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刘震有几个小兵(学习型战将刘震)

刘震有几个小兵(学习型战将刘震)同样是攻打德惠,2纵是2个师进攻5000多守军,而6纵是4个师进攻7000多守敌。事后检讨:除了守军战斗力更强这一因素外,炮兵平分使用,没有形成压倒性火力优势,以致迟迟打不开缺口,是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很多战斗(包括其他事情)在事后看比较简单,所谓“事非亲历不知难”。2纵打德惠时,刘震将炮兵集中使用,攻击效能大为提高。但就在2个多月前,东野“二下江南”作战时,6纵也是攻打德惠,集中4个师(加独立2师)攻打德惠守军7000多人。战前,6纵将炮兵几乎是平分给4个师。结果是激战2天多也没拿下,只好撤军。从红军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因为缺少重武器吃,吃够了敌人大炮的亏。因此,刘震在战争年代十分注重炮兵建设。尤其是进军东北以后,利用各种办法收集火炮,捡日军或苏军丢弃的、从战场上缴获,组建和壮大自己的炮兵部队。2纵成立时,刘震特别关注炮兵建设和编制,除纵队直属炮兵团外,每个师都编制1-2个山炮营。在刘

四野战将系列19:刘震(下)

作者:桅杆

在四野的战将中,刘震属于综合能力最为全面的:他既是猛将,敢挑重担、敢打恶仗,又是智将,善于谋划、善打巧仗。其实,刘震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在东北战场,他很早就重视发挥炮兵的作用,打出了步炮协同的典范战例。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出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率年轻的志愿军空军打出了威风。今天就说说刘震从陆上猛虎到空中雄鹰的一些事。

刘震有几个小兵(学习型战将刘震)(1)

刘震(左二)与朱德、彭德怀等

(一)彰武攻坚,堪称步炮协同的经典战例

从红军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因为缺少重武器吃,吃够了敌人大炮的亏。因此,刘震在战争年代十分注重炮兵建设。尤其是进军东北以后,利用各种办法收集火炮,捡日军或苏军丢弃的、从战场上缴获,组建和壮大自己的炮兵部队。2纵成立时,刘震特别关注炮兵建设和编制,除纵队直属炮兵团外,每个师都编制1-2个山炮营。

在刘震的带领下,同时也真正认识到战争中炮兵的强大威力,2纵各部队搞炮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炮兵实力也首屈一指。辽沈战役后,东总命令各纵队将超编的火炮调出来,共有9个纵队调出火炮92门,其中2纵就调出35门,其他纵队最多的也只调出12门。由此可见一斑。

刘震有几个小兵(学习型战将刘震)(2)

不仅能用炮,刘震本人非常注重研究步炮协同作战。1946年4月中旬,刘震率3师8旅及山炮连参与进攻。长春由前伪军驻守,虽战斗力不强,但工事坚固。战前,刘震专门与主攻团长研究步炮协同问题。特别是进攻市中心的中央银行大楼时,炮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47年5月夏季攻势中,2纵包围并攻打德惠。战前,刘震亲率各师、团首长看地形,选择突破口之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布置炮兵阵地。他将纵队炮兵团和和各师炮兵营集中起来,部署在主攻方向上,用密集的炮火集中打击一点,仅7分钟就打开了突破口。他还布置直瞄火炮随步兵跟进,在巷战中抵近射击,大大加快了攻击速度。

实际上,很多战斗(包括其他事情)在事后看比较简单,所谓“事非亲历不知难”。2纵打德惠时,刘震将炮兵集中使用,攻击效能大为提高。但就在2个多月前,东野“二下江南”作战时,6纵也是攻打德惠,集中4个师(加独立2师)攻打德惠守军7000多人。战前,6纵将炮兵几乎是平分给4个师。结果是激战2天多也没拿下,只好撤军。

同样是攻打德惠,2纵是2个师进攻5000多守军,而6纵是4个师进攻7000多守敌。事后检讨:除了守军战斗力更强这一因素外,炮兵平分使用,没有形成压倒性火力优势,以致迟迟打不开缺口,是一个重要原因。

刘震有几个小兵(学习型战将刘震)(3)

在2纵成立后的所有攻坚战斗中,只要有可能,刘震都会亲临一线观察阵地,统筹炮兵使用。1947年冬季攻势中,东总命令刘震率2纵并指挥邓华7纵攻打彰武。当时彰武守军为蒋49军79师等部,9000多人。刘震在主攻方向集中66门大炮,抵近射击50分钟,将城墙炸开一个30米宽的缺口,步兵仅用5分钟就形成突破,6个小时即全歼守敌。这次彰武攻坚,成为东野步炮协同攻坚作战的典范。在辽沈战役的义县、锦州等城市攻坚中,都沿用了这一战术。

2纵也因此成为东野攻击力最强的纵队之一:攻打锦州,2纵与3纵在主攻方向并肩突破;攻打天津,2纵与1纵在主攻方向并肩突破。

(二)指挥空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四野南下后,刘震率39军打到镇南关(今友谊关)。在三年解放战争中,2纵(39军)歼敌近20万人,是东野各纵队(军)中战果最大的。1950年10月,刘震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离开了他战斗了近20年的39军。自1931年9月加入红军以来,从红25军、红15军团、八路军344旅、新四军3师、东野2纵到39军,刘震一直就在这支部队,从没离开过。这在我军军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1950年11月,刘震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刘震有几个小兵(学习型战将刘震)(4)

刘震李玲夫妇

从陆军转到空军,尤其是出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即将与世界上最强大美国空军较量。这对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从没上过天的刘震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对此,刘震最初也有很大顾虑。经过反复思量,他心中坚持一个信念: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奇迹,也一定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再创奇迹。他记着主席的一句话: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相信,志愿军空军一定能战胜美国空军。刘震的这些想法,还真的不是大话、套话,完全是那一代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如今很多人无法理解罢了。

这样,刘震再次勇挑重担。志愿军空军机关边筹建,边工作:建立指挥体系、组织飞行训练和战场演练、搭建战斗保障平台、建设作战基地等等,真是千头万绪。志愿军空军的首长们没有一位有过空战或指挥空战的经验,一切从头开始,向苏联专家学习。但学习过程也不盲从,例如在作战基地选择上,刘震就与苏联专家意见相悖:苏联专家从其立场上考虑,建议将志愿军空军作战机场设在朝国境内;而刘震认为,美军拥有巨大的空中优势,机场设在朝国很容易被炸。最终总部采纳了刘震的意见,将空战机场设在安东(今丹东)。

刘震有几个小兵(学习型战将刘震)(5)

志愿军空军司令部虽然1951年3月15日才成立,但作战行动在此之前就已经展开了。1951年1月21日,志愿军空4师10团28大队大队长李汉率6机编队第一次升空作战,击伤敌机1架,但我军也损失1架飞机。1951年1月29日,李汉率8机编队再次升空,并发挥神勇,1人击落击伤美机各1架,首开击落美机的记录;我方无损失。

要知道,这批飞行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平均飞行时间只200小时,其中喷气式战机的飞行时间在15-22小时之间。参战前没有1人参加过空战,也不知道空战怎么打。按李汉的说法:“我是陆军出身,14岁参加革命,跟日本兵拼过刺刀。空战我不知道怎么打,但陆战我知道,看到敌人就冲上去。”志愿军空军所采取的,就是这种“空中拼刺刀”的精神和战术,也与刘震的指挥风格相符。

刘震有几个小兵(学习型战将刘震)(6)

1951年9-10月,在苏联空军的帮助下,刘震指挥空4师等部与美空军进行了8次大规模空战,每次双方均出动飞机近200架。在此期间,志愿军空军共击落敌机20架、击伤敌机10架,并在清川江以北建立了“米格走廊”,有力地保护了志愿军后方运输线。我方也被击落14架,击伤4架。

刘震由陆军司令转任空军司令不到一年,即具备了大机群空战的指挥能力,不得不佩服其学习能力和军事才能。在刘震的指挥下,敌我军机战损比例,由第一阶段(1951年1-8月)的2:1、到第二阶段(1951年9-1952年6月)的1.46:1、下降到第三阶段(1952年7月以后)的1.42:1,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也迅速成长。

人民空军成立至今,直接指挥过大规模空战的,唯有刘震,并且其对手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

刘震有几个小兵(学习型战将刘震)(7)

空军首长刘亚楼、刘震(前排右一)等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