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全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全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首词就是苏轼又一次自雪堂饮酒而归后所写,是他信手拈来的醉酒之作,读起来通俗近乎白话,同时又超逸舒畅,结尾名句更是受无数人推崇。愁闷悲伤的苏轼常常会去雪堂喝酒,在东坡劳作结束后,有时他会在雪堂月下独酌,有时又会与当地好友对饮一番。生活再困苦忧闷,苏轼依然尽力将它过成了潇洒的样子。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后,住在了城南长江边的临皋亭,而他开垦的“东坡”就在临皋亭的附近,他在东坡上盖了小屋,取屋名“雪堂”。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是苏轼被贬至黄州的第三年,“乌台诗案”是苏轼仕宦生涯中最大的一次遭遇,被贬黄州的日子,也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光。
这一年九月的一天,苏轼在深夜醉酒而归,无奈敲门无人应,他静伫江边,听江声滔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后,住在了城南长江边的临皋亭,而他开垦的“东坡”就在临皋亭的附近,他在东坡上盖了小屋,取屋名“雪堂”。
愁闷悲伤的苏轼常常会去雪堂喝酒,在东坡劳作结束后,有时他会在雪堂月下独酌,有时又会与当地好友对饮一番。生活再困苦忧闷,苏轼依然尽力将它过成了潇洒的样子。
这首词就是苏轼又一次自雪堂饮酒而归后所写,是他信手拈来的醉酒之作,读起来通俗近乎白话,同时又超逸舒畅,结尾名句更是受无数人推崇。
上阕开篇写道:今夜我在东坡饮酒,醒后又醉,归来的时候好像已是三更天。苏轼在东坡雪堂醉了醒,醒后继续饮醉,直喝到夜半时分,方才归家。即便这具体的时辰,也是仿佛觉得应是三更罢,可见醉意浓浓。
到家敲门,无人来应,原因是家人都已熟睡,而家童的鼾声如雷。豪饮尽兴的苏轼无法进家,索性倚杖听那江水的奔流之音,也是一番好意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醉酒的人进不了家门原本是尴尬糟心的事,但是苏轼就不一样了,他很快不为无人应门而纠结,因为倚杖听着江水在深夜肆意奔流,是那样和谐又是那样有气势,不也是一番享受吗?
获罪落魄的苏轼在迷蒙醉酒的深夜,伫立江边,思绪翻飞,发出了“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感慨。遗恨自己身在宦途,本身已不是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放下那些追逐钻营呢?
相信这是酒醉的苏轼真实的想法,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疲惫,踏入仕宦这条路,没有想到为自己带来了这么多的风雨波折,或者只有将这种遗恨说与江水听了。毕竟,他人眼中的苏轼,永远不会放弃追求和真理,每当疲累无眠,思虑悠悠,人们也知道,那只不过是他暂时的疗伤。
夜深人静,就连风也悄声无息,连江水也无波痕,好像安宁静谧已到了极致。情境所致,苏轼享受着周遭的一切,宣泄着内心的悲慨,写下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多想乘一方小舟从此消逝于喧嚣樊笼,在江海中了却余生。苏轼也有悲伤的时日,也有忧郁的片刻,他不是时时开怀的乐天派,他是面对浮沉忧患时,由精神思想深处散发出的智慧性的一种旷观。
这首词就是苏轼带着伤怀所写,但是他的旷达超逸也同时会流露出来。在那个深夜,他也想要隐遁避世,但是只要可以,他就不会放弃用世的志意。所以,苏轼乘舟避世的向往,更多的是避开痛苦的过往钻营,而不是遁隐江湖,不理世事。在苏轼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儒家的用世之志和道家的超脱高度融合,能到此境界者,古来少之。
庙堂和山水,尘埃和世外,在苏轼的心里,都不曾相远,相离。
苏轼的旷达从来不是跳脱出世的麻木不仁,苏轼的乐观也从来不是拂去哀愁的得过且过。他的政治才华、他的悲天悯人、他的人格精神、他的悲感、他的执着、他的洒脱、他的太多太多,远远不是一首词一篇文所能道尽了。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这本《苏东坡传》,是了解苏轼复杂的起伏人生和其至高精神境界的绝好选择,这本书是二十世纪中国传记的经典之作,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泛之作。
作为畅销传记书,这本书累计销量已过一百万,常年盘踞各大网站传记图书畅销榜的前三甲,并且此版本是林语堂先生指定授权的独家纪念典藏版,是一本值得购买收藏的人物传记书。喜欢的读者朋友点击下方横条就可以购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