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葬花吟最后的一句话:红楼梦葬花辞 读懂葬花辞 就读懂了人生
红楼梦葬花吟最后的一句话:红楼梦葬花辞 读懂葬花辞 就读懂了人生“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你们今天笑话我,一个痴人,在那里葬花,可是你们不知道,明年,或者什么时候,谁又会来埋葬我呢,这话听着多么的凄惨和悲凉,可见林黛玉心里的悲苦和挣扎。她知道宝玉对她的爱情无人可及,聪慧过人的她也深知,这样的感情无法长久。于是把所有的情爱寄托在花儿里,“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把对宝玉纯洁的爱情,埋在土里,保持初见的美好,总比争到最后面目全非更让人伤感。葬花也为自己的爱情留一片净土,心灵中保有哪怕只一寸的纯净,就是一片灵魂在极乐世界的归属。花开花落年年依旧,有一份美好始终活在梦里,玉质金心,净土风流。
她自幼体弱多病,恐情深不寿,与宝玉的缘分深浅很难说清;况且宝玉还有“金玉良缘”,陪侍内定的花袭人,虽然这些都不是宝玉自己能主宰的事儿,可对于敏感,多疑的黛玉而言,已是莫大的悲哀。
“听闻爱情,十人九悲;听闻过往,十忆九伤。”
林黛玉,离开贾宝玉,她就活不下去了,贾宝玉已经成为林黛玉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这样的爱,又有几人能做到?
林黛玉虽然为贾宝玉而死,但她的爱却并不盲目,她的爱异常清醒,她的爱是建立在和贾宝玉十多年的朝夕相处中形成的,是水到渠成的爱。
她知道宝玉对她的爱情无人可及,聪慧过人的她也深知,这样的感情无法长久。于是把所有的情爱寄托在花儿里,“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把对宝玉纯洁的爱情,埋在土里,保持初见的美好,总比争到最后面目全非更让人伤感。
葬花也为自己的爱情留一片净土,心灵中保有哪怕只一寸的纯净,就是一片灵魂在极乐世界的归属。
花开花落年年依旧,有一份美好始终活在梦里,玉质金心,净土风流。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你们今天笑话我,一个痴人,在那里葬花,可是你们不知道,明年,或者什么时候,谁又会来埋葬我呢,这话听着多么的凄惨和悲凉,可见林黛玉心里的悲苦和挣扎。
花儿如爱情一样甜蜜,花儿葬在土里,来年春天会再开,正如爱情,深埋心底,纵然跨越千年万载,也会美好如初。
3、对人生的感悟、悲悯林黛玉第一次葬花,宝玉一回头, 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林黛玉惜花之情,是对花的怜惜。林黛玉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才最干净,这是林妹妹对美的独特见解,也是对生命的领悟。
春去花落,本是常事。残花飘逝,落红便也无踪,也本事最自然之事。可这些在黛玉眼中却是另一番模样,落红背后她看见了曾经的鲜妍和飘零的凄凉,也感到了人生的无常,又有几人懂得这落红的心伤与无奈?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样花与人的相互映衬,是她由花期反观到的人生无常,对她的未来,冥冥中的一语成谶。
写葬花,是她看到了花的归期;而泣红颜,又是她想到了自己的归期。
魂归何处?死亡的命题似乎始终贯穿着黛玉的思想,是她一直在叩问和忧虑的问题。她都是始终缺乏归宿感的。似乎冥冥中有个声音在告诉她,归去,才是正途。
她用葬花,隆重为花的生命礼赞,也为自己的生命哀悼,之所以她会频频对花伤怀,是因为她在花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一样的花开寂寞、孤芳自赏,一样地飘摇无主、易被雨打风吹去,一样的好景不常在、预感着红颜薄命的结局。
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林黛玉《葬花吟》以花自喻,从伤春感怀出发,引出对生活的控诉,以及理想的绝望,情感一步步递进。有评论家说:“一首葬花辞,半部红楼梦”。
一曲葬花吟,唱尽了她一生一世的孤苦伶仃与凄凉无助,让人心疼不不已,也告诉我们,人生如落花,美好易逝,珍惜每一刻的到来,不负春光,不负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