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耶路撒冷读后感(好书分享耶路撒冷三千年)

耶路撒冷读后感(好书分享耶路撒冷三千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叫耶路撒冷的地方。”  在这本《耶路撒冷三千年》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纯洁而又充满污秽、富于平静但又饱经战乱的现实之城的发展史。从它有历史记录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现实中的耶路撒冷是个圣城,一个令如此多的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魂牵梦萦的地方。无数岀悲喜剧在这里上演和谢幕,唯一不变的只有这个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在变化着的舞台。这块土地的每任统治者都是这里现实的主宰,但是,时间证明所有人仅是长河中的过客而已。  耶路撒冷是痛苦的。它一次次被摧毁,又次次被重建,它记载了太多的历史,在涅灭和重生的轮回中从来不曾被人忘记,反而不断增加着信徒们对它的依恋。历史上有太多曾经伟大的城市,毁灭了、消失了,只留下矗立着的断壁残垣以至几捧泥土供后人们缅怀,甚至只在历史的书卷中才找得到曾经存在过的几笔印记。所以,耶路撒冷也是幸运的,只是这种幸运需要太多太多的历史厚重,才能够承载起来。——引

书名: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

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属于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当中,这是这座城市的悲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它还是唯一一个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城市。

耶路撒冷读后感(好书分享耶路撒冷三千年)(1)

节选:

  耶路撒冷比世上任何其他地方更渴望,更希望寻求宽容、分享与慷慨的万能灵药,以消除偏见、排外与强烈的占有欲。这并不容易找到。两千年来,耶路撒冷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巨大、如此华丽,如此势不可挡地犹太化。然而,耶路撒冷民是最受欢迎的巴勒斯坦城市。

  耶路撒冷的历史是一部定居者、殖民者和朝觐者——包括在此地长大并多次签订契约的阿拉伯人、犹太人和许多其他人——的编年史。

  协议的达成和持续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政治主权可以在一张地图上勾勒,可以在合法的协议中表达,可以靠M-16来加强,但缺乏历史性、神秘感和情感的手段将是无用和无意义的。“三分之二的阿以冲突是心理上的”,萨达特说。和平的真正条件不仅仅是把希律水池划归巴勒斯坦人还是以色列人这样的细节问题,还有双方彼此之间真诚的信任和尊敬。

  耶路撒冷被犹太人独占了一千年,被基督徒独占了大约四百年,被伊斯兰教徒独占了一千三百年,并且三大宗教没有一个是不依靠刀剑、投石器或榴弹炮获得耶路撒冷 的。他们的民族史讲述了一个必然走向英勇胜利和突然爆发灾难的毫无悬念的故事,但在讲述这样的历史时,我已经努力展现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总是有很多选择。耶路撒冷人的命运和身份并不明确。希律时代、十字军时代和英国人统治下的耶路撒冷的生活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样复杂、微妙。

   这里面既有悄无声息的演变,也有戏剧性的革命。有的时候,是炸药、兵器和鲜血改变了耶路撒冷;有的时候,是漫长的世代传承,是传唱的歌曲、讲述的故事、吟诵的诗文、雕刻的塑像,是几个世纪以来模糊的例行其事的日常家族生活,就像缓步走过回旋的阶梯,而后突然越过邻近的门槛,或是像不断打磨粗糙的石块,直到其平滑光亮为止。

   耶路撒冷,在许多方面如此可爱,在其他方面又如此可恨,这里层层覆盖着圣物和残骸,充斥着反常的粗俗和审美的精致,她似乎活得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加紧张;一切都保持着原样,但事事都在变化。每天黎明,三大宗教的三大圣地都会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复苏。

——引自 后记

耶路撒冷读后感(好书分享耶路撒冷三千年)(2)

海言精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叫耶路撒冷的地方。”
  在这本《耶路撒冷三千年》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纯洁而又充满污秽、富于平静但又饱经战乱的现实之城的发展史。从它有历史记录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现实中的耶路撒冷是个圣城,一个令如此多的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魂牵梦萦的地方。无数岀悲喜剧在这里上演和谢幕,唯一不变的只有这个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在变化着的舞台。这块土地的每任统治者都是这里现实的主宰,但是,时间证明所有人仅是长河中的过客而已。
  耶路撒冷是痛苦的。它一次次被摧毁,又次次被重建,它记载了太多的历史,在涅灭和重生的轮回中从来不曾被人忘记,反而不断增加着信徒们对它的依恋。历史上有太多曾经伟大的城市,毁灭了、消失了,只留下矗立着的断壁残垣以至几捧泥土供后人们缅怀,甚至只在历史的书卷中才找得到曾经存在过的几笔印记。所以,耶路撒冷也是幸运的,只是这种幸运需要太多太多的历史厚重,才能够承载起来。

耶路撒冷读后感(好书分享耶路撒冷三千年)(3)

  作为生活在一个无神论的国度里,几千公里以外的耶路撒冷对我而言更多的事频繁出现在时事新闻中的一个名词,一个城市或者是一次流血事件,很难想象这座城市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子的触动,知道自己在闲暇的时间里翻阅了一本关于这座城市的书《耶路撒冷三千年》,作为一本探寻城市历史的书籍,我觉得并没有什么值得赞扬的地方,作者把写作的视角聚焦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这本书就不仅仅只当做一本历史书去阅读了,更多的是作为一本描述宗教、政治和战争的社会学读物去理解。
  很难想象一座城市会经历这么多的苦难和悲伤,哪怕是从世界历史的范围去寻找,也很难再去找到有着类似经历的城市,哪怕是自诩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有没有一座城市能够与耶路撒冷的经历相媲美。耶路撒冷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经历无尽的悲痛直到21世纪的今天,也正是这些经历,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神秘而神圣的气息,让了解它的人更想深入的了解她。
  这本书从亲历者和旁观者的双重视角去审视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涉及的方面也很多,这里最让笔者关注的就是近代以来巴以冲突的产生的根源。从书中可以看出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虽然所有人都主张对这座神圣之城的所有权,以及在末世来临之际由此得到救赎的权利,基本上能够相互包容的生活下去,尤其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甚至不及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之间的矛盾激烈。这片土地上对待犹太人最残忍的应该是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毕竟在他们看来,是犹太人杀死了耶稣基督,事实上只有罗马总督才有这样的权力,可是人类总是善于遗忘对自己不利的事实。

耶路撒冷读后感(好书分享耶路撒冷三千年)(4)

  不得不承认近代以来的很多民族和国家的冲突其实源自于欧洲列强的贪婪和傲慢,虽然这些国家诞生了近代的文明之光。作为欧亚非,三洲的交界中东地区,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欧洲列强相互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地区,所以现在我们会经常看到为什么欧盟国家、俄罗斯还有美国会对叙利亚危机是如此的上心。因为在中东地区的势力交锋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之久。因为文明人的无知和傲慢,导致的结果就是近代以来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和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其中扮演了最难堪的角色就是英国人,这个帝国传统上除了自己,谁都可以背叛,尤其是在帝国利益面前。从国家利益的层面而言,这种行为无可指摘,可是对于长久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两个民族而言是灾难性的。
  当作者带你深入到他们的生活,那一年那一日,你眼见他叱咤风云,你眼见他唯余独臂尚千里驰援,你眼见他奄奄一息而内忧外患。一个人是渺小的,然而渺小相对于历史,当时当地,人是伟大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一切可能”即使历史告诉世人,结果是徒劳。

耶路撒冷读后感(好书分享耶路撒冷三千年)(5)

结束语:

耶路撒冷是神圣之城,对于我来说是认同的,它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城市。但是世人甚至是信徒给它赋予了太多的神秘和期待,他们迫切的希望宗教能够解释快乐为何转瞬即逝,忧愁为何亘古恒久这个谜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