹂对白鹭,是平平对仄仄,白可平可仄,翠柳对青天是仄仄对平平,千秋雪对万里船是平平仄对仄仄平等。正是因了平仄,读诗诵诗唱诗才有了韵律韵味。读诗诵诗音就有了高低起伏,有了抑扬顿挫,有了歌乐。

第四:在音意韵的基础上,再来看诗的情境,深化巩固对这首绝句的理解。杜甫晚年,逃战乱一年后终于安居在成都草堂旁,难得心情闲适,可以静静的欣赏周围的景物,他看到了黄鹂翠柳,白鹭蓝天,西岭雪,来往东吴的船,听着婉转悦耳的鸟鸣声,远望碧空一行白鹭正起飞高翔,甚至,那覆盖千年积雪的西山群峰,那来回东吴正要杨帆的万里船都被收入诗人的草堂,收入这草堂的小小窗口。由窗口到黄鹂翠柳到蓝天白鹭,由近及远,远隔百里的西岭含在窗口,船停泊门外,又要下岷江、长江远到东吴,远景瞬移成近景,近景又一点点推远,这四句诗,句句写景,大与小,动与静,色彩鲜明,仿佛都有灵有神,与诗人和谐共处,其乐融融,诗人的心绪也有复杂转轻快。

第五: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会写诗,能用简明壮美的景物抒发内心的喜悦,抒发对大自然对身处盛世的热爱之情,有了情就有了诗魂。写古诗,要先根据意义意境写出句子再考虑音韵平仄,就有了诗的韵,因此好诗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在古时候,有一句三年得,欲吟泪先流的感叹,也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推敲,好在我们有了电脑手机,不再担心纸短情长笔无墨,可以随时记录下我们的灵感。

杜甫的描写冬天的诗句(北方冬天的小温馨)(5)

弱风暖阳翠柳黄鹂,软了诗人的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