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劳动者环卫工人作文(最美劳动者)
最美劳动者环卫工人作文(最美劳动者)沈淼鼓励党员、村干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使村民从有限的土地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 。输血扶贫管一时,造血扶贫利长远,脱贫增收关键在产业。扶贫基地总投资130万元,建大棚10栋、晾晒棚2栋,进棚菌棒6万余棒,以“党员 合作社 扶贫基地 农户”模式,带动全村贫困户及村民30余人开菌袋、摘蘑菇、剪根,人均增收4000余元。贫困户还通过小额贷款入社年均分红1760元,光伏扶贫电站带动户年分红1200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59人,去年人均收入11593元,全部脱贫。脱贫攻坚不能“等、靠、要”,为尽快解决硬件条件差的难题,沈淼一趟趟奔走于各相关单位,2015年至今,累计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使村里硬件条件得到彻底改善:硬化巷道7.86公里,铺设U型槽路边沟5公里,安装路灯146盏,方便了群众出行;改造C级危房189所、翻建D级危房2所,新建安全住房1所,群众住房安全
今年的“五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劳动节。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默默奋战在复工复产的第一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不舍昼夜、只争朝夕。
在技术攻关的前沿阵地、在脱贫攻坚的田间地头、在重大项目的操作现场、在战胜病魔的防疫一线,都有优秀的龙江儿女在砥砺前行、引领方向、敢为人先、业绩斐然。
她多方争取资金项目,彻底改变贫困村面貌;她用心关爱群众,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力量;她细心解读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她用脚步丈量土地,踏出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她就是嫩江市海江镇曙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沈淼
在曙光村,提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沈淼,村民都说她是一心为村谋发展,时刻关注百姓苦的好书记。1998年作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沈淼先后在三个乡镇副乡长、副镇长、党委副书记岗位上工作过8个年头,2015年,她又带着组织的重托走上了驻村扶贫的道路,至今连续3轮驻村,6年坚守扶贫一线,一路艰辛、一路拼搏,换来贫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带领曙光村迎着朝阳走向幸福生活。
第一次踏进省级贫困村曙光村,眼前的景象让沈淼心头一沉,村里多是泥草房,巷道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布满了杂草,和村民攀谈中了解到“路不好走,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出门难”。 到村部一看,院内杂草丛生,村办公室仅有两张办公桌,没有电脑等办公设备,更别提文化广场和产业项目了。全村747户,2413口人,有耕地17846亩,人均仅有7亩地,村集体没有积累还欠外债,守着贫困的底子,村干部一筹莫展。
面对困境,沈淼没退缩。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二天她带着小本子、拿着笔,走家串户做调查,最终形成了“基础设施先行、加强党支部建设、发展产业项目、推动脱贫奔小康”的总体发展思路。
脱贫攻坚不能“等、靠、要”,为尽快解决硬件条件差的难题,沈淼一趟趟奔走于各相关单位,2015年至今,累计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使村里硬件条件得到彻底改善:硬化巷道7.86公里,铺设U型槽路边沟5公里,安装路灯146盏,方便了群众出行;改造C级危房189所、翻建D级危房2所,新建安全住房1所,群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建成3处文化广场并配套设施,群众有了文体活动场所;整村自来水入户,用水安全有了保证;建成省级标准化卫生室,村民小病不出村;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打抗旱井10眼,修田间路31公里,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环境整治,带村干部种树栽花绿化美化环境。基础设施彻底改善,坚定了群众脱贫信心。
沈淼鼓励党员、村干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使村民从有限的土地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 。输血扶贫管一时,造血扶贫利长远,脱贫增收关键在产业。扶贫基地总投资130万元,建大棚10栋、晾晒棚2栋,进棚菌棒6万余棒,以“党员 合作社 扶贫基地 农户”模式,带动全村贫困户及村民30余人开菌袋、摘蘑菇、剪根,人均增收4000余元。贫困户还通过小额贷款入社年均分红1760元,光伏扶贫电站带动户年分红1200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59人,去年人均收入11593元,全部脱贫。
沈淼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就应该到党组织最需要的地方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咱们村一个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