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本次非遗节坚持公益性,扩大参与面,突出了社会效益。本届国际非遗节主会场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热闹非凡,各分会场和社区的活动同样丰富多彩。记者了解到,本届国际非遗节共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4支队伍,深入全市的22个区(市)县的社区当中,开展了400余场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展演活动。并在邛崃市、高新区、金堂县等9个区(市)县设立了分会场,组织国内外的表演队伍进行集中展演。主办方介绍:“此次国际非遗节有数百万成都市民及来自全球各地的非遗爱好者参与各项节会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激发了文化自觉。”在黉门街社区,群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已成为常态。据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介绍,按照文化部“让非遗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要求,社区党委提出了传统文化进社区的“八字”工作方针——“挖掘、进入、活力、运用”。为挖掘非遗传承人、手工艺能人,社区常年举办“达人秀”活动,并推动这些人才开设剪纸、钩编、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手艺网”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1)

6月18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国际非遗节”)正式落下帷幕。

国际非遗节创办自2007年,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

本届国际非遗节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遵循“走进生活、活态活力”的理念,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主体活动包含“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非遗项目竞技展,并举办了国际论坛、非遗项目进社区等400多场活动。来自10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国际友人参与了本届国际非遗节交流和展览展示活动,国内各省区市代表、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和表演人员达2600余人。

本届国际非遗节期间由中方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全面成果框架政府间工作组会议,为各缔约国共同探讨该公约未来发展走向以及应对非遗保护新挑战提供支持。国际非遗节是首个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宗旨的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是教科文组织持续参与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国际文化活动;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艺术节,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2)

传统艺术进社区:全民参与 共襄盛会

“妈妈!那个木偶好有趣,我也想玩一下!”6月10日的黉门街社区广场座无虚席,当天成都气温达到了三十度以上,但传统艺术进社区表演的热度还要更高。在当天的表演中,成都的木偶戏、新疆的民族舞蹈、贵州的侗族大歌、北京的京剧等全国各地的传统表演艺术齐聚一堂,成都龙江路小学的学生带来的四川竹琴演奏《传承》更是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最高。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3)

在黉门街社区,群众体验非遗、传承非遗已成为常态。据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介绍,按照文化部“让非遗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要求,社区党委提出了传统文化进社区的“八字”工作方针——“挖掘、进入、活力、运用”。为挖掘非遗传承人、手工艺能人,社区常年举办“达人秀”活动,并推动这些人才开设剪纸、钩编、蜀绣、陶塑等传统手工制作培训。手工达人曾建肢体有残疾,但常年免费将手工技艺传授给社区居民,在文化传播中彰显人格魅力。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4)

本次非遗节坚持公益性,扩大参与面,突出了社会效益。本届国际非遗节主会场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内热闹非凡,各分会场和社区的活动同样丰富多彩。记者了解到,本届国际非遗节共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4支队伍,深入全市的22个区(市)县的社区当中,开展了400余场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展演活动。并在邛崃市、高新区、金堂县等9个区(市)县设立了分会场,组织国内外的表演队伍进行集中展演。主办方介绍:“此次国际非遗节有数百万成都市民及来自全球各地的非遗爱好者参与各项节会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激发了文化自觉。”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非遗传承 开枝散叶

“参加研培计划对我的改变很大!清华导师教给我们的素描技巧让我在绘图方面更加游刃有余,你看我绣的这个熊猫,就是利用了素描先期画好图的。”清华大学研修班学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蜀绣传承人肖华告诉记者。本届国际非遗节所举办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成果展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来自佛山的狮头,成都的蜀绣,龙泉的青瓷等众多传统手工艺品或是结合了现代的设计理念,或是引用了前沿的高新技术,都焕发出了新时代的活力。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5)

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成果展的现场,一位小朋友格外引人瞩目。一对憨态可掬的熊猫在她的针下仿佛活了过来,吸引大量观众驻足观看。记者了解到,像她一样的“传二代”绝非个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文化部的正确引导和精心安排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发投身到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来。研培计划的实施也为越来越多的“传二代”和传统工艺从业者提供了技艺提升的平台。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6)

据悉,自2015年始,文化部就着力将提高传承和实践能力作为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稳慎试点的基础上,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启动了非遗保护的一项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研培计划的实施着眼于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扩大传承队伍、增强传承后劲。参与其中的学员都觉得通过研培,对所传承的项目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对于传承技艺也更为自信。

国际论坛和国际会议:群策群力 共商大计

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论坛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与保护实践为主题,来自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位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加了论坛。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7)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指出,将今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题确定为“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意在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中国政府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谨慎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努力保持文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平衡,悉心维护和改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条件。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回归社区,回归生活,使其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8)

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赞比亚旅游与艺术部部长查尔斯﹒罗梅尔﹒班达先后做了主旨发言。

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五洲非遗 荟聚天府

“这是马里的手鼓!”来自马里的参展者用汉语热情地向民众介绍着自己国家的手工艺。他们边唱边跳,用手鼓演奏出一曲曲激昂的旋律,展现了独特的非洲热情。据了解,本届国际非遗节首次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和工业的结合”两大类别进行呈现,来自“一带一路”沿线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手工艺项目进行了展示展销,这些不同文化非遗的个性和魅力,呈现出这些国家保护非遗的实践成果。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9)

在亚太馆的土耳其展区,一位当地妇女在纺织机上操作演示了代表性的手工地毯制作工艺。ArzuTutuncu是土耳其著名的地毯编织艺术家,家族世代传承地毯的制作 这次带来的最精致地毯有6平米大小,是两个纺织工人历时两年才完成的心血之作。在非洲馆里,乌干达非遗传承大师卡吉姆身着树皮画制成的外套,他所展示的树皮画制作工艺引来不少观众驻足欣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树皮画所用的树木是当地的特产,从采集树皮、碾压、暴晒、蒸煮、再暴晒,到在树皮上作画,需要十几道工序,至少耗时两年。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10)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据了解,本届国际非遗节除“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外,还有大量的活动深深打上了“世界风”的烙印,图为传统体育项目表演,“中国队”与“乌干达队”在进行蹴鞠比赛。

非遗项目竞技:切磋技艺,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非遗项目竞技版块让观众眼前一亮,大呼过瘾。此次国际非遗节首次选取“传统武术”、“传统工艺”、“传统民歌”、“龙舟竞技”四个类别的非遗项目进行了竞技。传统武术竞技邀请了300多名传统武术传承人进行竞技展演;传统工艺竞技展邀请了传统织造技艺、盆景、木版年画、银器制作技艺、竹编、雕刻、刺绣、面塑和糖塑等9个非遗项目的320名传承人开展竞技展演。传统民歌竞技与第34届望丛赛歌会结合;龙舟竞技则邀请了全国各地的28支龙舟队伍进行了竞技展演。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11)

作为在非遗节中首次单独设置的竞技板块,并非真要让传承人一决高下,而是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项目展示和传播方式,让观众与传承人、传承人与专家、传承人之间进行更多互动交流。竞技呈现的是非遗实践,通过竞技将人、物乃至生活串联起来,用整体、活态、生动的方式展现非遗、传播非遗。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12)

与传统手工艺竞技展演相配套,“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作品展”展出了先前经过网络投票胜出的非遗作品,有来自29个省市317名传承人的500余件传统工艺精品参展。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13)

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的主题,今年全国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相关单位,包括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高校等,紧紧围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配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提出,聚焦非遗实践,注重体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重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事业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本届国际非遗节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据统计,从6月1日至18日,关于“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国际非遗节”的相关舆情共计30000余条,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300万。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香港文汇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均对本次国际非遗节进行了集中报道。6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成都国际非遗节的综合报道。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共举办了包括国际非遗节在内的2000多项活动,包括展览、展示、展演、竞技、研讨讲座、民俗活动等,参与人数达到了1000多万人。虽然本届国际非遗节已经落幕,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则已然系统化、常态化。

文章版权归《中国手艺网》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后台。

成都市世界非物质遗产博览会(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14)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发现生活中的美|用美的方式生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