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煜的愁怎么理解(后主李煜在他亡国之前所作清平乐中的)

李煜的愁怎么理解(后主李煜在他亡国之前所作清平乐中的)李煜这首《清平乐》别来春半,以白描与比兴相结合的手法,把离愁别恨的痛苦心理世界生动、形象、又略带委婉之音展现出来,在他诗词世界里,在他人生轨迹中又意味着什么?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这两句总领全文,“春半”点明时间,“别来”与“愁肠”交待了下面要抒发的感情内容,即离愁别恨。“触目”为后面景物描写与生动比喻打伏笔。一个“断”字形容和夸张别情之浓之重。“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这两句描摹逼真,如电影中的特写,拂不尽的梅花如雪乱,犹如他心中驱不散,挥不去的离愁,使他难堪极了,痛苦极了,将离人愁肠欲断的内心世界形象化展现在读者眼前。下片四句所写的是景,而反映的是归梦无望与离愁无限的意,头两句抒情主人公不胜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已隐现于字里行间。“路遥归梦难成”语婉意悲,绝望之痛,牵挂之情全在此言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以物

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诗词成就誉满中国历史文学天地,特别是词的艺术感染力屈手可数。李煜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尤其是满篇愁情恨意的名作更受人们推崇,《清平乐》就是其中的一篇。

李煜的愁怎么理解(后主李煜在他亡国之前所作清平乐中的)(1)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这两句总领全文,“春半”点明时间,“别来”与“愁肠”交待了下面要抒发的感情内容,即离愁别恨。“触目”为后面景物描写与生动比喻打伏笔。一个“断”字形容和夸张别情之浓之重。“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这两句描摹逼真,如电影中的特写,拂不尽的梅花如雪乱,犹如他心中驱不散,挥不去的离愁,使他难堪极了,痛苦极了,将离人愁肠欲断的内心世界形象化展现在读者眼前。

下片四句所写的是景,而反映的是归梦无望与离愁无限的意,头两句抒情主人公不胜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已隐现于字里行间。“路遥归梦难成”语婉意悲,绝望之痛,牵挂之情全在此言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以物托情,推出全篇最有特色的情景交融的妙境。春草之喻,既生动,又贴切,春草细碎浓密,象征离恨盘根郁结;春草随处可生,象征离恨浩渺无垠。

李煜的愁怎么理解(后主李煜在他亡国之前所作清平乐中的)(2)

李煜这首《清平乐》别来春半,以白描与比兴相结合的手法,把离愁别恨的痛苦心理世界生动、形象、又略带委婉之音展现出来,在他诗词世界里,在他人生轨迹中又意味着什么?

李煜在亡国之前的诗词风格,一般是以风花雪月、缠绵声色为笔调,例如,像《菩萨蛮》、《相见欢》、《长相思》等作品。而亡国之后,他的诗词风格,则是愁离别恨、怀故忧伤的善感情调。那么,他写于亡国前夕的《清平乐》的风格,则他是一改绮丽柔靡之音和花间习气,显得凄凉悲壮,哀婉悲伤,是他诗词风格的转变,是他亡国后凄凉悲壮,意境深远诗词风格的开端。如果说,《虞美人》是带泪的亡国之恨绝命之作,《望江南》是亡国哀思之篇。那么《清平乐》别来春半,则是“国之将亡的忧愁”之令。

李煜的愁怎么理解(后主李煜在他亡国之前所作清平乐中的)(3)

一说《清平乐》是李煜为牵挂被赵匡胤扣留在汴京的弟弟李从善而作,971年李煜去除唐号,表示臣服北宋,派李从善去汴京进贡被扣。974年李煜请求放归其弟李从善,未有回音。二说是李煜代离人抒发愁别离恨的名篇。从创作内容来看,也确有可能是对景伤怀,触动内心深处对某一亲近者的想念之情,因而提笔成章。我认为第一种说法可能性大些。

李煜的《清平乐》,不管是他代离人而写,还是他牵挂在汴京弟弟时候所作,但都是反映的李后主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在他潜在意识里,北宋的铁骑快要兵临城下,南唐大厦将倾,不久就会有一场生死离别之苦,之愁,这之苦之愁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愁怎么理解(后主李煜在他亡国之前所作清平乐中的)(4)

李煜961年继位,成为南唐末代皇帝;971年去除唐号,臣服北宋;975年兵败北宋投降;978年死于汴京。《清平乐》应该写于971年至974年之间。这就意味着李煜结束了“玉树后庭花”声色君主生活,剩下的是“亡国之恨,怀故之痛,愁别之苦”的日子,面临着生死决别的忧伤。

李后主的《清平乐》是他诗词艺术风格的转折点,也是他前后两种生活与生存状态的界线。

李煜的愁怎么理解(后主李煜在他亡国之前所作清平乐中的)(5)

(注:配图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