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家长做好准备你家神兽要回家了(寒假到了这边要给家有)

家长做好准备你家神兽要回家了(寒假到了这边要给家有)陌生网友的话不可信:【警方提示】这是很明显的骗局,利用的就是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对于网络诈骗的不了解,以免费领取为诱饵,一步步诱导受害人扫码支付再拉黑失联。孩子进入寒假,网上诱惑陷阱多,家长要管控好网银支付渠道,对孩子多加宣传教育,以免上当受骗。随后,群里的一名“客服”要求小雨加好友进行私聊,还打来视频通话,指导小雨进行领取操作。就这样,小雨稀里糊涂地跟着对方的指示,一会扫码一会付款,仅几个小时时间就转账了5次,每次近2000元,后又追加充值300元,共计花费了1万余元。“客服”表示,隔天会根据小雨提供的转账记录全额退款。可是,当天20时许,当小雨询问对方如何领取皮肤时,发现自己不但被删除了好友,还被移出了聊天群。知道自己闯了祸的小雨哭着将此事告诉了爸爸,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派出所报警。“你还未成年,这么多钱是哪里来的,你是如何支付这些费用的?”民警进一步向小雨询问具体情况。小雨表示,他是用奶

家长做好准备你家神兽要回家了(寒假到了这边要给家有)(1)

交汇点讯 寒假来临,不少中小“学生党”终于接触到了手机,然而涉世未深的他们却也因此成了网络诈骗的易受害人群。记者获悉,近日,南京警方陆续接报了数起与未成年有关的案件,其中“网游”“网络兼职”等成为了关键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联合南京市公安局为各位学生和学生家长梳理了几起典型案例,希望家长们引以为戒,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避免财产损失。

“免费馅饼”这事有蹊跷:

男孩为免费领取游戏“皮肤” 4小时被骗万元

【案件回放】1月25日,南京市民汪先生和儿子小雨来到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锁金村派出所报案,称在网上被人骗了上万元。小雨告诉民警,24日16时许,他在家闲来无事上网,看到有人发广告,称可以免费领取某游戏的皮肤。“免费领取”四个字吸引了小雨,因为他自己正好也玩这款游戏,知道一套好的皮肤原价买来得花不少钱,于是便扫取广告中的二维码进了聊天群,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免费领到。

随后,群里的一名“客服”要求小雨加好友进行私聊,还打来视频通话,指导小雨进行领取操作。就这样,小雨稀里糊涂地跟着对方的指示,一会扫码一会付款,仅几个小时时间就转账了5次,每次近2000元,后又追加充值300元,共计花费了1万余元。

“客服”表示,隔天会根据小雨提供的转账记录全额退款。可是,当天20时许,当小雨询问对方如何领取皮肤时,发现自己不但被删除了好友,还被移出了聊天群。知道自己闯了祸的小雨哭着将此事告诉了爸爸,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派出所报警。

“你还未成年,这么多钱是哪里来的,你是如何支付这些费用的?”民警进一步向小雨询问具体情况。小雨表示,他是用奶奶的手机扫取对方发来的二维码的,当时系统提示对方账号存在风险之后,弹出来一个“解决方案”,让他进行刷脸支付,于是他刷了奶奶的脸,成功支付了1998元,并不断根据对方指示进行扫码支付。

【警方提示】这是很明显的骗局,利用的就是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对于网络诈骗的不了解,以免费领取为诱饵,一步步诱导受害人扫码支付再拉黑失联。孩子进入寒假,网上诱惑陷阱多,家长要管控好网银支付渠道,对孩子多加宣传教育,以免上当受骗。

陌生网友的话不可信:

儿子刷礼物送“主播” 消费2万余元家长毫不知情

【案件回放】1月23日下午,在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朝天宫派出所,市民胡女士向民警报警求助,称其12岁的儿子小豪独自用手机看直播的时候,竟然一下子刷出去2万多的礼物,自己发现时为时已晚。一旁有些紧张的小豪在民警的安慰下,慢慢道出了事情经过。

刚结束期末考的小豪,完成作业后会拿母亲胡女士的手机玩游戏刷短视频。前一天下午,小豪在短视频平台认识了一名游戏主播,看到对方操作犀利,段位也很高,小豪就在直播间和对方互动起来,希望能和主播一起打游戏。

在互动过程中,主播表示只要小豪在直播间点击一个礼物,就能拥有他的粉丝牌,他还可以带小豪一起打游戏上分,小豪听了立马表示同意。接着,小豪在主播的一步步“指导”下,在直播间选中了一份礼物,并进行了多次点击。此时的小豪并未意识到,自己点击的这些礼物全都要扣除胡女士手机里的钱。没多久,拿回手机的胡女士便发现支付软件里莫名多出了一连串消费记录,加起来竟有2万多元。面对母亲的追问,小豪支吾了半天也说不清楚,只好跟随母亲来到了派出所。

了解事情经过后,民警立即联系了短视频平台的官方客服。经过民警努力沟通,对方称只要胡女士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进行申请,证明充值方小豪为未成年人,即可将钱退给胡女士。胡女士得知后表示立马回家操作,并对民警连声道感谢。两天后,民警致电胡女士,胡女士称已顺利收到退款。

【警方提示】在价值观和消费观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一些未成年人易听信网友言论,对于自己一系列操作可能带来的后果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孩子在家玩手机时,家长应加强监管,同时,不要泄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支付密码等,不要在孩子能接触的账户上绑定有大金额的银行卡,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不靠谱的网络兼职不要接:

未成年兼职误入“杀猪盘”公司

【案件回放】近日,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双闸派出所得到一游戏充值类“杀猪盘”案件线索,经细致侦查后,于1月21日赴外地某市,成功端掉了一网络诈骗公司,抓获9名相关涉事人员,其中培训人员里有一名系未成年学生小苏。

经了解,17岁的小苏就读于该市附近市区的高中,本想利用寒假兼职,赚点外快,于是便在招聘网站上寻找兼职。期间,小苏发现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正在招聘人员,负责其网络游戏的推销,觉得比较感兴趣便前去应聘。很快,小苏顺利办理了入职手续。然而,进行入职培训时,小苏突然发现“不对劲”:原来,公司所谓的“推销游戏”,实际上就是让小苏等人伪装成女性,帮忙寻找男性目标客户,并与男性客户进行聊天、诱骗其玩游戏、充值。招聘里说好的“游戏公司”,竟摇身一变,成了自己在新闻里才听说过的“杀猪盘”。此时,小苏心急想退出,不料公司却扣下了小苏的相关证件、威胁小苏“违约要赔钱”,无奈的小苏只能继续进行入职培训。所幸不久后,南京建邺警方接到该公司相关的举报线索,经侦查,很快将该诈骗公司一网打尽。由于小苏情况特殊,属于未成年人,且尚在培训期间,并没有参与到实际的诈骗当中,警方便将小苏移交给未成年关护中心进行干预,帮忙进行心理疏导。

【警方提示】警方近期接报的相关案件中,也有一些未成年人在网络上找兼职时,因轻信所谓的“网络刷单”和“高额佣金”导致被骗。警方提醒正在寻找兼职的尤其是未成年人,不要轻易提供个人信息,入职前要确保招聘公司的正规合法性,最好在家长的陪同下面试或办理入职手续,自身也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通讯员 宁公宣 交汇点记者 方思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