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吉维拉赏析(深陷完美主义迫害的你)
亲爱的安吉维拉赏析(深陷完美主义迫害的你)余秀华以细腻的文字,呼唤出人体中最原始的欲望,然而在键盘侠眼中,就是荡妇一般的存在,还把她送上了热搜。都羞掉我偶尔用男人的狂妄摁倒你这样的游戏只限于你我之间,不太好玩走吧,我们去后山大干一场,把一个春天的花朵
1提到女权主义,微博、知乎、B站大部分都是讨伐的声音,我还因此get到一个专门针对中国特色社会开发出的新名词,田园女权。
这个名词还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余秀华写的一首诗--《或许不关于爱情的》。
她写道,
我们雌雄同体,你有时候用女人的身体摩擦我
我偶尔用男人的狂妄摁倒你
这样的游戏只限于你我之间,不太好玩
走吧,我们去后山大干一场,把一个春天的花朵
都羞掉
余秀华以细腻的文字,呼唤出人体中最原始的欲望,然而在键盘侠眼中,就是荡妇一般的存在,还把她送上了热搜。
为此,嗅觉敏锐的媒体为她安排了一场采访,采访内容自然提到了诗里的性与情,也将键盘侠强加给她的女权主义色彩,搬到台面上。
面对记者的犀利提问,她的回答朴实无华,却正好说明了这个社会长久以来存在的一些亚健康观念。
那么,什么才是女权主义?
尼日利亚裔作家阿迪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她说,女权主义的前提很简单。
第一,我是重要的。我同等重要。没有“除非”。没有“假如”。我同等重要。句号。第二,能在交换性别角色后获得相同的结论吗?比如你的丈夫和别的女人上床,你选择原谅他。那你和别的男人上床的话,情况是否一样?如果回答是会,那你选择原谅,也是女权主义的选择,因为这件事没有受到性别不平等的影响。
阿迪契,1977年出生在尼日利亚南部城市埃努古,一开始在尼日利亚大学学习医药学,后弃医从文,跑到美国留学。
从2003年-2009年期间,她的三部长篇小说分别斩获了英联邦图书奖最佳新人小说奖、橘子小说奖,甚至还被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提名。2010年,阿迪契入选《纽约客》评出的“二十位四十岁以下的小说家”。
2014年,她在《我们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TED进一步分享了她对当今社会、女权主义的看法:性别问题,在于它规定了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能发现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而女权主义者,是一个男人或女人主张:当今社会性别问题依然存在,而我们要修复它,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阿迪契认为,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创造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必须将问题的源头追溯到生命的最初——我们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养育孩子,包括男孩和女孩。这也是她决定将这封信出版成《亲爱的安吉维拉》这本书的原因。
这本书很薄,是她写给闺蜜的私人信件,洋洋洒洒地写了15条关于小女孩的成长建议,每一条建议平凡而简单,却值得我们放慢脚步阅读,去思考,去辩证,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当然,我更希望你们放下女权主义的有色眼镜,把它当作一本男孩女孩教育启蒙书,也许对你阅读此书,更有帮助。
2古人爱说,女为悦己者容。
独立女性代表张爱玲表露心声,有美的身体,以身体取悦人;有美的思想,用思想取悦人,其实也没多大分别。
本书作者阿迪契,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伦理纲常,“我们的这个世界全是无法敞开怀抱呼吸的女性,因为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她们被要求蜷缩成特定的形状来讨人喜欢。”
她告诉闺蜜,在与女儿相处时,教育她“性别角色”是彻底的胡扯。绝对不要让她“因为你是女孩”所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Reshma Saujani,她在33岁时决定从幕后转战聚光灯下,竞选纽约市国会议员,信心满满的她到处拉票,媒体也十分看好这个外表靓丽内心细腻的姑娘。结果却出乎意料,她只拿到了19%票数,曾支持她的报纸,说她白白浪费了130万美元,只换来6321票。
这件在别人看来很丢脸的事情,却成了她人生转折点的跳板。
她说,“这是我第一次做了件称得上勇敢的事情。”
“绝大多数的女孩,被教育来规避风险和失败。我们被教育要有漂亮的微笑,不要冒险,课程全拿A;男孩子,另一方面,被教育成要更加勇猛,冲击更高的目标,爬上单杠最高的那层然后往下跳。”
于是,她创立了一个专门教女孩子写程序的公司,旨在激发姑娘们的果敢,Reshma Saujani是这么鼓励这些姑娘的,“你们会被爱被接受,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充满勇气。”只要你敲下代码,向前一步,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也就是说,作为个体,不过分追求完美主义,给自己勇敢。
再者,我想安利你们斯多葛控制二分法,将其践行于生活中,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接受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而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在2000多年前说过的一段话,在我看来,至今仍受用,他说:“有勇气去改变那么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区别以上两类事。”
3在《亲爱的安吉维拉》第十五条建议中,阿迪契说,
教导她什么是差别。让差异成为寻常的事。让差别成为常态。教导她不要将差异与重要性相连。这样做的原因不是为了公平或者友善,仅仅是为了符合人性以及事实。通过教育她理解差别,你将教会她如何在差异化的世界里生存。
台湾女生杨雅晴,在巴黎留学期间,一年内在巴黎街头索要了100个吻,拍下100张亲吻照,并出版了《百吻巴黎》。
因为索吻这件事,她每天承受着网友们的谩骂,荡妇、妓女等等,就连亲近的阿嬷也表示鄙夷,说她是二手货,怎么可能嫁得出去。
当她在TED上云淡风轻地描述这段往事时,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她曾经的迷茫与受到的伤害。
为了了解网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指责什么,她还很认真去跑去查字典,【荡妇】的意思。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后,她释怀了,因为这个词本身就是在助长迫害。
与此同时,她挑明了我们长久以来畸形、蓬勃生长的道德批判行为,“因为我并不知道,在我嘲笑别人是花痴,我骂别人是荡妇的同时,我已经助长了这个迫害女性的文化,我迫害了我自己,我也迫害了我妈妈,我阿嬷,我的姐姐妹妹。甚至,其实我也迫害到男人,迫害到男人以外的性别。”
所以,在别人看来差异性的索吻行为,对她而言是重要的,尽管大胆去做便是,顶着巨大的压力与热爱,她在台湾开展了索要100个吻的艺术行为项目。
总结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婚姻观、读书论、语言的魅力、两代人的交流方式、性启蒙与性教育等等,在我看来,作者阿迪契所讲的每一条建议,同样适用于外表成熟,内心仍住着小孩的我们。
最后,借用书中的话,作为你我的共勉: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我是@二狗和奶牛,一个爱读书的90后姑娘,期待看到你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