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开头(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开头(我的家风故事)
江西铜鼓县位于赣西北边陲,是一座绿色之城,森林覆盖率高达87.4%,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就发生在这里。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42年前我就出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我的父母均出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父亲是宜丰人,母亲祖籍上高田心,由于家境贫寒,他们从小就发奋读书,双双考上了中专,60年代的中专生还是挺难得的,中专毕业后有幸分配在铜鼓工作,后来经人介绍恋爱结婚,不久生下了我两个哥哥。父亲由于出生不好,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宜丰双峰乡劳动改造。母亲因为要上班,只好把我外婆从乡下接来带我两个年幼的哥哥。1974年父亲平反回到了铜鼓,我们一家终于团圆了。一年后生下了我,取名“团红”,寓意“团团圆圆”。 生活的艰辛与苦难让父母深深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很早就跟我们三兄妹灌输要勤奋读书,刻苦钻研,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要跟别人比,要比就比学习成绩,这样长大后才会有出息的理念。同时还教导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并且还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老爱幼,孝廉知耻的好习惯,胸怀坦荡,树立远大的理想,有责任有担当。记得从我懂事起母亲就给我讲过“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有关家风家训的著名典故。让我从小就深深懂得吃苦耐劳,与人为善,刻苦上进的道理。受父母这种良好家风家教的影响,我两个哥哥很是争气,从小学至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在班上名列前茅。 听外婆说因家里经济拮据,我大哥穿不得的衣物又留给我二哥穿,很多衣物上都有外婆缝补的补丁。每逢星期天两兄弟都抢着帮父母干活,比如上山砍柴,到井边挑水,一到暑假还帮大人糊过火柴盒卖以贴补家用,那时两个哥哥也才十二三岁的年纪。我由于年纪比他们小得多,又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子,自然更娇宠一些,家中有什么好吃的他们都会留给我这唯一年幼的妹妹吃。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心里既感到温暖又有些许的心酸。特别是如今年迈的母亲说起当年的往事,就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三兄妹通过自身的努力,均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并且各自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一份好工作,我被分到宜丰供电公司工作,一家五口几乎全是干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干部之家”。可正当家中的经济条件好转之时,2002年65岁的父亲因糖尿病引发中风(偏瘫,半身不遂)从此一病不起,那时我正好怀孕,两个哥哥都要上班,62岁的母亲独自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任,既要做饭,又要洗衣,父亲因中风大小便失禁,母亲不厌其烦地清洗着父亲的脏衣脏裤,却毫无怨言。医生叮嘱说病人要多走动,否则可能全身瘫痪,我至今还记得身材瘦小的母亲硬是搀扶起高大魁梧的父亲在医院的走廊慢慢走动,一高一矮,一胖一瘦,那蹒跚走动的身影就像一幅画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这一刻,我感觉瘦弱的母亲身影是那么的高大,她无怨无悔照顾患病的父亲,没有一丝一毫的嫌弃,她的善良,她的勤劳,她的隐忍,她的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这不正是良好家风的最好传承吗?好的家风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可恶的病魔还是无情地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有时我发现母亲会独自端详着父亲的相片,默默地伫立良久,我能理解毕竟夫妻伉俪情深,相守几十载,其中的一个悄悄离去,再也不能回来,这对母亲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如今母亲年事已高,今年七十有七,高血压、胃病已困扰母亲多年,身体已是每况愈下。近两年来,压缩性骨折又悄无声息地折磨着母亲的身体。特别是今年四月份,年迈的母亲又被诊断出患了可怕的心脏病。为此母亲在省城南昌住过两次院了,我和两个嫂子轮流照顾母亲,陪母亲做各项入院检查,帮母亲打饭,打好洗脸水,帮她洗好衣服等,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团红,妈总是拖累你,你都好久没回上饶看儿子了,我心中很是过意不去。”我连忙回答:“妈妈,您别担心,程涵(我儿子)都快15岁了,有他爸爸与奶奶照顾,没事的。只要他认真读书就好,您安心养好病就行。您不是常说“百善孝为先”吗?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理当传承而发扬光大,你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您现在生病了,做儿女的孝敬照顾您是应该的。”这时我才发现母亲眼中噙着泪水,望着她日渐消瘦的面容以及她头上缕缕白发,我真是心痛如刀绞,我们母女俩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母亲的身体早日康复,平安快乐! 这就是我的家风故事。好的家风就像一壶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好的家风宛如一杯美酒,醇厚绵长,令人回味无穷。好家风蕴含着正能量,让人一生受益匪浅。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让善良,和谐,正义,勤俭这些千百年留下的传统美德薪火相承,继续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者:李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