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区群内散布谣言:两人隔空对骂14个月 小区群能有多

小区群内散布谣言:两人隔空对骂14个月 小区群能有多要求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王某将陈某踢出了业主群,并起诉至法院8月,杭州临安某小区,业主陈某在200多人的业主群里多次发表对业委会工作人员王某的侮辱性言语。

有的物业公司擅长“装死”,收费时再“诈尸”。

被“踢”出小区业主群的业主:法庭见!

小区业主群的纠纷,

往往能闹上法庭。

8月,杭州临安某小区,

业主陈某在200多人的业主群里

多次发表对业委会工作人员王某的侮辱性言语。

王某将陈某踢出了业主群,并起诉至法院

要求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

后经法官、调解员释法明理,

王某重新邀请陈某进群,

陈某进群后第一时间发布了经法院审核的道歉信。

小区群内散布谣言:两人隔空对骂14个月 小区群能有多(1)

2021年12月,南宁市某小区,

业主田某因“处处与业委会唱反调”,

被“踢”出小区业主群。

田某诉至法院,

要求业委会恢复小区业主微信群成员资格,

在微信群中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今年8月,法院判业委会

恢复田某群员身份并在群里连续7日发布致歉信。

小区群内散布谣言:两人隔空对骂14个月 小区群能有多(2)

2021年,北京某小区,

业主钱某因拒绝按群主要求修改群昵称,

被群管理员林某移出群聊,

钱某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

要求林某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对此,

法院裁定驳回钱某起诉。

专家表示,

微信群等互联网族群不是个人的私密空间。

群主拉群、要求群成员改昵称、禁言、“踢人”等行为

都是对自治规则的运用。

线上也是公共空间

无论是小区物业群,

还是其他的员工群、家长群,

都是线上公共空间,

应遵守相应的准则和道德。

小区业主群成员之间

有利益纠葛、有争论,实属正常。

但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

居民积极参与处理公共事务的同时,

也应处理好邻里关系,

用恰当的方式,

表达正当的诉求,

共同营造宜居的小区环境。

你的小区业主群是什么“画风”?

综合杭州日报、昆明日报、法制日报、澎湃新闻

来源: 央视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