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雷进入雷公雷阵(战雷在雷场上步步生死步步命)
战雷进入雷公雷阵(战雷在雷场上步步生死步步命)但即使是这些“早期”的地雷,带来的杀伤力也依然不能小看。《战雷》的故事背景设定是2000年初的扫雷大队需要进行边境扫雷以及勘界任务。因此剧中使用的地雷大多是比较早期的地雷,如七二式反步兵地雷、反坦克雷、绊发雷等等。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地雷的可怕,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军人的不易。电视剧主要围绕年轻士兵高等的经历展开,从不服从军队命令到和老兵林峰学习排雷技术,最终走向雷场完成扫雷勘界任务,塑造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变得不普通的故事。但在《战雷》中最多的其实不是英雄式的主角形象,而是那数不清的地雷。
今年夏天,我又把《战雷》翻出来看了一遍。
最初还能在优酷上看到视频播放,现在却只能在央视影音和百度网盘里寻找它的踪迹,而时间就这样悄悄过去了五六年。
已经不记得这是重温《战雷》的第几遍了,或许有个八九次了,而我要说,这部讲述工兵排雷的军旅剧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
2013年播出的军旅剧《战雷》是国内首部反映拆弹部队的现代战争题材剧,以成都军区边境扫雷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群性格生动鲜明的年轻士兵在险象环生的雷场世界挑战生死,在暗流涌动的军营江湖历练成长的故事。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地雷的可怕,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军人的不易。
电视剧主要围绕年轻士兵高等的经历展开,从不服从军队命令到和老兵林峰学习排雷技术,最终走向雷场完成扫雷勘界任务,塑造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变得不普通的故事。
但在《战雷》中最多的其实不是英雄式的主角形象,而是那数不清的地雷。
《战雷》的故事背景设定是2000年初的扫雷大队需要进行边境扫雷以及勘界任务。因此剧中使用的地雷大多是比较早期的地雷,如七二式反步兵地雷、反坦克雷、绊发雷等等。
但即使是这些“早期”的地雷,带来的杀伤力也依然不能小看。
因为在战争年代,那些发出去的每一颗雷,都有着让敌人伤亡的“杀气”。
地雷,通常是以绊发、压发、松发几种触发方式为主,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已经有了红外线、电磁波等更先进的触发方式。
我们通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种踩上地雷还能脱了鞋子换个大石头压着然后成功逃命的剧情,其实是经过了艺术的高度美化。
这种松发雷常常是用来布置诡雷阵的,比如在松发雷上面布置一颗绊发或者压发雷,一旦拆弹工兵解除了上面的雷,失去了压力松发雷的击针就开始工作然后爆炸,令人防不胜防。
《战雷》有句话是说:“有些雷不是为了被踩中,而是留给拆弹工兵的。”
不过这种诡雷阵的布雷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常见的还是绊发和压发雷。
有些压发雷一踩上去就爆炸了,有些压发雷需要二次压力才会爆炸,这种雷就经常用来炸坦克的履带,用以让敌人失去战斗力。
但这些能够查询到的现有资料,对于我们这样的看客来说,其实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也不过是“旁观者轻,轻松的轻”。
真正的边境雷场,远远比艺术创造来得惨烈得多。
从战争结束到现在,我国南方边境雷场的雷因为多次战争和环境问题大多是纵深复合雷场,许多雷扫到现在也还是没有清除干净。
今年“扫雷英雄“杜富国就是在执行云南边境扫雷任务的时候被一颗手榴弹炸伤了。
我记得央视纪录片《军旅人生》中曾经记录过一位扫雷兵的生活。
一个盆子倒扣,下面放一根钉子,扫雷器扫过盆子一遍,就能从“滴——滴——”声音里听出来哪边是头哪边是尾。
扫雷兵对地雷的熟悉,是“唯手熟尔”的练习,也是用生命保家卫国的努力。
在《战雷》里有一句贯穿全剧的台词:“你走出的每一步都事关生死,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整个人生。”
在和平年代,雷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扫雷官兵用生命去拆雷,是出于从军之际的信仰,以及“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