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女性肖像画(隐藏在拉斐尔画中的情人弗纳丽娜)
列宾女性肖像画(隐藏在拉斐尔画中的情人弗纳丽娜)《西斯庭圣母》 拉斐尔 1513-1514年一个很有名的事例就是,当时挖掘出来一个古典时期的雕塑《拉奥孔和儿子们》,拉奥孔缺个手臂。教皇组建了专家评审团,其中就有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两位大神,他俩就这胳膊是弯是直的问题争论了很久。最终评审团基本全站拉斐尔,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米开朗基罗,手臂被修复成直的。但后来原装手臂出土之后被证实拉斐尔的猜想是错的,人家胳膊弯着哪。很快,年轻的拉斐尔再次出师。17岁那年,拉斐尔在画作中的署名落款已经是“magister”,即“大师画家”。他不再以学生的名义绘画,而是能够以独立的身份签订绘画合同了,而且,拉斐尔青出于蓝,经常和老师佩鲁吉诺抢单,往往还更受甲方欢迎。当老师佩鲁吉诺的画技已经无法满足拉斐尔的需求后,拉斐尔“拷贝机”的本事再次进化,他开始自己的“追星”行动,学习当时最顶尖的画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技术,甚至有时不惜抛下手中的工作。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弗纳丽娜》 拉斐尔 1518年
文艺复兴时代,西方艺术史上大家云集,天才辈出。这时期的艺术家们将罗马帝国时期就建立起的古典艺术准则与逐渐兴起的人文主义相结合,使创作达到既庄重显明又不失自然的艺术风格。文艺复兴高潮时期,产生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虽然拉斐尔较之前两位大师最为年轻 但他集百家之长、后来居上 踏上了“文艺复兴三杰”的光辉顶点。
“拷贝机”拉斐尔轶事1483年 画家拉斐尔·桑西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一座小镇乌尔比诺 名字寓意为“上帝已经治愈”。其父是一位画家兼诗人 使得拉斐尔从小对艺术的领悟能力卓越超群,由于父亲的关系,乌尔比诺公爵夫妇极其喜欢拉斐尔并将其收为养子,父母及养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以及和谐的家庭氛围使他养成温顺、自信和善于交际的性格。
16岁那年,家人将他送到佩鲁贾,进入画家佩鲁吉诺的画室学画。佩鲁吉诺是达·芬奇的同学,拉斐尔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吸收绘画知识,并迅速地转为己用。这家伙简直是个“拷贝机”。他最初成名于惟妙惟肖地模仿老师的作品,甚至让人难辨真伪。他绘制的很多人像,如果不标明作者,所有人都会以为是佩鲁吉诺的手笔。
很快,年轻的拉斐尔再次出师。17岁那年,拉斐尔在画作中的署名落款已经是“magister”,即“大师画家”。他不再以学生的名义绘画,而是能够以独立的身份签订绘画合同了,而且,拉斐尔青出于蓝,经常和老师佩鲁吉诺抢单,往往还更受甲方欢迎。当老师佩鲁吉诺的画技已经无法满足拉斐尔的需求后,拉斐尔“拷贝机”的本事再次进化,他开始自己的“追星”行动,学习当时最顶尖的画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技术,甚至有时不惜抛下手中的工作。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是当时顶级的大师,一山不容二虎,而且据传一直不和。拉斐尔经常是一边吃瓜一边找机会偷学他们的绘画技法,博采众长,米开朗基罗超级讨厌拉斐尔,管他叫抄袭者,当米开朗基罗正在画圣彼得大教堂天顶画时,他生怕自己被抄袭,还特地把工作地点封了起来,就为了防拉斐尔“偷师”。但最终天资聪慧的拉斐尔还是学到了达·芬奇的构图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与风格,但他并非单纯地复制,而是将这些技法归为己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实现超越,实现自身艺术风格的演变。
与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相比较,拉斐尔堪称“天使乙方”,首先在工作方面在接到订单时,拉斐尔对于甲方的要求总是敬业地完成,同时高产得不得了。其他,他性格柔和,十分懂得尊重人,人缘很好,经常与委托方们打成一片。与此对应,达·芬奇不但热爱拖稿,还恐吓甲方负责“催稿”神职人员:“再催就把你的脸画成叛徒犹大……”,米开朗基罗则为了索要教皇拖欠的的费用,他竟然不辞辛苦一路狂奔追到正在前线战场作战的教皇要工钱!
一个很有名的事例就是,当时挖掘出来一个古典时期的雕塑《拉奥孔和儿子们》,拉奥孔缺个手臂。教皇组建了专家评审团,其中就有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两位大神,他俩就这胳膊是弯是直的问题争论了很久。最终评审团基本全站拉斐尔,以绝对优势击败了米开朗基罗,手臂被修复成直的。但后来原装手臂出土之后被证实拉斐尔的猜想是错的,人家胳膊弯着哪。
《西斯庭圣母》 拉斐尔 1513-1514年
拉斐尔以画圣母像著称,最著名的应属《西斯廷圣母》,这件创作于 1513年到1514年间的油画,是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而作。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闻名遐迩。画面上方,圣母抱着小耶稣徐徐走来。她的衣着白、红、蓝三色相间,绚烂绮丽,清秀的脸上灵性所钟,柔和凝重,却又显现着母亲的忧郁和无奈。圣子也受到母亲的感染,似乎已经预知自己肩负拯救苦难大众的使命,稚嫩的脸上显出深沉的哀伤和忧虑。倘若我们只是观画至此,不外乎赞叹这幅画技法美妙绝伦,或是一幅漂亮的写实作品而已。
《西斯廷圣母》一反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高高在上的形象,反而将圣母描述成一位优雅、善良、平易近人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怀抱着圣婴,脸上洋溢着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她要将她的儿子奉献给世人。画面风清不杂,除必要的人物外,鲜有生活的琐碎末节,遂使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画面。
而后拉斐尔派则转向生活中细节的精雕细琢,风景与人物肖像尽管也静谧、沉静,但过度外饰及画风的瑰奇取代了崇高和庄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方中产阶级的兴起,以严整、高贵、酷爱秩序和理性为特点的高贵古典风格逐渐让位于世俗趣味,绘画变得愈发感性、纤密,题材也更加多元和广泛,为后来的现实主义风格铺平了道路。
隐藏在画中的情人英国《卫报》曾报道,据史料记载,拉斐尔37岁去世,终身未婚,其生前有一位家世显赫的未婚妻——罗马教廷红衣主教的侄女玛而亚·比别纳。同时,几个世纪以来,一位意大利锡耶纳城面包师的女儿、名叫弗纳丽娜的女子一直被认为是拉斐尔的情人。
弗纳丽娜,就是一个母性十足的漂亮女子,此女是罗马一位面包店掌柜的女儿,“弗纳丽娜”这个称呼就源于罗马方言fornaro(面包师)。因为隔着围墙的偷偷一瞥,拉斐尔便难以自拔,情种深陷情劫。痴迷到何种程度?据说,已经到了无法正常工作的地步,而彼时他的工作是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画肖像。多亏好友卡斯迪里奥帮忙,将弗纳丽娜秘密接到了拉斐尔的画室,两人开始了幸福的同居生活。
此时的拉斐尔,被爱情滋养着,感觉人生达到了巅峰。与弗纳丽娜同居的几年是拉斐尔创作的高峰期,许多伟大的作品就出自这个阶段。当然,亦有美中不足。弗纳丽娜并不为人知晓,所以拉斐尔对弗纳丽娜的宠爱和呵护。情种以什么方式表达对弗纳丽娜的至深爱恋?那就是让弗纳丽娜频频出现在自己的画作里,她既是拉斐尔的爱人,也是他的灵感缪斯,《披纱的女子》是弗纳丽娜,《雅典学院》画面左前侧穿白衣的女子是弗纳丽娜,《椅中圣母》里的圣母也是弗纳丽娜。
《披纱的少女》 拉斐尔 1516年
《椅中圣母》 拉斐尔 1513-1514
搞笑的是,1514年,教皇利奥十世(尤利乌斯二世的继任者,也是美第奇家族的第一任教皇,还是将马丁·路德开除天主教,引发宗教改革的教皇)好心做媒,把自己秘书毕比印纳的侄女玛利亚许配给了拉斐尔。"从不懂得拒绝人"的拉斐尔接受了婚约,却一直拖着这桩婚事不办。未婚妻玛利亚因一再遭拒,含羞(恨)而死。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在拉斐尔的名画《弗纳丽娜》中暗藏着拉斐尔和弗纳丽娜秘密结婚的种种证据,研究者提供的证据之一是画中弗纳丽娜头巾上的那枚珍珠别针。在当时,这种昂贵的饰物通常是新娘在婚礼上佩戴的。其次,"珍珠"的拉丁文是"玛格丽塔",这也证明弗纳丽娜是玛格丽塔·卢蒂,而不是拉斐尔的未婚妻玛丽亚·比别纳。再者,画中的背景图案是象征着爱情、生育力和忠诚的植物——香桃木和温柏树叶,而这些植物是文艺复兴时期求爱的信物。
拉斐尔的死亡,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一场大病。当时被任命为罗马古迹保护总管的拉斐尔,在一次挖掘古建筑中发生了塌方事故,有不少人都在事故中丧生,拉斐尔捡了一条命回来,但他的伤口受到了感染,在医疗条件还不好的五百多年前,再加上不好的卫生习惯,他病倒了,结果英年早逝。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年少多金、风流倜傥的拉斐尔是因为在外寻问花柳的行为导致身体虚弱,结果一命呜呼来着。
拉斐尔临终,弗纳丽娜未得见其最后一面,死后,两人亦不得同穴而葬。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见光,自然也得不到承认、祝福,哪怕是怜悯。
为这对爱侣送上祝福的,是300 年后的法国大师安格尔。在《拉斐尔和弗纳丽娜》里,"圣母扮演者"弗纳丽娜既有天国女王的圣美,又有人间女性的温柔。爱侣之间的亲昵,以及那幅只露出一半的裸体肖像,泄露了尘世的一切喜乐。弗纳丽娜头上包裹的方格头巾会使你想到什么奢侈品的品牌吗?对的,这也是BURBERRY的源泉吧。
《拉斐尔与弗纳丽娜》 安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