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国日本巴西入常(日本印度入常惹谁了)
印度德国日本巴西入常(日本印度入常惹谁了)木叔可以把这种对立形势给大家介绍一下,相信朋友们对此会觉得很有趣。不只是针对日本,对另一个入常大热门的印度,国际间也有一些不同乃至反对的声音。印度代表支持日本的发言。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艾克巴鲁丁说,过去40年都在讨论联合国改革,但进步太少。他呼吁加快进度,争取在明年联大会议上有进步。比如日本的历史问题。在很多国家看来,不是非要阻止日本“入常”,而是担心日本在没有正确看待历史的基础上“入常”,这对于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而言,是很难接受的。
日本在联合国一般并不特别多发言,给人感觉是总是比较温顺。
不过11月20日,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发了一次脾气,因为当天讨论的内容是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日本代表别所浩郎指责:好几十年了,联合国改革一直举步维艰,对这种迟缓的现实非常不满。因此他“强烈要求”加快讨论进程。他称改革迟缓的原因之一是以全会一致为原则的讨论方式,要求将该原则修改。
在日本人看来,全会一致原则很难满足,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看法,很难取得一致。而且少数国家还拥有否决权,一致能难以保证。
印度代表支持日本的发言。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艾克巴鲁丁说,过去40年都在讨论联合国改革,但进步太少。他呼吁加快进度,争取在明年联大会议上有进步。
在木叔看来,联合国改革确实迟缓,日本和印度说的没错。但是除了目前的全会一致原则之外,很多其他因素也阻碍了联合国的改革,特别是安理会的改革。比如日本的历史问题。
在很多国家看来,不是非要阻止日本“入常”,而是担心日本在没有正确看待历史的基础上“入常”,这对于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而言,是很难接受的。
不只是针对日本,对另一个入常大热门的印度,国际间也有一些不同乃至反对的声音。
木叔可以把这种对立形势给大家介绍一下,相信朋友们对此会觉得很有趣。
大家都知道2005年,日本、印度、巴西和德国组成了一个叫“四国集团”的组织,目的是抱团取暖,加快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以便一起“入常”。说实话,这些国家确实是又有代表性、又有一定的能力和实力、又对国际社会做出了不少贡献的国家。如果安理会考虑改革的话,他们应该算是可以“第一波”入常的国家。
他们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基本态度是:有必要增加更多的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以扩大安理会的规模。
不过与他们针锋相对的其实还有一个组织,这个国际媒体报道不多,中文媒体报道也不多。
这个组织的英文名字叫Uniting for Consensus,可以翻译成“团结谋共识”。
最早的发起国是意大利。当时针对的是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呼声,他们认为不能仓促行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后,德国入常呼声很高,还有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也准备加入,一时间联合国改革似乎箭在弦上。
但是这个组织对此比较冷静,认为还是应该在共识基础上逐步推进。
后来2005年“四国集团”出现后,“团结谋共识”形成了以意大利、韩国、阿根廷和巴基斯坦为核心的国家,基本上可以说反对巴西、日本、德国、印度这四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团结谋共识”的基本点是扩大非常任理事国的数量或者延长非常任理事国的任职时间,但是不扩大5个常任理事国的数目。这对日本、印度等国是难以接受的。
而且“团结谋共识”的核心国,正好对应“四国集团”的这四个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是另一个国家的“对手”。
比如针对日本入常,韩国就不太满意。主要是因为历史问题。
针对印度入常,巴基斯坦是反对的。两国从来都是互相争锋吃醋,连加入上合组织都要一同加入,如果没有同等待遇,另一方肯定反对。
针对巴西入常,拉美的阿根廷有话说。他们认为,巴西经济还不如自己,而且该国是葡萄牙语国家,不是西班牙语国家,不能代表拉美。
针对德国入常,意大利人也不高兴。他们觉得自己也是欧洲大国,而且是南欧国家,更具备入常的素质。
因此,尽管11月20日的联大会议上,日本和印度代表对安理会改革不满,但有着这几个针锋相对的国家“作梗”,恐怕安理会改革的讨论还需更多时间来磨合啊!
你如何看待日本印度入常的话题?
欢迎关注木叔,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