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全书不到200页,很快就能读完。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重点:1、古希腊罗马美学,主要是介绍了柏拉图、苏格拉里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所发起的古典时期艺术倡导;2、中世纪神学美学,这段时期是欧洲最为黑暗的年代,书中所述列举了少量的代表人物,奥古斯汀、托马斯和但丁;3、近代美学,分为几个代表性的流派,包括英国经验派、大陆理性派、德国人本主义和马克思的实践美学(最后一个我怀疑作者是硬着头皮写的);4、作者对于现代美学的观点和发展方向的探讨。邓晓芒教授一直是我特别敬佩的人文学科资深学者,当年在武汉求学时,就曾经有幸聆听邓老师开设的课程《西方美学史》。这个系列课的视频资源在B站等平台有人分享,大约30讲,值得一看。而课程所浓缩的精华,便是这本《西方美学史纲》。 摄影干货|希腊与希腊化艺术 摄影干货|十分钟讲完欧洲建筑流派 本篇文章我会由浅及深地推荐一些我认为值得一读的美学著作,其中既有中国学者的解读,也有西

在之前的教程里面,我陆续做过对西方油画、建筑以及经典影集的专题介绍。我一直秉承“技术决定下限,审美决定上限”的观点,认为通过丰富读者对艺术佳作的积累,可以从长期角度来提升摄影的境界。这与熟悉相机的参数设置和诸多后期修图技巧并行不悖,内功和外功双修,互有促进。

摄影干货|风景绘画与风光摄影

摄影干货|欧洲美术的融合与创新

摄影干货|承上启下的罗马艺术

摄影干货|希腊与希腊化艺术

摄影干货|十分钟讲完欧洲建筑流派

本篇文章我会由浅及深地推荐一些我认为值得一读的美学著作,其中既有中国学者的解读,也有西方大家的原著。推荐的原则,就是避免过于晦涩的学术性书籍和分支过细的学派,这样普通摄影爱好者也能够有兴趣通读下去,于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邓晓芒 教授:《西方美学史纲》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1)

邓晓芒教授一直是我特别敬佩的人文学科资深学者,当年在武汉求学时,就曾经有幸聆听邓老师开设的课程《西方美学史》。这个系列课的视频资源在B站等平台有人分享,大约30讲,值得一看。而课程所浓缩的精华,便是这本《西方美学史纲》。

全书不到200页,很快就能读完。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重点:1、古希腊罗马美学,主要是介绍了柏拉图、苏格拉里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所发起的古典时期艺术倡导;2、中世纪神学美学,这段时期是欧洲最为黑暗的年代,书中所述列举了少量的代表人物,奥古斯汀、托马斯和但丁;3、近代美学,分为几个代表性的流派,包括英国经验派、大陆理性派、德国人本主义和马克思的实践美学(最后一个我怀疑作者是硬着头皮写的);4、作者对于现代美学的观点和发展方向的探讨。

总结来说,如果你想提纲挈领地抓住西方审美思潮的源起和变迁历程,那么这本书一定是首选,对于读者去了解具体的艺术形式和流派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邓晓芒 教授、易中天 教授:《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2)

老实说,这是一本很容易被误以为学者退休后靠名气圈钱的书,尤其是出版社重新设计的浮夸封面,更是加深了这一错觉。事实上,本书是邓晓芒教授和易中天教授在1987年就写完的著作,那时候,两位都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学者。唉,岁月不饶人。

回到书本的内容上,和前面我推荐的那本相比,主要体现在两个不同。一方面,作者的重点更多放在了同时期东西方美学的对比上,勾勒出了清晰的、与历史相符的发展逻辑,既指出了不同的精神特质,又阐述了他们对于当代艺术融合的看法;另一方面,全书由于有了易中天的执笔,语言风格上更加平易近人且有趣,主观的内容相对多一些,阅读体验更加流畅。

贡布里希 教授:《艺术的故事》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3)

终于可以请出 贡布里希 这位大佬了,他的著作在西方国家算是艺术领域入门的标配,我在普通的社区图书馆都能看到其被收录的书籍。

如果一定要挑选出一本面向大众的代表性作品,那就是这部《艺术的故事》:全书以西方文明为主线,也兼顾了东方、美洲(指原住民)、中东、非洲等地区的文化发展,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艺术的历程,种类包含雕塑、壁画、建筑、油画等等,堪称百科全书。我大概是大学时候读了这部作品,之后每隔一两年就会再拿出来翻看,依然能有新的收获。感觉其定位应该和另一位英国学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或者中国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相提并论,可以先拿来给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再去选择喜爱的方向做深入的探讨。

贡培兹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4)

此书可以接着《艺术的故事》来看。因为贡布里希只把时间线推进到了近代,留给20世纪以来的篇幅非常少,而这恰恰也是现代艺术流派百花齐放的时间。贡培兹《现代艺术150年》中则承接而起,书中文笔更像小说,叙事性较强,甚至在国内被有人称作“单口相声”。凭借其长期在媒体工作所积累的功力,这本书能够用非常轻松幽默的语气去讲述近百位艺术家及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流派的渊源与变化。更重要的是,读者能够透过此来感受一代代艺术家对这个世界的反抗,对“何为艺术”发出的无止境追问。这才是如标题所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包豪斯档案馆:《包豪斯1919—1933》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5)

包豪斯学院 虽然在历史上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但是其所倡导的理念却影响了整个20世纪,从创始人到后来走向世界的学者,囊括了一整个时代的先驱。不仅在设计和建筑等领域,德国后来的“新客观主义”乃至大放异彩的“杜塞尔多夫学派”,都能看到其身影。

我第一次拜读这本书在国外图书馆借来的德语原版,回国后又购买了一份翻译来的中文版用来作写文章的参考资料。这里面展示了档案馆所收藏的大量珍贵设计成品、研究手绘以及建筑模型等等,梳理了包豪斯学派的发展道路和代表性人物,包括格罗皮乌斯、马塞尔•布劳耶和康定斯基等,也站在后人的角度、探讨了包豪斯运动所倡导“简约主义”对历史意义。此外,书籍的排版和做工非常精美(价格也不便宜),我觉得放在家里当个收藏也不错。

写到这里,专门停顿一下。前文所推荐的5本书,一定程度是我考虑到读者的基础和接纳水平专门挑选出来的,科普性更强。而下文所讲列举的4部作品均是享誉世界的经典名著,但是时隔百余年,且有着语言文化的差异,所以阅读的时候会有些痛苦。我大约是从高中开始陆续在学校的图书馆接触到这些作品,后来大学之后有了更多的时间陆陆续续看完,觉得很有收获。如果读者实在看不下去,就不要纠结了,这原本就是随缘的事情。

康德:《判断力批判》

(或者邓晓芒教授《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6)

这本书我觉得要分两个层面来给大家介绍。

先说原著吧,这是康德的“三大批判”之一,另外两本分别是《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本书为最后一部。理论上讲,这是美学必读的书,“美是道德的象征”,如果能多读懂一些,就会对康德的崇拜多一分。

但是问题在于,这本书实在是太难了。别说我这种普通的文艺爱好者,即便是正规的哲学系,能啃下来的人也是寥寥。所以比较好的替代书籍,就是邓晓芒教授所著的那本《释义》,会解释得相对易懂很多。这是我本文第三次搬出邓老师,老实说,他的很多著作都有这样的功效,即“造福啃不动原著的普通人”,比如和赵林教授合著的《西方哲学史》。

再说一次,看不懂真的算了。。。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7)

席勒首先是一名诗人,同时也是康德忠实的粉丝。这本书就是他以书信形式所发表的一部论文合集,重点探讨了康德美学精神,也可以看做是对前面所说的《判断力批判》所做的解读。

书中主要的观点,即统一人身上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才能实现独立自由,而“美”则属于“游戏冲动”,不受强迫和限制的自由活动。

黑格尔:《美学》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8)

跟康德相比,黑格尔简直就是业界良心,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前者论述自然美,后者强调艺术美。推荐大家去买的是 朱光潜 先生的那个译本,虽然稍贵一些,但是出版商插入了配套的可以方便理解的西方艺术品样图,这样阅读体验会更好(这也是我觉得国内出版社为数不多没有画蛇添足的操作)。我所理解黑格尔的观点,就是艺术之为宗教、哲学服务,是理念的感性体现。

尼采:《悲剧的诞生》

关于摄影的书籍推荐(推荐几本培养审美的著作)(9)

如果说席勒是诗人客串哲学家,那么尼采就是哲学家客串了下诗人,《悲剧的诞生》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在充沛的语言背后,作者探讨着日神和酒神的二元艺术冲动学说,悲剧的快感一度让我陷入虚无主义的迷茫。周国平作为国内研究尼采的大师,翻译的版本还是不错的,值得推荐。

讲完这些之后,我在文末还是想反复地说一句,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算了,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

本文所推荐的这些书籍,均有着对于美学的独到见解,于我体验来讲,反复拜读的收益极大,至今放在我书架触手可及的位置。或许其对于摄影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提升,看完之后或许依然出不了大片。但是当你把那些拍摄的前后期的那些知识点大概都掌握了,就会发现艺术的理念和哲学这些话题,正在前方等着你。

以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