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兵团六师53团花名册(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经的内蒙古建设兵团第6师57团)
内蒙兵团六师53团花名册(霍林郭勒市一一曾经的内蒙古建设兵团第6师57团)
霍林郭勒市
- 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在科尔沁草原腹地,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
- 2014年霍林郭勒市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80位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45位。
- “霍林郭勒”据蒙古语音译而来,“霍林”为美食、茶饭、休养生息之意,“郭勒”为河的意思,“霍林郭勒”即美食之河,寓意富饶美丽之地。
- 霍林郭勒市与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交界。距中蒙边界120公里,距通辽市330公里,锡林浩特280公里,距北京1116公里,距沈阳596公里,距长春616公里。
-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296.16亿元、增长8.1%。
- 霍林郭勒境内,春秋战国至秦时,属东胡人游牧地。
- 两汉时,为鲜卑人牧地。
- 三国至两晋时,是东部鲜卑游牧地。
- 东晋时,是契丹人辖地。
- 南北朝时,为地豆于人居住地。
- 隋朝,为霫人辖地。
- 唐初,为霫人辖地;唐末,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
- 辽时,属上京道临潢府辖地。
- 金时,为临潢府统辖地;金代末年,蒙古人兴盛,金政府为防御蒙古人南下,修筑总长近万里的金界壕。
- 元朝时,属中书省全宁路管辖。
- 明朝时,属努尔干都司泰宁卫辖地。
- 清朝时,属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辖地。
- 中华民国初期(1912-1932年),属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辖地;
- 伪满时,于1932年5月设兴安总省,下辖东西南北四个分省,市境属兴安南省管辖;
- 1944年8月,划归科尔沁右翼中旗管辖。
- 1949年8月29日,今市境划归扎鲁特旗,为扎鲁特旗北部三个努图克(乡)的游牧夏营地;
- 196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十一团四连开进霍林河(五七镇);
- 1969年7月,划归吉林省;
- 1970年1月,正式组建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十七团;
- 1979年7月,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 1981年10月,为支援霍林河煤田建设,哲里木盟设立霍林河办事处,行使旗县级政府职能,并筹备建市;
- 1982年2月,办事处正式挂牌办公;
- 1985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霍林郭勒市(旗县级),隶属哲里木盟;
-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成立通辽市(地级)。
- 截至2013年,霍林郭勒下辖5个街道,分别为珠斯花街道、莫斯台街道、沙尔呼热街道、宝日呼吉尔街道、达来胡硕街道,共有14个城市社区和7个农村社区。
- 霍林郭勒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地理坐标为北纬45°16′-45°46′、东经118°17′46″-119°46′12″之间。
- 西部、西北部和北部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接壤,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毗邻通辽市扎鲁特旗,东部、东北部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连接。
- 境域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8公里,周长113公里,总面积585平方公里。
- 霍林郭勒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西翼脊部,处在东北亚晚中生代的断陷带,是巴音胡硕至二连盆地群东部的一个代表性含煤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分为丘陵山地、堆积台地和冲积平原。
- 丘陵山地是霍林郭勒地形的主要特征,在西北部多为火山岩组成的中低山,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堆积台地海拔在870-1100米之间,分布在丘陵山地基部;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霍林河及其各支流宽阔流域,河床平浅多弯曲,海拔在779-870米之间。
- 境内海拔最高点1317米,最低点779米。
- 境内山脉多为中低山,西北-东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米。
- 霍林郭勒市生产建设气候霍林郭勒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年平均气温0.9℃,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9.4℃,年平均降水量358.0mm。
- 截至2012年,霍林郭勒境内勘探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食盐、硅石、石灰石等。探明煤矿储量达119亿吨;另有食盐储量2328万吨,硅石储量5000万吨以上,叶腊石矿储量5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149万吨,矿泉水储量在7000万立方米。
- 截至2012年,霍林郭勒境内有野生植物60科、200属、600余种。主要有羊草、线叶菊、洽草、糙隐子草、野古草、星星草、野葱、野豌豆、针茅、蕨菜、黄花、野韭菜、蘑菇、木耳、地耳、芍药、车前子、柴胡、龙胆草、防风、知母、狼毒、麻黄草、黄芪、山杏核、党参等。
- 霍林郭勒草原野生动物主要有黄羊、鹿、野兔、狼、狐狸、狍子、旱獭、獾、百灵鸟、野鸡、沙半鸡、水鸭、猫头鹰、草原鹰、雕等。
- 截至2012年,霍林郭勒市属二级风能区,实测10米高度处年平均风速为5.8米/秒,年平均风能密度为291瓦/平方米,4-24米/秒有效风速时数为6318小时。已建设2个风力发电厂,装机15万千瓦。
- 截至2012年底,霍林郭勒市户籍总户数为28975户,户籍人口为81118人。其中,达来胡硕街道和沙尔乎热街道人口19492人。
- 民族截至2012年底,霍林郭勒市民族构成为:蒙古族32461人、满族3907人、回族242人、朝鲜族238人。
- 发源于通辽市的扎鲁特旗罕山西麓,经霍林郭勒市、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以吉林省通榆县、大安县境内,水流逐渐扩散消失(大水年份经查干湖汇入嫩江下游水网)。
- 干流全长590公里,流域面积为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内蒙古境内1万余平方公里。
- 内蒙古东部吉林省西南部流经地区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右翼中旗、通榆县、大安县
- “霍林郭勒”,在霍林郭勒市志和扎旗的地理文献记载:从前在成吉思汗的部落和军马到达此地时,有一条清澈甘甜的河流,适合于牧民和牲畜饮用,大家起名为“霍(好)林郭勒”,意思是“吃”或“饮用”的河水,后来演变成“霍林郭勒”。
- 有一位八十高龄的退休教师色勒扎布老人,他是土生土长的霍林河人,出生在宝日呼吉,少年时在浑迪罕(怪山)脚下游牧过,后来在东乌旗教学。这位老人认为,扎旗北部有三条东西方向的走廊,即以达坝为准,达坝南面的叫“乌布日浑迪”,“乌布日”的意思是达坝南,“浑迪”的意思是走廊,具体位置在巴区和乌兰哈达一代的走廊;达坝北面是“阿日浑迪”和“霍来音浑迪”两条走廊,“阿日”的意思就是达坝北;“霍来音”是“管子”和“食道”的意思,它是以走廊的又细又长的地理特征起名的。同时这三条走廊里各有一条河流,而河名也是跟走廊名一起得来的,就是“乌布日浑迪郭勒”、“阿日浑迪郭勒”、“霍来音郭勒”三条河(“郭勒”是河的意思)。霍来音郭勒也就是细长的河流的意思。后来人们把“来音”两字简化读成“林”(由蒙语语法角度说更好解释了),“霍林郭勒”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它的鉴证还有“浑迪罕(怪山)”和“浑迪音河”还有不远的西乌旗有“好来音郭勒镇”等。
- 霍林河是市境内最大的河流。霍林河属松花江 流域嫩江水系,发源于市区西南30公里的罕山北麓。
- 自南向北流经市区,然后东折,全长590公里。在霍林郭勒市境内有查格达河、芒给尔河、和热木特河、巴润布尔嘎斯台河、浑迪音河5条内陆河汇入。
- 霍林郭勒(河) ,史料《蒙古游牧记》,《哲里木实剂》载为哈古拉河.
- 公主陵出土的石碑上记为萨·哈古拉河.意为饭茶河,是本旗内最大河流,属松花江流域嫩江水系。
- 它发源干扎鲁特旗特格罕山西麓,向北流至珠斯化折向东,流至西斯力哲铁路九孔桥(科右中旗,霍林郭勒市、扎鲁特旗三旗市交界处)流入兴安盟科右中旗境内。
- 经哈日诺尔、巴仁哲里木.吐列毛杜、巴扎拉嘎、杜尔基、代钦塔拉、 西日嘎、 自音胡硕镇、布敦花,巴仁太本,高力板镇、义和道卜,新佳木等十二个苏木、镇境地,注入洮南市界。
- 在《特大丰水年》记载1910年,1939年曾注入查干挠尔泡子再注入嫩江。
- 霍林河千流全长590公里,流域面积为27840平方公里,本旗境内纵长258公里,流域面积14113平方公里。
- 其主要支流有界生吐河,坤都冷河、准哲里木河,敦都乌苏、 巴彦哈拉河等五条常年径流河。落差为1042.2米, 坡降为千分之1.77米。 流量多年平均为11.6立方米。
- 在其流域有吐列毛杜至巴扎拉嘎、杜尔基乌兰中、布敦花、巴仁太本、义和道卜等五处万亩以上灌区和一座容量为11800万立方米的翰嘎利旁侧水库.
- 霍林河的中游有一座旁侧水库即翰嘎利水库,蓄水能力为1.18亿立方米。
- 是全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
- 1976年4月正式成立霍林河矿区生产建设指挥部,历经5年准备、3年建设,1984年9月1日一期300万吨工程投产。
- 从1958年当地牧民发现报矿,到1976年4月19日成立霍林河矿区生产建设指挥部,整整用了18年。
- 霍林河煤田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处于中蒙边境国防前哨,距蒙古国边境直线距离只有120公里。对于是否开发此煤田,从煤炭部到吉林省,各方面的意见很不统一。
- 当时中国和前苏联的关系非常紧张。1974年8月19日,国家计委在给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开发霍林河煤田的报告中写道:“由于这个地区处于中蒙边境国防前哨,修建铁路和建设这么大规模的煤、电工业要慎重考虑。这个地区往北地势平坦,一旦打起仗来是苏修进攻东北腹地的主要方向。但另一方面,现在边防前线供应比较紧张,修建铁路对战备也是有利的……”
- 8月22日,华国锋同志在《关于开发霍林河煤矿问题》的批示中这样写道:“秋里同志,此问题建议在业务组开会时发给大家讲一讲。这样重要的问题(牵涉战备)需要在研究长远规划时一并报主席、中央政治局考虑,你看如何?”
- 在此前的1967年、1969年,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203勘探队和河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6地质队及内蒙古勘探队,在霍林河煤田的浑迪音、沙尔呼热、扎哈淖尔之间进行了大规模勘探,掌握了煤层储量等第一手资料,为开发霍林河煤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975年6月16日,在煤炭部和吉林省计委、煤管局(当时霍林河归吉林省管辖)举行的一次交换考察意见会上,对于是否开发霍林河煤田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一方面认为,霍林河煤田虽然地处国防前沿,但是从现代战争观点看,未来战争很难分清哪里是前方,哪里是后方。
- 随着工农业、交通的发展,必将调动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因此,认为霍林河煤田不仅要干,而且还要大干、快干。而另一方面则认为,霍林河煤田地处国防前沿,易受战祸之害。另外交通不便,电源困难,需要新建400公里的铁路,不利于战备,开发起来难度太大。因此,认为不能干。
- 就在各方争论不休的关键时刻,一条喜讯从北京传来——周恩来总理为开发霍林河煤田做出了重要批示!
- 新华社吉林分社记者李德天通过到有关部门调查采访,写出了一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消息,发表在1975年6月8日的新华通讯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597期上,并通过新华通讯社这条特有的渠道把它送到了重病在身的周恩来总理身旁。
- 6月10日,周恩来总理从众多文件中,发现了这篇题为《吉林省和内蒙古交界处发现大煤田》的消息。随后,在纸页的空隙处做出了重要批示:“先念同志,此事如确,单靠吉林省动手太慢,规模太小,速度太缓,请查明,交计委议。”正是因为总理的这份批示,冲破了在中蒙边境“反修前线”开发大煤田的重重阻力,决定了霍林河煤田的命运。
- 根据总理的批示和李先念、林乎加等国务院、国家计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煤炭部立即行动,在北京迅速掀起了开发霍林河煤田的热潮。
- 从1976年2月起,建设队伍陆续进入矿区。
- 1976年4月19日,由霍林河矿区建设指挥部党工委书记、指挥吴显文率领的从吉林省辽源等6个局、矿抽调的180名干部、技工和3500名民兵开进霍林河。
- 30多年来,霍林河煤田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而且在这片土地上还诞生了一座现代化的能源工业城市——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