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先做皇帝,尔后做诗人,属客串性质,不过游戏而已;先做诗人,接着再做皇帝,就不能客串,不能游戏了。大家千万别看次序先后的颠倒,差别却是很大。作为皇帝,他输得最惨,作为文人,他死得最惨,真是令人悲哉哀哉的事。在中国,皇帝写诗者,颇多,不过都是当上皇帝以后,附庸风雅,才作诗。李煜不然,他是先当诗人,再做皇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凡是识得几个字的中国人,都能背得出。尤其心绪不佳,一脑门官司的时候,尤其倒霉的事情总缠在屁股后边的时候,读这两句诗,能起到一点纾缓的作用。因为你发现,世界上有麻烦的人,非你一个。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1)

李煜要是始终只做诗人,不做皇帝,或许最后的结局,不至于那么悲惨;那样,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说不上中国第一,举世无双,至少其精品佳作的数量,能与东方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西方的拜伦、雪莱、歌德、普希金,不相上下。

可是,近人编辑的《全唐五代词》,只存其词四十首,其中尚有一些存疑之作,实在是太令人惋惜了。

作为皇帝,他输得最惨,作为文人,他死得最惨,真是令人悲哉哀哉的事。

在中国,皇帝写诗者,颇多,不过都是当上皇帝以后,附庸风雅,才作诗。

李煜不然,他是先当诗人,再做皇帝。

大家千万别看次序先后的颠倒,差别却是很大。

先做皇帝,尔后做诗人,属客串性质,不过游戏而已;先做诗人,接着再做皇帝,就不能客串,不能游戏了。

可李煜一直在客串,一直在游戏,当专业诗人,做业余皇帝,最后只有亡国灭命一途。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2)

他全部的错,就错在这里。

诗人就是诗人,诗人的最佳生存方式,就是写诗;皇帝,是当不得的。

凡诗人,其感情特点有三:一,沸点低,容易冲动;二,脆度低,容易沮丧;三,耐力低,容易泄气,把国家交到他手里,非砸锅不可。

曹操就非常明智,他的诗写得绝棒,在皇帝诗人行列中,不排第一,也排第二。

可他说什么也不当皇帝,孙权蛊惑他,老兄干吧,他说,得了吧,你要把我架在火炉上烤啊!所以,他虽然比皇帝还皇帝,硬是不上轿。

宋人蔡絛《西清诗话》载:

“太祖云:‘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我虏乎?’”

赵匡胤的事后诸葛,看似有理,其实,这位大兵,还是不甚懂诗,不甚懂得诗人。

一个真正的诗人,从头到脚,从皮到骨,甚至到骨头缝,到骨髓,都是诗人气质。

也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那个“真”,他认为“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所以,即使按太祖所云,李煜悉心治国,不作诗,不做诗人,可他只要血液中诗人的“真”去不掉,就当不好南唐国主。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3)

隔岸相望的赵匡胤,虽然篡了后周帝位,但却继承周世宗柴荣的遗志,一直厉兵秣马,要将南唐灭了。

可南唐国主,诗人第一,皇帝第二,不是不知道处境危殆,而是知道了也无所作为。

一不积极备战,二不养精蓄锐,三不奋发图强,四不全民抵抗,“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新五代史》),沉湎于酒中、诗中、歌舞中、脂粉气中。如此这般,诗人啊,你不完蛋,焉有他哉?

李煜,作为诗人,一流,甚至超一流;作为皇帝,三流都未必够格。

说是庸君,对他客气,说是昏君,也无不可。他所干过的残害忠良、屠杀直臣、宠信小人、依赖奸邪的累累恶迹,不比历史上别的混蛋皇帝差。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4)

虽然此君为帝,很糟糕,但比之历代穷凶极恶的独夫民贼,李煜属于既无大善、也无大恶的一个。

加之大家对他的诗怀有好感,对他的死抱着同情,也就不咎既往。

而且,为帝之初,大概还是做了一些不庸不昏的善政,陆游在《南唐书》里说:

“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

江南这块地方,只要不打仗,就丰衣足食,也许由于短暂的偏安小康局面,拿进贡的银子买来的和流,别出心裁,异想天开,匪夷所思地兴起一股缠足之风。

饱暖思淫欲,也真是拿这位“食色性也”的皇帝无可奈何。

李煜如果只做一个纯粹的诗人时,顶多是优哉游哉的公子哥儿,石头城中的第一情种;可一当上惟辟作威,惟辟作福的皇帝,权力使他往昏君方向发展。提倡缠足,就是他恶的一次释放。

老实讲,手中握有权力,是了不起的,神气活现,吆五喝六,前呼后拥,对有些人来讲,是祸,是福,还得两说着呢!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5)

王国维所说的“真”诗人,那是有“真”本事的。

治国为其短,写诗为其长,打仗是其短,作画是其长。

《珍席放谈》一书说:

“江南李后主善词章,能书画,皆臻妙绝。”

作者高晦叟,为宋代人,距李后主不远,有这个评价,足见诗人风流绝世,才华绝代,并非溢美之词。 公元962年(宋建隆二年),李煜继位之时,给赵匡胤打了个报告,他对他自己不适宜当皇帝,更适宜当诗人,很清楚地表明了内心的苦衷。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宋史》)

本来,李煜毫无继位的可能,其父皇李璟之后,说好了的接班人,有两个“兄终弟及”的叔叔,还有一个立为太子的哥哥,怎么也轮不着他,注定要当一辈子闲云野鹤,所以,他思想上没有一点点储位的准备,也不存有丝毫觊觎皇位的野心,他一天到晚,美女,醇酒,吟诗,作画……享受生活,徜徉在诗歌和美学的王国里。

他排行老五,那龙椅根本轮不着他坐,他就成了金陵城内的王孙公子,风流情圣,桂冠诗人,快活神仙。

但是,上帝爱给人开个玩笑什么的,很快,将其接位途程上的障碍物,一一请到了天国。阁下,你就等待着加冕吧!

一个写长短句的闲散之人,偏要他去日理万机,“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只好硬着头皮,在金陵登上帝位。

他喜欢南京,不愿意到他父王的都城南昌去。宁可在南京向赵匡胤称臣十五年,也不到南昌去当更独立一点的皇帝,这就是诗人的抉择,也许石头城钟灵毓秀,能给他更多诗的灵感。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6)

从历史版图来看,充满浪漫色彩的南人,与信奉现实精神的北人交手,从来没占过优势。

正如那匹孤独的江南石马,秀丽中透着柔弱,清癯中现出单薄,文雅中未免过分温良,跃动的神态中,缺乏男性的雄壮。

所以,南部中国的统治者,有过多次声势浩大的北伐,几无一次是绝对胜利的。

相反,金戈铁骑的北人南下,从来不曾折戟沉沙过,这也是石头城断不了在漩涡中求生图存的缘由。南人浪漫,势必多情,多情则容易把事情往好里想。

北人尚实,自然作风严谨,一步一个脚印,很少感情用事。

赵匡胤家住山西太原府,他的领导核心,也都是柴世宗的北周人马。

他们按部就班,步步进逼,就在窈娘娉娉婷婷为李煜跳金莲舞的时候,把金陵城包围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

曹彬兵临城下,李煜只好投降,举家迁往开封,大兵出身的宋太祖,封他一个谁知是抬爱还是侮辱的“违命侯”。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7)

现在,读李煜的作品,相隔千年,情景迥异;但是,他那可怜,那但求苟活,命悬一丝的可悲,那瑟缩颤抖,永远不安的心灵,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破阵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乌夜啼》),“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望江南》),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等诗句中,还是能够深切体会得到。

宋太祖虽不喜欢他,留他一条命在,等到宋太宗上台,李煜也就活到头了。

四十二岁生日那天,送去一壶御赐的鸩酒,“亲爱的诗人,Happy Birthday ToYou,干杯吧您啦!”

一口吞下,毒性立发,在长时期的痛苦熬煎以后,饮恨而毙。

这位诗人,被虐杀的痛苦程度,在中国非正常死亡的文人中,大概要算头一份了。

至今弄不懂赵炅出于什么动机,要如此狠毒地收拾他。一定要用牵机药将李煜一点一滴地耗死?

想来想去,惟一的原因大概就是女人了,谁教李煜有一个美艳绝伦的小周后呢?

就是那首《菩萨蛮》中“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的昭惠后之妹。

她太爱这位诗人了,追随到汴京后,偏偏被行伍出身的宋太宗相中了。经常一顶翠轿,将她抬进大内,一住旬日,才放回来。

倘非如此,就是他的诗写得太好,遭到嫉恨了。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凡皇帝,都有爱作诗的毛病,有点墨水者写,胸无点墨者也写。连还未坐稳龙椅的黄巢、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革命同志,也会诌两句顺口溜,让人笑煞。

亭长刘邦,当上皇帝后,居然无师自通,吼出来“大风起兮云飞扬”。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8)

诗人死在了他的诗上,这就是做皇帝的诗人和不做皇帝的诗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下场。

但是,李煜如果不玩政治,不握权杖,不做皇帝,多活上几年,会给文学史创造多少绝妙好诗啊!

皇帝有闲情逸致,是可以当一回诗人的。但真正的诗人,绝不能当皇帝。

李煜是至“真”之性的诗人,他只能作诗,只能燃烧自己的生命,去创造人间绝唱。

虽然他活得窝囊,死得痛苦,虽然他未能给这个世界上更多的诗,但是,他的名字,就是诗和美的同义词,他的作品,就是汉语言臻于精绝的顶峰。

只要还有人类存在,他的诗,会永远被吟哦。因此,他也得到了不朽。

是谁灭了唐朝(李后主之死)(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