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的事件大家都忘了吗(与其关注李宁事件)
李宁的事件大家都忘了吗(与其关注李宁事件)可是战后的日本连法律都是在美国的指导下写的,说是指导算是好听的,其实就是美国人写的,而且还是用美语。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说胡佛有事回美国,这个时候日本趁他回去的空档立马把不利于日本的公务员法修改并通过表决,等胡佛回来发现的时候,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他也无可奈何。我说的战后,指的是日本向中国投降后的时间,大家都知道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内的资源太有限,为了掠夺资源,日本首先侵略了我国东北。我们不能假设这种已经发生的事情,可是这种事情的确发生了。历史是不容质疑的,因为《1984》里说过一句话:谁撑握了历史,谁就控制了未来。我只想借这件事,跟大家聊聊日本战后突飞猛进的70年,或许能对大家以后的生活有所指导。
最近,我们引以为荣的李宁公司发布了秋季时装的一款衣服,这款衣服一经发布立马遭到了网友的指责,原因就是这款衣服,尤其是帽子跟当年日军的着装特别像,不管李宁官方如何解释说这种灵感是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头盔,还是遭到了很多网民的指责,并且李宁的股价下跌,损失了几百亿。
这件事情发生后,有很多网友开始认真分析起来:李宁作为一家让中国很多人引以为荣的企业,没有任何理由做这种损自己而利别人的事情;也有网友认真地看了李宁官方的解释,确实跟我国古代的头盔有些相似……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李宁公司的一位设计的老总是日本人!
假如这会设计者不是日本人的话,结果会如何?
我们不能假设这种已经发生的事情,可是这种事情的确发生了。
历史是不容质疑的,因为《1984》里说过一句话:谁撑握了历史,谁就控制了未来。
我只想借这件事,跟大家聊聊日本战后突飞猛进的70年,或许能对大家以后的生活有所指导。
我说的战后,指的是日本向中国投降后的时间,大家都知道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内的资源太有限,为了掠夺资源,日本首先侵略了我国东北。
可是战后的日本连法律都是在美国的指导下写的,说是指导算是好听的,其实就是美国人写的,而且还是用美语。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说胡佛有事回美国,这个时候日本趁他回去的空档立马把不利于日本的公务员法修改并通过表决,等胡佛回来发现的时候,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他也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的日本在干什么?为什么会发展得那么快,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朝鲜战争,美国将日本做为战略物资中转站,这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阳光和空气。
不仅仅是这些,除了日本的人勤奋以外,日本还延续了战时供给制度——所有的物资都是为了战争做准备,这种制度就是有名的“1940制度”。
当有了阳光和空气以后,谁先呼吸这些东西。
那个时候只有两种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能吸取更多的劳动力,资金周转快,而且利润率高,但是日本没有先发展这些东西,而是将更多的资源投向了重工业。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三菱、丰田、本田、斯巴鲁等企业都是那个时期的扶持对象。
加上日本的金融制度的保养,才有了日本汽车的蓬勃发展——日本的汽车在汽车泛滥的美国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也就有了我们更熟悉的《头文字D》动漫,让我们更熟悉的是电影的改编,到现在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回忆——那熟悉的旋律和熟悉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始终坚信日本汽车永远厉害的,尽管在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后为了向原子炉注水时使用的是中国制造的起重机,不管是日本方面还是中国方面都没有宣传过,只有专业的人才知道中国汽车制造水平的高低。
尽管现在的2022年,我们中仍然有很多一部分人相信日本汽车制造水平高,是因为中东的战争导致的石油危机,能源的有限性让日本汽车选择了成熟的产业模式和成熟的技术——经久耐用,不管外头的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落后的意思,当然这是对专业的人来说的,非专业的人只相信眼睛,而不是脑袋。
图片里的文字是日本作家野口悠纪雄写的
这个“1940制度“有多厉害,我想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就是前段时间遇害的安倍晋三一直宣传的思想,其本质还是这个制度。
石油战争促进了日本汽车的发展,可是这种发展并没有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囤积过厕纸和洗衣粉后,在经历过土地泡沫后,日本的才开始反思自己真的这么强大吗?生活真的这样美好吗?
日本用了十年的时间才走出经济危机,而美国只用了一年,说明这种1940制度已经不适用了。
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垂直一体化生产方式(也就是一家公司从源头到产品都是自己生产)已经变成了专注高附加值生产的模式,比方说爱信这家公司只生产变速箱,而这款变速箱在国际是很有名,其中的专利限制了很多国家很多企业的发展,要想用他的变速箱就得受听他的话,看他的脸色。不过这种限制在如今的能源危机下已经开始解体,比方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国际上占了比重较大的一席之地。
写在最后,愿我们的生活与世界一起走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