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汉话太难学了(新生代武汉人到底要不要学武汉话)

武汉话太难学了(新生代武汉人到底要不要学武汉话)那时候我刚工作不久,对武汉路况也不熟,后来才知道,从知音桥走是肯定要近很多的,便宜20元差不多。这个事情让我觉得武汉的士司机“杀生”。我后来跟武汉的同事聊过这个事,他说估计司机看到你“蛮怂一个相”,又看你说普通话,猜你肯定是外地来的,那肯定要宰你。当时民航新村那里有很多的士用武汉话问我到哪里,我说去汉阳郭茨口。最后就上了一辆车。车上他一直在用一个那种对讲机在别的司机不停的讲话,感觉非常的超人,但是在里面听到了很多类似“个把马”“闹眼子”这种,还聊着晚上“克哪里宵夜”这种武汉话。后来司机选择了从江汉一桥走,在经过汉阳大道去郭茨口。结果花了我将近60元。我在武汉读了四年大学,大学期间,班上有不少武汉的同学。听他们之间用武汉话交谈的时候,觉得很过瘾。但是那个时候基本上听不懂。因为武汉话的发音和声调跟普通话有非常的差别。再加上大学里大家都说普通话,所以没有学习和练习普通话的机会。工作后,我也渐渐的

生活在武汉,工作在武汉,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融入武汉。

融入武汉有很多方式,买武汉的房子,吃遍武汉三镇的美食,嫁给武汉的男孩,或者娶武汉媳妇,都可以让我们融入武汉。不过这些东西的代价太大,都要花大价钱。

有一个方式是能够比较彻底的让我们融入武汉,甚至找到一点自己是武汉人的感觉,并且不花钱。那就是:听懂武汉话,学会武汉话,并且融入武汉话的那种独特的奇妙的世界。

对于从天南海北来到武汉的人来说,学会武汉话不亚于学会一门外语。但是究竟英语和武汉话哪个更难,肯定是英语。武汉话好好学三年,基本上会,英语我们从小学学到大学,还是张不开嘴。

武汉话太难学了(新生代武汉人到底要不要学武汉话)(1)

我在武汉读了四年大学,大学期间,班上有不少武汉的同学。听他们之间用武汉话交谈的时候,觉得很过瘾。但是那个时候基本上听不懂。因为武汉话的发音和声调跟普通话有非常的差别。再加上大学里大家都说普通话,所以没有学习和练习普通话的机会。

工作后,我也渐渐的认识到了学会武汉话的重要性。这是基于两个不太好的经历。

2010年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当时在天河机场下飞机后,已经是晚上11点多,那个时候地铁也没有通。当时坐机场大巴到了民航新村下了之后,我要打的士回汉阳,那时候住在汉阳的郭茨口。当时二环线高架也没有通,去汉阳要么江汉一桥,要么知音桥。

当时民航新村那里有很多的士用武汉话问我到哪里,我说去汉阳郭茨口。最后就上了一辆车。车上他一直在用一个那种对讲机在别的司机不停的讲话,感觉非常的超人,但是在里面听到了很多类似“个把马”“闹眼子”这种,还聊着晚上“克哪里宵夜”这种武汉话。后来司机选择了从江汉一桥走,在经过汉阳大道去郭茨口。结果花了我将近60元。

那时候我刚工作不久,对武汉路况也不熟,后来才知道,从知音桥走是肯定要近很多的,便宜20元差不多。这个事情让我觉得武汉的士司机“杀生”。我后来跟武汉的同事聊过这个事,他说估计司机看到你“蛮怂一个相”,又看你说普通话,猜你肯定是外地来的,那肯定要宰你。

武汉话太难学了(新生代武汉人到底要不要学武汉话)(2)

这个事情一个是让我对武汉的的士司机非常厌恶,二个我也想,如果我要是说武汉话,而且要说一口地道的武汉话,那么最起码司机不敢轻易宰我。

后来还有一个事,就是当时跟同事周末出去逛汉正街买衣服。他是蔡甸的,但是武汉话说的非常标准。去买衣服的时候我看中一条裤子,普通话砍价半天,老板就是不愿意少。后来同事上来直接武汉话:“老板,你搞刷拉一点,那要200撒,莫跟我鬼款!”最后160拿走。

我就意识到,个把马,看来还是要把武汉话搞会啊。因为我要在武汉长期工作,居住生活,不会武汉话,的确是很多地方吃亏啊。

还有一个事情对我的触动蛮大。武汉话其实真正听懂不难,但是他的精髓就在于那些独特的土语。

有一年过年前夕,跟同事去武汉剧院看陆鸣,田克兢他们主演的那个年度话剧大戏《一碗都是我的》,当时因为同事搞到了票,我们就去看。剧场里坐的基本都是武汉人。

武汉话太难学了(新生代武汉人到底要不要学武汉话)(3)

当时陆鸣老师在剧中扮演的是“嘎巴子”使用的是一种比较搞笑的武汉话的说话方式;田克兢老师扮演的是“岔巴子”用的是黄陂话。

当时他们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嘎巴子,我是岔巴子。同事就开始笑。我不明就里。看到中间,嘎巴子对岔巴子说:你要是不听我的,那回头事情搞砸了,可一碗都是你的呢。

看到这里,周围的武汉人都开始大笑,同事更是笑岔了气。看到我不笑,就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里面有很多武汉本地的土语,我虽然能大概听懂武汉话,但是对于这些土语,习语,我听不懂其中的含义,就不知道剧里面的笑点,错失了精髓。

因为整个话剧是全部用武汉话来表演,所以里面出现了非常多的武汉的地方土语。后来里面又有演员说,说大家好,我姓占,我叫占乡音,我爸爸叫占便宜。还有诸如生麦子,栽麦子,踹麦子,半转,邪货,过了脚,起了篓子,掉的大,拎不清,信了邪,等等。

于是我就下定决心要去学武汉话。可是学习武汉话不容易,主要是发音的规律比较的刁钻。当时第一步就是看每天下班后回去看湖北经视。当时里面有几个节目是用武汉话的。例如当时阿星的《阿星校长开讲》,后来听收银机,927的好吃佬,也是用武汉话。慢慢的,武汉的方言土语基本上能够听得懂。

武汉话太难学了(新生代武汉人到底要不要学武汉话)(4)

阿星

有时候我出去逛,到一些老的居民小区,或者街头,很多武汉人会在那里咵天,下象棋。我也会听他们讲话,也就是所谓的练听力的过程吧。

但是说武汉话,就比较的痛苦。我身边的同事里,有几个非常热衷于用武汉话表达,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那种弯管子武汉话。可能不会讲武汉话人听着还觉得可以,但是真正懂得人就觉得四不像。

我曾经有一次打的士,强迫自己用我认为的武汉话跟司机聊天。憋了大概15分钟,我感觉自己脸都要变形了。最后司机也忍不住了,他说:小伙子,你不是武汉人把。我说:是的,我是孝感的。(向孝感人民道歉。)

司机说:怪不得,听你讲武汉话,好重的口音啊。

后来我就基本上还是说普通话了,偶尔夹杂一两句武汉话。再后来认识了武汉的女朋友,也结了婚。有了更加多的机会去练习和聆听武汉话。就是有一个感受:女孩子说武汉话,我内心来讲,还是觉得有些怪异。

武汉话太难学了(新生代武汉人到底要不要学武汉话)(5)

例如,我的老婆本身是一个比较温柔类型的人,但是一说武汉话,我就感觉她气场一下子盖过了我。还有她但凡跟我置气,或者跟我吵架,一定会迅速切换到武汉话模式。

她用武汉话模式持续多久,就是她生气多久。她每次说武汉话的时候,声调都能高级个八度,并且整个人的神情就是那种完全放飞自我的感觉。

还有的时候,她一跟我吵架,就会彪汉骂:“你个逼乡里伢,莫跟老子翻啊!随莫斯都搞不到,像个逼苕””

当年著名武汉姑娘,网球世界冠军李娜武汉话呵斥老公姜山的场景,大家想必也是见识过,可见切换了武汉话模式的女孩子,的确是非常的吓人。

然后这里关于汉骂,也说一句。武汉话的汉骂,是全国文明,与京骂并驾齐驱。但是气势和杀伤力更甚。我想起了以前有一次看易中天点评武汉话的一个视频,他是这么说的:

听武汉人说话像听戏,有板有眼。我以前在武汉一家医院,我女儿在那里出生。当时产房的护士,用两个手把婴儿的两个耳朵一捏,打开水龙头,就哗啦哗啦。我们这些刚当父亲的人,看的是目瞪口呆。当时旁边有一个武汉小伙子就说“个婊子养的“!

我在这里要说一句。“个婊子样的”在武汉话中并不是骂人,而是表达一种态度。比方说武汉人说欣赏的时候,也这么说。当他形容一个人长的漂亮,就说:个婊子养的,好清爽啊,长的!比方说他玩一个什么事情,玩的很开心,也会说:“个婊子样的,好过瘾啊”!

武汉话太难学了(新生代武汉人到底要不要学武汉话)(6)

同时,个婊子养的,个把马,个把马日养的,也是汉骂中用的最多的一些词。我个人认为,我们学武汉话,这些还是不学也罢。我从一个老武汉人那里得知,个把马日养的这个汉骂背后真正的句子恶俗到极致。

但是同样是武汉人,说的武汉话也不全是一模一样的。我的一个同时,就是从小生活在汉正街集家嘴这块。他说现在很多武汉人说的武汉话都不是标准的武汉话。我在网上查了一查,武汉话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其中最正宗的是武汉三镇。老城区的方言。

包括武昌地区北至积玉桥,南到武泰闸,东至宝通寺,西临长江以司门口为核心的地区以及汉口铁路内城区和汉阳鹦鹉大道建港以北,汉阳大道七里庙以东片区。

在武汉三镇合并成武汉市之前,武汉三镇之间方言也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和语调不完全一致,有细微差别。1949年以后三镇往来互通,三镇老城区方言几乎已完全相同,被汉口话所统一。青山区、洪山区方言武汉话中普通话的成分更强。

武汉话太难学了(新生代武汉人到底要不要学武汉话)(7)

但是现在很多新生代的武汉人,已经不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武汉话了。很多00后,10后出生的,哪怕爷爷奶奶,父母都是武汉人,也是从小接受的普通话教育,有的朋友甚至禁止自己的孩子学武汉话。

可能有自己的打算把。

不过怎么说,武汉话还是很有意思的。听得懂武汉话,听得懂武汉话的那些习语,土语,就能够更好的了解武汉的城市文化,市井精神,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城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