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侠岚之只为与你再相逢(重访太古岚情深谊更长)
穿越侠岚之只为与你再相逢(重访太古岚情深谊更长)抬头仰望吕梁山,还是那么雄伟壮观,当年的荒山秃岭,变化不小,小树木和刺槐,野树野果色彩若隐若现。望着近在咫尺的柳林河口,不能前往,难免失望!只能在此照照相。雨越下越大,仿佛不欢迎我们进山似的。刚才还热情高涨、欢声笑语的战友们,顿时安静下来,往回走的步履缓慢。下车后,虽然小雨淅沥,微风习习,寒气袭人,但战友们依然热情高涨。小个子吴飞,还是像当年搞测量那样健步如飞,冒雨快步行进在前,向汾河第二水库大坝奔去,好像有点迫不及待了。到了水库大坝一问,由于天气转冷,没有游客,游艇已停航多日。泄气、沮丧之情,油然而生。一、柳林沟小塔重访12日,当大巴车沿着盘山路(当年的施工便道保留改建的),盘旋而上时,战友们仿佛回到了当年,想起那时经常乘坐“亥老1”卡车进山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铁道兵志在四方”,军歌在山间回响,思绪在心中荡漾。战友们穿着陆新华战友特意为大家带来的迷彩服,个个精神倍爽,仿佛都年轻了4
重访太古岚 情深谊更长原创:铁四师 李玉树 铁道兵战友网 2018.10.25
四师部分老战友重访太古岚纪实
金秋十月,景色宜人。锦绣晋陕,历史久远。
10月11日,当年建设太古岚铁路的四师部分老铁兵,组团重访太古岚线。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战友和军嫂汇集太原,受到了在晋的各位老战友的热烈欢迎。不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初次见面,都激情满腔。握手拥抱,嘘寒问暖,诉说衷肠,热泪盈眶。高兴之余,大家不忘感谢,为此次聚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涂铁壁战友!
一、柳林沟小塔重访
12日,当大巴车沿着盘山路(当年的施工便道保留改建的),盘旋而上时,战友们仿佛回到了当年,想起那时经常乘坐“亥老1”卡车进山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铁道兵志在四方”,军歌在山间回响,思绪在心中荡漾。战友们穿着陆新华战友特意为大家带来的迷彩服,个个精神倍爽,仿佛都年轻了40岁。年轻的导游和司机,也深受感染。
翻过山盘旋而下,进入汾河谷底。17团一营施工的汾河2号大桥,立即映入眼帘。挺拔的滑模施工的桥墩巍然屹立,仿佛向我们招手示意。两边悬崖之上的隧道洞口,还是那样坚实壮观。四十几年的岁月沧桑,无数趟的重载煤列车通过,也没能让它破损,证明我们老铁的施工质量一流。只是雨天路滑,无法攀爬上去合影留念而小小遗憾。
下车后,虽然小雨淅沥,微风习习,寒气袭人,但战友们依然热情高涨。小个子吴飞,还是像当年搞测量那样健步如飞,冒雨快步行进在前,向汾河第二水库大坝奔去,好像有点迫不及待了。到了水库大坝一问,由于天气转冷,没有游客,游艇已停航多日。泄气、沮丧之情,油然而生。
抬头仰望吕梁山,还是那么雄伟壮观,当年的荒山秃岭,变化不小,小树木和刺槐,野树野果色彩若隐若现。望着近在咫尺的柳林河口,不能前往,难免失望!只能在此照照相。雨越下越大,仿佛不欢迎我们进山似的。刚才还热情高涨、欢声笑语的战友们,顿时安静下来,往回走的步履缓慢。
导游安排我们在水库管理处食堂就餐,丰盛味美的午餐后,水库管理处的领导,听说我们是当年修铁路的铁道兵老兵,要重返故地,破例调来游艇司机和电瓶车,经理亲自上船指挥,专程送我们进山,真是铁道兵精神“感动了上帝”。该领导一句“你们是当年的筑路英雄,送你们进山重访,是应该的”,让战友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喜泣交加!
仿佛老天也被感动了,雨也下小了。乘上快艇,穿上救生衣,冒着雨水,顶着雾气,劈波斩浪,向柳林沟和小塔挺进。战友的笑脸,马达的轰鸣,小雨的滴答,库水的拍击,山景的掠过,手机的快门,生动画面,蔚为壮观。“这个拐弯处,是当年机械三连的驻地,我曾在这里蹲点代职半年”,坐在前面的老兵郑春福,率先激动起来。拐过弯进柳林河道,过了当年二营驻地的山坳,再向前,一座雄伟的钢梁大桥呈现眼前。二营施工的柳林河大桥和柳林河三线隧道(车站道岔区),清晰可见。浇筑在半山顶,供两个营施工生活用水的混凝土大水池,仍然存在。到了桥边,经理招呼司机停船,让我们尽情拍照留念。
继续前行,拐个弯,四面环山的柳林沟,呈现在眼前,深藏在水下30多米深的原一营部驻地,三连、五连、四连驻地,无法再见。但熟悉的山坡状况,那岩石、那荆刺、那灌木丛,依然是那么眼熟,那么亲切。当年闲暇之余爬山的亲密接触,石头上磨罐头盒留下的痕迹,也许还在。曾经在此战斗生活多年的蔡柴杯、涂铁壁、刘金长、廖浩伦、郑锦庭战友和军嫂们,望着周围熟悉的环境,更是激动不已。
掉过船头,柳林车站、峙头隧道、呈在眼前。勾起了战友们回想当年,峙头隧道艰险掘进,五十吨炸药大爆破,车站挡墙的浇筑,拉沟石方的潜孔钻爆破施工,三线隧道的喷锚,高边坡的挂网喷护,铺轨列车进住的施工场景,历历在目。初次进入柳林沟的女兵战友和军嫂,见到如此险山恶水环境,更是感慨万千。听到一句当年这里流传的“山沟里呆三年,老母猪赛貂蝉”的玩笑话,更让她们乐不可支!军嫂老李说,“当年我来过这柳林沟,施工相当艰苦,一天见不到两小时太阳,寒风刺骨,天天吃粗粮和烂白菜。没有办法买到任何东西,真是苦啊”。说出了当年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快艇又冒着雨雾,慢慢的向小塔村进发。沿途经过的一座座山,又勾起了我带领测量班战友,搞三角网复测的情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周围这几座二三百米的山头,都分别攀登过几次,没有路的石壁和陡坡,背着测量仪器,早出晚归,上上下下反复几次登爬,其艰险困苦可想而知。陆新华战友也回忆起当年,在这汾河里,反复采砂取样化验,寻找合格的沙场的情景。
船到小塔村,三营原驻地已淹没在水下30多米处。对面的小塔村,高处的部分村民房舍还存在。吴飞战友曾经在此生活战斗两年多,对这里的山水和老乡,有较深感情,记忆深刻。他激动的站在船尾平台,深情遥望和拍照,但没能如愿见到老乡。当年记事年龄相仿的姑娘小伙,也该是花甲之人了,雨天较寒,当然不会在户外。远望峙头隧道出口,拍一些照片录像留念。
返程的船上车上,大家依然亢奋,谈论着当年的情景,了却了40多年的愿望,喜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经久不息。
二、铁路线上抒怀
由于无法下船,一行人还未真正接触到线路。于是我们赶往上兰村原师医院旧址,现在该地是“城建学院”所在地,已经面貌全非了。门前那条公路和柳树,汾河上的漫水桥还在,能勾起回忆。透过围墙,原医院的门诊、住院部的三层小楼还在,外观被粉刷成红色的了,其他的就荡然无存了。
半山坡上,原十七团二营部的一排破旧红砖平房还在,王云祥战友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几年。在横岭洞口,一行人才得与太古岚铁路亲密接触,吸吸洞内飘出气流,摸摸熟悉的洞口墙、铁轨、道碴,是那样的芳香,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动情,那样的不舍,那样的自豪。快展开军旗、横幅,珍贵的镜头永存。各种组合照,个人照,忙个不停。一声汽笛从洞中传出,欣喜惊叫,快快抓拍,小列客车出洞通过的瞬间精彩照,意外收获,更是锦上添花之喜。
三、晚宴聚会情谊
带着一天的收获和喜悦,我们赶往事先安排的政协宾馆餐厅。在晋的十几位战友:涂铁壁、丛林芝、李荣发、梁团星、王新茹、谢福君、闫亚宾、史新国、李和平、余成义战友以及原财务科老黄,也应邀赶来参加。酒店的豪气,晋菜的美味,红酒的醇香,战友的热情,聚会的喜悦。喝的不仅是酒,更是情谊。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完的衷情,推杯换盏,情谊绵绵,惊喜连连,高潮迭起。“文苑四李”之一的九师李世斌战友,也闻讯赶来,并赋诗一首赞誉。
会后合影留念,更是热闹,一个个一组组珍贵镜头,留存手机相机,留下了难于忘怀的美好回忆。
13日晚,在太原的战友们,分别设宴款待我们,再次将交流情感推向高潮。
四、军营驻地探访
本团成员,多数是原16团战友和军嫂,有的在那里生活过多年,感情深厚。13日我们兵分两路,大部分人先驱车前往西铭、大井峪。大巴车沿着迎泽西街、西铭路前行,路过下元、南寒,依旧熟悉,两侧街区巨变,高楼林立,繁华兴旺。到了16团部原驻地,现是西铭街道办事处驻地,已找不到任何参照物和痕迹了。
幸得一位70多岁老人,他知道当年铁道兵团部的情况,进行交谈指点。我们简单合照留影,随即在老人的带领下,找到了原西铭矿务局办公楼。这使陈大媛战友,激动不已。当年16团卫生队,曾经在该楼房的三楼驻扎半年。40多年的雨雪风霜,使当年唯一的小楼,已破旧不堪,但能够保存至今,着实不易,令人惊喜,圆了故地重游之愿。
再驱车前往大井峪。当年16团汽车连、卫生队、仓库、家属基地、修理连、实验室,都驻扎在那里。陆新华战友在大井峪,生活战斗了六年。到了那里,一切荡然无存。焦化厂也已拆迁,唯一的两座大烟囱还屹立在那里,成了唯一线索。那片空白地,曾经是那样的熟悉,岁月的沧桑,旧貌变新颜。但还是找到了,到此重访,了却心愿。
午餐后,我们这一行,赶往老军营,原师部机关所在地现十七局住宅区,那个三层小楼、水塔、部分围墙还在,尤其是原试验室门前的两棵柳树,粗壮挺拔,迎风招展,仿佛在招手迎接远客。我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六年,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站在院子东侧的空地上,当年司令部、政治部和师首长办公室,好似呈现在眼前,耳边仿佛又响起熟悉的军号声。摄影留念那是当然的。
随后,我们还到滨河公园,浏览了太原大剧院、博物馆、汾河水岸等景区,领略了太原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另一路,庞耀、郑春福战友因在古交生活战斗时间较长,他们则是在闫亚宾、舒湘华战友陪同下,前往古交、扫石车站、扫石隧道重访,见到了几十年前的场景,也是百感交集,回味无穷,激动不已!
五、晋陕景地观光
我们此行属自己组团,自定景点和游览线路。时间紧凑,景点丰富充实。我们先后游览了五台山,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壶口瀑布,黄帝陵,华清宫,兵马俑等景观,大饱眼福,收获满满。篇幅有限,不详细述。
六、革命圣地延安瞻仰
瞻仰革命圣地延安,是我们这些老战友们几十年的夙愿。此次机会难得,特意安排前往。我们当晚观赏了宝塔山夜景和主城区夜景。第二天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拜访了七大会址,五大书记领袖们的窑洞旧址,拜访了枣园等地。亲眼所见当年领袖们的艰苦生活,一件件实物,一篇篇真实写照,感受到了中国革命道路发展的艰难困苦,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作为老兵,我们更加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爱党爱国,矢志不渝。
晋陕之旅,圆满结束,收获满满,记忆永恒!战友们同愿,期待下次再聚会。
附:李世斌战友诗
快乐的夜晚
九师 李世斌
又一个欢乐的夜晚,
又一次体会战友情谊的甘甜。
喝多少杯,
也抒发不尽对战友军旅的思念。
青春时我们在铁道兵结缘,
暮年把血浓与水的情份沉淀。
不论部队是什么番号,
铁兵魂还在骨子里魂萦梦牵。
一生有几次十八岁,
铁道兵的印迹永远铭刻在心间。
让我们老来相聚,
这是我们对铁道兵的怀念。
叙一叙吧战友,
让沧桑的岁月多几份甘甜。
男兵女兵一齐联欢,
再不会有军号为我们催眠。
美好的夜晚啊,
应该是没有年令的界限。
借岁月的福缘,
我们再忘情做一回青春少年。
用我们的情丝,
编织优美的沧桑画卷。
看我们心灵越来越年轻,
故地里去觅寻我们的青春华年……
2018.10.25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