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的特点及成就(柳永词的语言艺术)
柳永词的特点及成就(柳永词的语言艺术)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尤其如此。柳永对词的贡献,固然在于扩大了词的题材,发展了慢词,创造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然而,他对文学语言的提炼和造也不能忽视。因此,本文拟就 柳词的语言艺术略陈管见。
- 一、善于化用,巧于熔铸
- 柳永很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巧于熔铸,如同已出,白然妥贴。有时甚至对前人的一些诗 句一用再用。如,“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戚氏》), “会对酒当歌,低筛并枕,翻念轻孤”(《木兰花慢》),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蝶恋花》),都借用了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再如。“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贯”(《抛球乐》),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看花回》其二),则从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中化出。
- 柳词很爱化用《楚辞》诗句,光化用《九辩》“登山临水送将归”的就有好几处,如“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 《曲玉管》 ), “每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卜算子》 ),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 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 同”(《雪梅香》),“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戚氏》 ) 等。此外, “目极千里,闲倚危墙迥眺。动几许,伤春怀抱”( 《 古倾杯 》 ) 和“算人生,悲莫 悲于轻别”(《倾杯》 ) 则分别来源于《 招 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和 《 九歌》“悲莫悲兮生别离” 。
- 柳词最爱化用唐人诗句,尤 其是白居易诗句。如, “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忿多情”(《 少年游》其三 ), “墙头马公漫迟留,难写深诚”(《长相思》 ),都是化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诗意。“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倾杯) ), “愿人间天上,暮云朝雨长相见”( 《洞仙歌》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二郎神》),皆来自 《长恨歌》,前一首化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后两首则从“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孽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中化出。再如, “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则脱胎于《 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还有,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又化用了《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诗意。化用唐代其他诗人句子的也随处可见。如, “乱瓢僧 舍,密洒歌楼,邀通渐迷鸳瓦。好是渔人,披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又《塑远行》 ),实际是翻用郑谷《雪中偶题》“乱瓢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微力;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人而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俏悄”(《满朝欢》) 又来自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河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八声甘州》)来自高蟾《秋日北固晚望》“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中的“曲终人不见”也被直接用到词中, “隐隐掉歌,渐波兼靛遮断,曲终人不见”(《河传》)。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使人愁久愁”也是“万水千山迷远落,想乡关何处”(《安公子》) 所本。
- 柳词对前人诗句的化用既多又好似乎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但是“看似寻常最奇崛”,一经运用,便似盐入水中, 迹可寻,最见功力。《八声甘州》 云: “想佳人,妆楼顺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天际识归舟”本是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句子,原诗不过是用来描绘江景而已,而柳永采来则展示了一种设想中的境界,只是加上“误几回”三字便尽传精神,富于生活情趣,从而创造了一个动人的艺术形象,既通俗又精警,与词旨妙合无垠。这几句与温庭均《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异曲同工,并存而不朽,当然柳词在立意上有所师承温词。《玉蝴蝶》中的“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也是由谢朓诗化出,着一“空”字,很耐人寻味。柳词的一些名句也 常得力于对前人诗句的点化。如《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晓风残月”自魏承班的《渔歌子》“梦魂惊、钟鼓歇,匕窗外晓莺残月”,二人所写虽同一机杼,但柳句却后来居上,明显高出一筹。“晓风残月”较“晓莺残月”虽只是改动一字,但它却以凄清寂寥之景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可谓物我一境,情景交融。而魏句至多不过是交代了环境,缺少缠绵缝蜷 的情趣。温庭筠《菩萨蛮》中有“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的句子,或许启发了柳永。二者同样写秋江离别,衰柳残月,但是温词却远不及柳词那样融情入景,因而也就不及柳词流传广远。
- 柳词化用前人诗句的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有时借用其诗意,以浅切之语出之,略无痕迹,袭故而弥新。有时则根据词的意境,稍加改变,顿生光彩,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有时则把前人的诗句直接用入词中,锦嵌绣织,旖旎入情,浑然天成, “点铁成金”。有时则只是借用前人诗中的词语,意义或许与原作相近,或许了无相涉。柳永在词中大量化用前人诗句,不仅丰富了词的语汇,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性,还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周邦彦、辛弃疾等大词人于此获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