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创业史柳青书中角色秀兰)
柳青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创业史柳青书中角色秀兰)她的个性要求与梁生宝对她的期待之间存在着不可弥合的裂隙。于是,作品中的改霞只能有两种选择: 放弃自己的自我,成全生宝和自己的爱情。或者顺从自我的性格,放弃需要为之做出巨大牺牲的爱情。改霞选择了后者,去到了城市做工厂工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至此,作者将男女青年个人婚恋的小格局与建设祖国投身工厂前线的大政治蓝图结何起来。再一次体现了《创业史》这部小说政治化倾向和时代特色。它回到了乡村叙事的固化特征上,简化历史细节,笼统含糊得展现新农村土地改革、合作化等运动的光明面,显示出政治色彩。前一种选择与改霞是相矛盾的,中规中矩、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这样的生活不是不行,也不是不好,改霞或许可以一时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长久压制自己的性格必将带来爆发,得不偿失,反而会失去了幸福。正是基于这样长久的考虑(这里也可以看出改霞的智慧和对自我的认知)。她想:生宝肯定是属于人民的了; 而她自己呢? 也不甘愿
另一位女性梁秀兰在文中的笔墨相对较少,经历身世也没有那么坎坷,给人的印象没有那么深刻。然而历史上基数最大的就是平凡,它的存在不是为了给人以记忆,而仅仅是为了存在和延续。梁秀兰正充当了这样一个平凡角色。《创业史》对秀兰最多的讲述就是她的婚姻。
文章最开始就交代了梁秀兰有一位素未谋面的丈夫,是一个抗美援朝的战士,并且立下战功。秀兰一开始也曾担心丈夫生得不好看,后来村里人对战士的赞美敬仰和丈夫的优秀勇敢,让秀兰打消了这种轻浮的念头,她以自己是抗美援朝战争英雄的家属而自豪。这一方面反映了包括妇女在内的群众思想的进步,她们更加欣赏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有为青年人,显示了群众对于新社会新时代的拥护与爱戴。丈夫打仗时被炮弹烧伤,秀兰不惧人言(未过门时媳妇不应当到男方家里去),去到婆婆家里照顾老人。
这一方面是出于秀兰对于丈夫和亲人的爱,更深层次也是对于祖国的爱。她的身上集中的是那个时代文学中进步女性所共同拥有的所有性格特征。她勤劳。强壮,朴实,思想纯正,有道德感,对社会和家庭中的亲人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并且拥有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平面”形象。[ 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1月下旬刊.权力话语的抒写——从《创业史》中主要女性形象谈起.张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一方面是基于人物的虚构,另一方面,可能是认为人物过于美好典型,缺少了个性特征。但我认为,秀兰的形象并非如此平面,她的一些行为或者思想若有若无得流露出一些旧的落后的色彩。她的婚姻,尽管是很美满的,但这种婚姻模式仍然是旧时代的包办婚姻。对于这种婚姻,她想到的是如何去顺从,并且她寻找的说服了自己的理由。在秀兰以及大多数人的观念中,未过门的媳妇,去到男方家,依旧是不妥的,所以秀兰是经过了思想斗争才决定前往。这一些细节透露秀兰的思想观念中,仍然存在尚未抹去的旧观念。
当然,不仅仅是秀兰,当时社会基本都还存在着旧观念和风气。时代变革总是循序渐进,我们不可能强人所难。同样,农民阶级本身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受到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不可能挥之即去。也正是因为历史本身的局限性,才让这种带有封建旧色彩的情节具有普遍性,因而人物形象带有一些封建落后思想也具有普遍性,代表着当时绝大多数农村女性。一方面,勤劳,朴实,思想纯正,有道德感、责任意识,固有的农村女性形象。另一方面,追求进步,并且拥有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家国情怀。这两种特征交织成为新时代农村典型的青年妇女性格特征。两者是相矛盾的,进步的一方最终会取代落后的一方。同时,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展示的是是循序渐进、彼消此长的历史发展的真实状态。
徐改霞是创业史中笔墨描写较多的女性形象。第一感官上,她给读者两种印象。其一,浪漫气质的审美。改霞外貌的美丽在文中进行了多次的描写、渲染。有对她外表的直接描述: “白嫩的脸盘,那双扑扇扑扇会说话的大眼睛”,“俊秀的小手” ; 也有以自然风景来烘托她的美丽: “初春雨后的傍晚———白雪皑皑的秦岭奇峰,绿汪汪的关中平原,汤河平静的绿水和天边映红的晚照———这乡村里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美,更衬托出两个农家闺女的青春美。”[ 《文学评论 》.2017 年第 3 期.第102-103页.《一个未完成的梦———论柳青< 创业史> 中的改霞形象》.贺仲明]。而美丽的外表总是和美好的内在相得益彰。其二,现代的精神个性。与外表上的 “洋气”相一致,改霞在精神上也具有较强的现代特征。这种现代性精神突出表现在她的独立和自我意识上。改霞对于生活有着丰富的自我思考和见解,
“她是有主意的闺女,代表主任只能影响她的考虑,不能代替她拿主意”。
而这种独立和自我的意识在爱情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改霞敢于主动追求自己的恋爱幸福,在与梁生宝的爱情中,她感到自己对生宝仍有感情,她欣赏、敬佩生宝这种朴实积极的进步青年,于是她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情感,主动去约生宝谈话。尽管过程中还会有少女的扭捏和傲娇,而正是这种坚决中带有羞涩的情感状态,才塑造出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在和生宝的爱情中,却又更像是改霞一个人的爱情追求。她始终在主动面对着、独立思考着这样一份感情,这份感情也与她自己的人生道路息息相关。是她先意识到自己与生宝并不合适,主动选择了别的道路错开了两人的交汇,
她想:生宝肯定是属于人民的了; 而她自己呢? 也不甘愿当个庄稼院的好媳妇。但他俩结亲以后,狂欢的时刻很快过去了!漫长的农家生活开始了。做饭的是她,不是生宝; 生孩子的是她,不是生宝。以她的要强,好跑,两个人能没有矛盾吗? ……”
她的个性要求与梁生宝对她的期待之间存在着不可弥合的裂隙。于是,作品中的改霞只能有两种选择: 放弃自己的自我,成全生宝和自己的爱情。或者顺从自我的性格,放弃需要为之做出巨大牺牲的爱情。改霞选择了后者,去到了城市做工厂工人,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至此,作者将男女青年个人婚恋的小格局与建设祖国投身工厂前线的大政治蓝图结何起来。再一次体现了《创业史》这部小说政治化倾向和时代特色。它回到了乡村叙事的固化特征上,简化历史细节,笼统含糊得展现新农村土地改革、合作化等运动的光明面,显示出政治色彩。前一种选择与改霞是相矛盾的,中规中矩、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这样的生活不是不行,也不是不好,改霞或许可以一时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长久压制自己的性格必将带来爆发,得不偿失,反而会失去了幸福。正是基于这样长久的考虑(这里也可以看出改霞的智慧和对自我的认知)。
至此,一段佳话的姻缘到此就破灭了,第一次看到这个结局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是很震惊的。按照以往经验,这样一对进步男女青年,真诚善良而彼此有情义,为什么作者不让他们走到一起?其实,仔细思考改霞的人物性格,这样的结局也在情理之中。改霞形象的内涵与时代要求的反差太大了。她身上所具有的知识分子审美和自我个性色彩,与时代的工农审美潮流显得格格不入[《文学评论 》.2017 年第 3 期.第105页.《一个未完成的梦———论柳青< 创业史> 中的改霞形象》.贺仲明]。时代所需要的是为了集体能够放弃自我,全身心投入祖国建设的人才,而在文学题材中,则更需要比现实更夸张的趋近完美的人物形象。而改霞虽然有新时代进步青年的独立意识,但是她的独立她的自我在作品中,多数是对自我道路的丈量反思,与时代的集体化思想进程完全相背离。当然也就与梁生宝这种典型形象存在本质疏离。
“从柳青的创作发展来看,改霞形象的失败,也许不是偶然的。《种谷记》里的存起老婆,《铜墙铁壁》里的银凤……却都带来一种知识分子的心灵特征,改霞尤为突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知识分子气息,这也是对改霞的一个评价,对自我意识的另一种概括。‘作家所有的作品,从广义上来说,都是为他后来的作品做准备——思想上的准备,艺术上的准备’改霞也不是作者塑造的普通农村女孩,而是连接着柳青深层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深刻地影映和投射着柳青早年的西方经典文学阅读和影响。”[ 李希凡: 《漫谈 〈创业史〉的思想和艺术》, 《文艺报》1960 年 17—18 期合刊]
尽管对于改霞的评价可能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我所要讲述表达的典型形象,比如梁生宝那样的用文学完美化了的毫无缺点的英雄和先锋,相反,改霞更加具有追求自我、理想浪漫的色彩。虽然改霞并没有完全被塑造成典型化、完美化的人物,但是,改霞身上所散发出的女性独立意识、对祖国的热爱与责任感依旧熠熠生辉,依旧鲜活饱满。对于改霞,我认为她所代表的依旧是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质朴纯真的农村新时代女青年这一点型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