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妯娌之间闹矛盾的故事(因为妯娌之间的矛盾)
和妯娌之间闹矛盾的故事(因为妯娌之间的矛盾)彩香没有骂的对象,消停一些了。老三该结婚了,老大媳妇又会出啥幺蛾子,两老人又喜又优。还好,因为大儿媳的胡搅蛮缠,远近闻名,三儿子也体会很深,他可舍不得自己的老婆受委屈,就和老婆和岳父母商量,等一举行完结婚仪式,他们也出门打工。条件稍好一点,他们就把房子修到一边去,不和老大住在一个院子。两个儿媳一比,老人觉得二儿媳通情达理,也很勤快、又顾家,不胡搅蛮缠,对她的态度自然就亲切的多。彩香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处处和弟媳作对,说老人偏心,整天指桑骂槐。美琴不想跟她争吵,就和老公商量,他们还是出去打工吧,那时出去打工的人还不多,家里条件好一点的,都没出去,可美琴不想受嫂子的气,宁愿离开家,把土地给父母种。彩香的公公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太过分了,儿子又比较本分,也不出面制止老婆,这要是不尽快分开,她会搅得全家不安宁。公公婆婆是明事理的人,儿女都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三个儿子他们不偏向谁,女儿的陪嫁不占三个哥
图文无关
彩香和美琴是亲妯娌,彩香是嫂子,先后嫁到曲家。曲家兄弟姊妹多,父母害怕儿子结婚后都打自己的小算盘,不顾大家,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因此彩香一嫁到曲家没两个月就分家了。
彩香极不情愿,觉得她是大儿媳,在家里是很有地位的,对兄弟妹妹都可以指手画脚,一旦分家,她就没这个特权了,也偷不了懒了,更不能悄悄赞私房钱了,她就提些苛刻的要求,来阻止分家。
她提出:现在就分家可以,除非以后其他兄弟分家、或小姑子出嫁,分得或陪嫁的财物都不能超过她,否则她就不答应分出来。这个要求很过分,分家门、立家户,家庭的好坏只有靠各自的家庭成员来奋斗,其他人没权干涉各自家庭财产的分配。分家前提要求可以,分家以后,她还要管,那就过分了。
彩香的公公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太过分了,儿子又比较本分,也不出面制止老婆,这要是不尽快分开,她会搅得全家不安宁。公公婆婆是明事理的人,儿女都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三个儿子他们不偏向谁,女儿的陪嫁不占三个哥哥的财产。家里能分的东西都一分为四(不包括她的陪嫁):三个儿子和父母各一份,女儿没有。看这样分,大儿媳还有啥说的。
彩香心里的小九九,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样一分,她无话可说了,小姑子没分现在的任何财产。她没有理由阻止分家了,这样彩香夫妇就独立门户了。
过了三年,曲家老二也结婚了,取的老婆就是美琴。按大儿子分家时的规矩,美琴夫妇也分出来了。这次分家很顺利,二儿媳没提啥要求,只要相对公平就行。
两个儿媳一比,老人觉得二儿媳通情达理,也很勤快、又顾家,不胡搅蛮缠,对她的态度自然就亲切的多。彩香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处处和弟媳作对,说老人偏心,整天指桑骂槐。美琴不想跟她争吵,就和老公商量,他们还是出去打工吧,那时出去打工的人还不多,家里条件好一点的,都没出去,可美琴不想受嫂子的气,宁愿离开家,把土地给父母种。
彩香没有骂的对象,消停一些了。老三该结婚了,老大媳妇又会出啥幺蛾子,两老人又喜又优。还好,因为大儿媳的胡搅蛮缠,远近闻名,三儿子也体会很深,他可舍不得自己的老婆受委屈,就和老婆和岳父母商量,等一举行完结婚仪式,他们也出门打工。条件稍好一点,他们就把房子修到一边去,不和老大住在一个院子。
这样老三夫妇接婚后,也不在家住,每年就回父母家过个年。两年后,小姑子也出嫁了,基本没要父母的嫁妆,她不想让父母为难。
兄妹四人都成家了,两个老人也该稍微轻松一点了。彩香可不这么想,她认为兄弟妹妹都成家了,他们是老大,父母应该给他们帮忙了。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还有十几亩土地要种,也没时间帮他们呀!
彩香不管那么多,把两个孩子都交给婆婆带,她说:谁让你生的大儿没本事出去挣钱,老二、老三都在外面挣钱,我们再不努力,两个兄弟媳妇会笑话死我的。婆婆没办法,那是自己的孙子,总不能让孩子受罪吧!
期间美琴也有了孩子,她直接住到娘家的,只有丈夫回来了,才回婆家去小住几天。当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她不好意再住娘家了,自己的弟媳也有孩子,父母难得看弟媳的脸色,她不得不回婆家。
丈夫在工地干活,一年收入不错,比在家种地收入高的多。美琴也想尽快改变目前的状况,所以没要求丈夫回家务农,她独自一人在家带两个孩子,婆婆有时也抽点空帮帮她。
都在一个院子住着,婆婆只要一到二儿家去,彩香就不高兴,认为婆婆不该帮老二媳妇,说老二挣的钱多,土地也是老人种,还要帮他们。于是这个院子又变得乌烟瘴气,美琴有了孩子后,也老虎发威了,不再仍让嫂子的无理取闹,这是她的家,凭啥要让着她!
从此,两妯娌的战争开始了,她们明争暗斗,嫂子玩不过弟媳的心眼,弟媳做不出过分的举动,所以彼此的斗争分不出胜负。
这时,彩香不服气了,她要想办法让弟媳痛不欲生,没心事跟她斗。一个恶毒的计划在彩香心里诞生了,她要把两个孩子弄死或弄残,让她这辈子都赢不了。
她的孩子大些,大人的嘱咐能听懂了,老二的孩子还小,大孩子才三岁多,整天在房周围跑。所以她想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将自家茅坑周围的木棒弄坏,专门留下一个缝,刚好一个小孩子可以钻进去。她知道老二的那个孩子经常在周边玩,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只要孩子往里面钻,就掉进茅坑了,神不知、鬼不觉,那个孩子就没了。
可怜的孩子,他哪知道大伯母会如此狠毒啊!美琴更没想到嫂子会打孩子的注意,那个茅坑这么多年都没出过事,她也没注意到那个缝隙。那个孩子掉进了茅坑,等大人发现时,已经没用了。
美琴哭的死去活来,她咋向丈夫交代呀?让她专门在家带孩子,其他啥都不干,他却把儿子带没了!丈夫知道噩耗后,匆忙赶回家,那个缝隙已经修好了,他并没有太责怪老婆,认为那真的是意外,不能怪老婆。
失去儿子后,美琴整个人都变了,每天以泪洗面,痴痴呆呆的,只有在女儿哭闹时她好像才清醒一点。丈夫怕老婆触景生情,就带着老婆和孩子一起出去了。
彩香暗自高兴了好一阵子,谁也不知道那次意外是她的杰作。而且老二一家走了,老三早说了在外安家,不回老家住了。今后这里的一切可能都是她的了,她能不高兴吗!
可每天夜深人静时,那个惨死的孩子就在她眼前晃动,整夜睡不着觉,丈夫问她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她说没啥,就是操心两个孩子。天长日久,彩香骨瘦如柴,她不敢给任何人说原因,丈夫带她去看病,也查不出啥问题,只有她自己明白是啥病--心病!
彩香后悔了,她意识到,因为她,老二、老三都不回家了,每到春节老三就把两个老人接到他们家,老二也去他们家过年,没有谁回这个院子了。她感到了无比的冷清,再多的房子、再多的财产,没有了人气,还有啥意思!要是她不害死老二的孩子,老二一家也不会流落在外,要不是她蛮不讲理、整天胡闹,这个大家庭多热闹!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她,特别是那个孩子,他啥都不知道,就让她给糟蹋了!她简直不是人,连畜生都不如!她每天都处在这种煎熬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害怕黑夜、害怕看那个茅坑的方向。
就这样,一年多后,彩香疯了。她不再出门,每天就躲在睡觉那间屋的墙角上,丈夫拉她到床上谁,她不去,嘴里不停地说:是我害死他的!是我害死他的!他要找我索命!丈夫吓了一跳,问道,你害死谁了?她依然重复着那句“是我害死他的!”
彩香就这样疯癫了几年,丈夫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也没看好她。最后,彩香是死在了那个淹死孩子的茅坑里,家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嘴里说的“是我害死他的”是真的,老二孩子的意外是她做了手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