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廊上海滩(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十里长廊上海滩(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这里是中国“左联”会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在这里召开成立大会。白公馆:多伦路210号,白崇禧故居,该处建筑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属于欧式风格的小洋楼,二层小楼非常别致。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一一部队康复医学科、体检部。这所以说“文化名人街”,因为这里住过许多文化名人,如鲁迅、茅盾、叶圣陶、郭沫若、丁玲等等。孔(祥熙)公馆: 一进大门的左侧,多伦路250号,有一幢两层白色小楼,就是孔公馆。该处建筑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建于1924年,抗战胜利后,成为孔祥熙的寓所。再往后走三四十米,就是白公馆了。
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许多文化名人在此工作、生活过。
多伦路的文化
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走过了从沙船鱼村到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魔都的沧桑历程。多伦路上展示了这个历程印迹和文化缩影,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在这其间鲁迅、茅盾、郭沫若、苏雪林、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而闻名遐迩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鸿德堂、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等名人故居,海上旧里,浓厚的文化气息,使人流连忘返。
多伦路,位于上海虹口区东江湾路与四川北路交叉路口处,大门上框最上面写着“海上旧里”,在它下面写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这所以说“文化名人街”,因为这里住过许多文化名人,如鲁迅、茅盾、叶圣陶、郭沫若、丁玲等等。
孔(祥熙)公馆: 一进大门的左侧,多伦路250号,有一幢两层白色小楼,就是孔公馆。该处建筑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建于1924年,抗战胜利后,成为孔祥熙的寓所。
再往后走三四十米,就是白公馆了。
白公馆:多伦路210号,白崇禧故居,该处建筑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也属于欧式风格的小洋楼,二层小楼非常别致。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一一部队康复医学科、体检部。
这里是中国“左联”会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在这里召开成立大会。
赵世炎故居:赵世炎是我国著名的革命人士,1925年,赵世炎前往上海,指导革命工作,成为上海工人运动的组织者,1927年4月英勇牺牲。
老电影,颇具旧上海石库门风格的小洋楼,里面的照片墙收集了不少好莱坞电影封套。
多伦路上的永安里,砖木结构,前半部分1925年建,后半部分1945年以后建设,新式里弄,局部带有简化的古典装饰。它呈弧形一字排开,是永安公司为其高级职员建造的宿舍。
现在楼下门店都是商铺,卖些字画、古董、旧书等
多伦路上的名人墙,记录着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等人。
鸿德堂是上海的一所著名的教堂,建于1928年,当时由基督教北美长老会创办,以纪念美国传教士、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
1928年建造鸿德堂的时候,由于正好赶上中国的基督教兴起“本色运动”,提倡建造中式风格教堂,摒弃一般的西洋建筑风格。因此,这里是上海唯一现存的中国传统风格的基督教堂。
景云里
景云里,就是一条很普通弄堂,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这里有鲁迅在上海的第一处寓所,此外,还有叶圣陶、茅盾、冯雪峰、柔石等众多名人的旧居。
慢步小街,路两旁都是小洋楼或石库门建筑,这里每一幢小楼,都有一段历史故事,去慢慢品味吧!
2020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