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单按钮触摸开关电路图(按键控制开关的两种电路)

单按钮触摸开关电路图(按键控制开关的两种电路)随着C2不断充电,IC1B的第5脚电压将逐渐降低,达到IC1B的翻转电位后,第4脚将恢复为高电平,LED1熄灭,电路恢复到稳定状态。当按钮开关S1闭合时,在C1上已经充满的电荷通过电阻R3放电,在R3上的放电电流方向是自下而上,与原作为分压电路的电流方向自上而下相反,因此在IC1A的第1脚得到了一个负向尖顶脉冲信号,此时IC1A输出的第3脚将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通过C2送至IC1B的第5脚,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IC1B的第5脚也为高电平,第4脚将变为低电平,驱动LED1点亮,电路将从稳态变为暂稳态。按键控制延时灯原理图原理简介电路由与非门IC1A、IC1B和C2、R4等微分电路组成单稳态电路,由按钮开关S1和C1等组成负脉冲触发信号电路,由LED1、R5组成显示电路。当电源刚接通,且S1尚未闭合时,电源通过电阻R1和R3向电容C1充电,C1左端为正,R2和R3组成分压电路,使得I

按键开关的电路有很多种,今天就讲解两种,按键控制延时灯和按键控制开关,前者用到了4011芯片,后者用到了4017芯片。理解了这两个芯片,就能迅速掌握这两个电路的原理。有不懂这两个芯片的,可参考简单的CMOS数字集成电路介绍,里面都详细地介绍了这两种芯片的用途。

按键控制延时灯——4011芯片

自激多谐振荡器是一种无稳态电路,但是有两个维持不能长久的暂稳态,因而能够不断地进行转化而形成振荡,如上一篇文章写的交替闪烁信号灯电路。而以下要介绍的是与非门构成的RC微分型单稳态电路。所谓单稳态电路,即有一个稳定状态和一个暂时稳定状态,在输入信号的控制下,能够由稳态转变为暂稳态,经过一定时间后又自动返回到稳定状态,暂稳态的持续时间由元件参数来决定。电路原理图如下。

单按钮触摸开关电路图(按键控制开关的两种电路)(1)

按键控制延时灯简化图

两个图为等效电路图,上面一个图是4011芯片简化电路图,下面是 一个完整的4011芯片电路图。

单按钮触摸开关电路图(按键控制开关的两种电路)(2)

按键控制延时灯原理图

原理简介

电路由与非门IC1A、IC1B和C2、R4等微分电路组成单稳态电路,由按钮开关S1和C1等组成负脉冲触发信号电路,由LED1、R5组成显示电路。当电源刚接通,且S1尚未闭合时,电源通过电阻R1和R3向电容C1充电,C1左端为正,R2和R3组成分压电路,使得IC1A的输入端第1脚得到电源电压的1/2 也就是3V左右的电压,高于IC1A的转换电压。而此时IC1B的第6脚接在电源正极上,第6脚为高电平,第5脚由于通过电阻R4接地,所以第5脚为低电平,故IC1B此时输出端第4脚为高电平,该高电平同时加载至IC1A的第2脚,故与非门IC1A的输出端第3脚为低电平。

当按钮开关S1闭合时,在C1上已经充满的电荷通过电阻R3放电,在R3上的放电电流方向是自下而上,与原作为分压电路的电流方向自上而下相反,因此在IC1A的第1脚得到了一个负向尖顶脉冲信号,此时IC1A输出的第3脚将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通过C2送至IC1B的第5脚,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IC1B的第5脚也为高电平,第4脚将变为低电平,驱动LED1点亮,电路将从稳态变为暂稳态。

随着C2不断充电,IC1B的第5脚电压将逐渐降低,达到IC1B的翻转电位后,第4脚将恢复为高电平,LED1熄灭,电路恢复到稳定状态。

这个微分型的单稳态电路的输出脉冲宽度为确定值,即IC1A触发后持续输出高电平的时间是固定值,而LED1的持续点亮时间将由定时元件C2和R4决定,其延时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0.94×C2×R4;一般来说,R4的取值范围相对较小,C2的取值范围可以大些。

实验提示

电路中S1是无锁按钮开关,实验时先将开关置于“ON”,闭合状态,然后再断开,以模拟按钮开关的工作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可以发现,S1闭合的时间长短,甚至按住不放,对输出脉冲的宽度也没什么影响,LED1的点亮时间长短不会发生改变。

有条件的话可以用示波器来观察IC1A的第1脚波形,在S1闭合瞬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或通或断的毛刺,这是机械开关触点在闭合瞬间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称之为“抖动”。但是经过单稳态点亮后,就可以输出一个波形前后沿陡峭,宽度一定的负向脉冲信号,这就是微分型单稳态电路的信号波形定宽和整形的作用。

4011芯片内共有4组二输入端与非门,这里只用了其中的两组,其余二组未用到的与非门,它们的输入端不宜悬空,应接在高电平或低电平,以防止因悬空导致输入端电平处于不定状态,导致芯片逻辑发生错误,影响电路的稳定性。

按键控制开关——4017芯片

这是一款由十进制计数器4017组成的按键控制开关电路。电路原理图见图所示。

单按钮触摸开关电路图(按键控制开关的两种电路)(3)

按键控制开关原理图

原理简介

电源接通后,C1经过R1充电,在很短时间内即充满电。R2和C2组成上电复位电路,刚通电时,C2可以看成短路,故U1的第15脚RST复位端处于高电平,U1被复位,在较短时间内,C2充电完毕,U1的第15脚恢复为低电平,此时Q0输出高电平,经过R3加至V1的基极,V1导通,继电器K吸合,LED1点亮,表示被控电路接通。U1的Q1~Q9输出端均为低电平。

当按动开关S1后,C1被迅速放电,U1的第14脚获得脉冲上升沿,触发U1开始计数,Q0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Q1输出高电平,Q2则维持低电平, 此时V1截止,继电器K释放,LED1熄灭,表示被控电路停止供电。在开关S1松开后,C1又再次被充满电。

当再次按动开关S1时,C1将再次放电,U1的第14脚再次获得计数脉冲,触发U1再次计数,此时,Q0、Q1输出均为低电平,Q2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过VD1加在U1的第15脚RST复位端,使U1复位,因此Q0的输出变为高电平,Q1、Q2输出低电平,V1再次导通,继电器K吸合,LED1点亮,表示被控电路再次得电开始工作。因此,每按动一次S1,Q0的输出状态就翻转一次,被控电路也就被开或关一次。

实验提示

在电路工作过程中,按下S1时,C1就放电,当松开S1时,经过一段较短时间后,C1再次充满电,才会使U1的第14脚为低电平,在此时间内,开关S1上的任何机械抖动也不会产生第二个技术脉冲,从而起到了防抖动的作用。4017的其他输出端未用到,可以悬空。

还没有理解的小伙伴,要多抽时间看一下,电路不难,元器件也不多,制作不难,慢慢理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