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第一次大沽口之战)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第一次大沽口之战)耆英谅已驰抵天津。即可往见英、佛(法国)、米(美国)三国。将所求之事。妥为酌定。如桂良、花沙纳所许。该夷犹未满意。著耆英再行允准几条。或者该夷因耆英于夷务情形熟悉。可消弭进京之请。则更稳妥。此时桂良等作为第一次准驳。留耆英在后。以为完全此事之人。津郡情形。甚属危急。不得不通融办理也。将此由六百里密谕知之。咸丰帝打算用耆英进行斡旋,在奏折上朱批谕示耆英:进京瞻仰。可告以速将各条定议妥协。并将兵船退至拦江沙外。然后再议进京之事。中国以诚信待人。亦断无别意。惟各国向无进京之例。此次应行礼节。亦须彼此商定。按照中国礼节。至各夷进京。中国民人。亦必惊疑。更须先为晓谕。不能临时猝办。再进京之请。皆俄夷从中播弄。英、佛、米皆重利。从前并无此说。11时15分,联军的两支陆战队强行登陆,北岸登陆721人,南岸登陆457人,两队先后向炮台接近。与此同时,联军在外海的战舰悉数开炮,予以火力掩护。而总督谭廷襄、署

广州城失陷以后,1858年4月,英、法、美、俄四国使节到天津、大沽口外。4月24日,四国使节会见清政府限期6天内派人谈判,否则将采取“必要的手段”。咸丰帝派出直隶总督谭廷襄赶赴交涉,不料英法公使以“照会型式不符、无钦差大臣之权”为由拒绝接见。至于英法方则因兵力未能集合完毕,延迟了原本6天内的进攻。咸丰帝除了同意减少关税外,对于四国的要求一律拒绝,也不准谭廷襄开战。在英法代表仍旧拒绝交涉的情况下,谭廷襄改与美、俄代表交涉愿能协助谈和,但因困难的要求仍毫无结果,以为:“外托恭顺之名,内挟要求之术”。 谭廷襄要求开战,提出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全部关闭,停止贸易的策略。两广总督黄宗汉也提议速速克复广州,使英法等国震慑再出面开导。咸丰帝未批准以上提议,并发出声明:“切不可因兵勇足恃,而先启起兵端。”仍旧命谭廷襄驳斥各国要求。1858年5月18日,英法代表与海陆军司令协商攻占大沽口,以天津做为目标,随即派兵进攻。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第一次大沽口之战)(1)

英、法 、美等国舰船陆续驶抵大沽口外,截至5月19日共有战舰约26艘,兵力2600余人。联军舰艇在大沽口外海呈排列式布阵。当日傍晚,联军16艘舰艇和20余只舢板,载海军陆战队约2000人驶入拦江沙内,待命而动。

1858年5月20日上午10时,联军对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定2小时内交出大沽口被拒绝,两小时后,英法联军舰队闯进大沽口,同时向南北两岸炮台实施炮击,并派出适宜在浅海作战的炮艇和舢板向陆地输送登陆部队。由于战前咸丰帝有令在先:“不得先行开炮”,因此,直到英法联军开炮轰击以后,南北各炮台才先后开始抵御。

由于联军舰队多在清军火炮的射程之外,各炮台皆损失惨重。不久,联军登陆舰艇陆续靠近,清军以火炮还击,击沉敌舢板4只,打伤联军近100人。法炮艇“霰弹”号遭到重创,艇长被打死,11人被打伤。不久,口外的联军旗舰“斯莱尼”号及其主力舰只的大口径火炮猛烈轰击南北炮台,致使炮台顶盖、炮墙被轰毁,有的大炮被炸毁,守兵伤亡惨重。

11时15分,联军的两支陆战队强行登陆,北岸登陆721人,南岸登陆457人,两队先后向炮台接近。与此同时,联军在外海的战舰悉数开炮,予以火力掩护。而总督谭廷襄、署天津镇总兵达年等负责指挥战争的文武官员,“闻炮声,心胆先怯”,率先奔逃,致使士气受挫。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第一次大沽口之战)(2)

当联军陆战队逼进炮台附近时,后路接应清军惊溃。炮台守兵孤军奋战,游击沙元春、都司陈毅、千总常荣恩、刘英魁等指挥战斗,最后奋战身死。清军南北防御陆续被攻陷,各炮台遂相继失守。至12时左右,清军全线溃败。

5月26日,英法联军未遭遇抵抗就兵临天津城下。5月30日,四国使节逼迫清政府派全权代表至天津谈判,否则将进军北京。经此一战,极为震惊的清朝在6月1日派出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耆英(曾参与签订南京条约)赴天津与各国谈判。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第一次大沽口之战)(3)

咸丰帝打算用耆英进行斡旋,在奏折上朱批谕示耆英:进京瞻仰。可告以速将各条定议妥协。并将兵船退至拦江沙外。然后再议进京之事。中国以诚信待人。亦断无别意。惟各国向无进京之例。此次应行礼节。亦须彼此商定。按照中国礼节。至各夷进京。中国民人。亦必惊疑。更须先为晓谕。不能临时猝办。再进京之请。皆俄夷从中播弄。英、佛、米皆重利。从前并无此说。

耆英谅已驰抵天津。即可往见英、佛(法国)、米(美国)三国。将所求之事。妥为酌定。如桂良、花沙纳所许。该夷犹未满意。著耆英再行允准几条。或者该夷因耆英于夷务情形熟悉。可消弭进京之请。则更稳妥。此时桂良等作为第一次准驳。留耆英在后。以为完全此事之人。津郡情形。甚属危急。不得不通融办理也。将此由六百里密谕知之。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第一次大沽口之战)(4)

以为凭借过去与英方签约的经历必能成事,可英法联军早在占据广州后翻遍了广州官府的档案,对当年南京条约的内幕一清二楚,便多次刁难。耆英见不能成事,2天后私自回京。经过桂良、花沙纳的交涉,终在1858年6月13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6月18日签订《中美天津条约》。 6月22日,清朝在英公使额尔金进军北京的威胁下,签订《中英天津条约》。6月27日与法国签订《中法天津条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