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爸爸泰勒搞小动作(每个说萌宠小大人的泰勒攻击性太强的大人)

小爸爸泰勒搞小动作(每个说萌宠小大人的泰勒攻击性太强的大人)泰勒是个混血孩子,混血孩子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你是哪里人?”与此同时,大家不自觉地都会对混血儿的外貌进行关注,“你好漂亮,你长得像洋娃娃”。这些看似是表扬,但也许会增加孩子对于“自我”的疑惑。但“自我”具有两面性,过大或者过小的“自我”都不利于孩子成长,一个孩子只有对“自己”有清晰了解,才能控制“自己”。因为闺蜜的评价,也因为这一场网络风波,我一口气把前面几集也补上了,的确对泰勒的印象很深刻。他是个混血儿,特别聪明,自尊心也很强,而且是这一群孩子里最大的。这些是他的优势,却也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双刃剑。今天就想聊聊这样的孩子成长中父母要注意的关键点,也希望大家对孩子多一份了解。先认识“自我”,才能控制“自我”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打人行为,我们大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孩子缺乏教养,很自我中心。可是,我们别忘记了,“自我”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个东西。刚刚出生的小婴儿是完全没有“自我”的,之后

前不久,我闺蜜一定要我看一档国内的儿童综艺节目《萌宠小大人》,不断地和我说,你去看看啊,特别是里面那个孩子泰勒,又好看又聪明,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缺了一点什么,你看完和我说啊。

被她这么一安利,我真的去看了。当时看了最新的一集,正好看到泰勒动手打子祺。我当时看到弹幕里的评论被吓到了。出于好奇搜了一下网络,发现这个才7岁的混血孩子泰勒正在经历一场网络暴力。

小爸爸泰勒搞小动作(每个说萌宠小大人的泰勒攻击性太强的大人)(1)

做了父母后,其实对于孩子打人这个问题不陌生的,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遇到打人或者被打的经历。孩子打人是自己情绪的一种发泄,当孩子感到极度的沮丧、受挫时,他们就会用这样的行为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这种情况,即使在学龄后也是时有发生。

我当时看到这里时,其实觉得这档节目特别真实,这就是日常我们都会遇到事情,而刘涛也完美演绎了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摩擦。可是我万万没料到的是,网络上对于泰勒一片讨伐,甚至出现了很多不堪入目的言语。我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这些评论,很难没有代入感的,特别心疼泰勒,也特别希望他们父母可以一起度过这场网络暴力。

因为闺蜜的评价,也因为这一场网络风波,我一口气把前面几集也补上了,的确对泰勒的印象很深刻。他是个混血儿,特别聪明,自尊心也很强,而且是这一群孩子里最大的。这些是他的优势,却也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双刃剑。今天就想聊聊这样的孩子成长中父母要注意的关键点,也希望大家对孩子多一份了解。

小爸爸泰勒搞小动作(每个说萌宠小大人的泰勒攻击性太强的大人)(2)

先认识“自我”,才能控制“自我”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打人行为,我们大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孩子缺乏教养,很自我中心。可是,我们别忘记了,“自我”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个东西。刚刚出生的小婴儿是完全没有“自我”的,之后漫长的“自我”发展也是人格完善,具备自信自尊的基础。

但“自我”具有两面性,过大或者过小的“自我”都不利于孩子成长,一个孩子只有对“自己”有清晰了解,才能控制“自己”。

泰勒是个混血孩子,混血孩子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你是哪里人?”与此同时,大家不自觉地都会对混血儿的外貌进行关注,“你好漂亮,你长得像洋娃娃”。这些看似是表扬,但也许会增加孩子对于“自我”的疑惑。

但对“自我”认知出现疑惑不仅仅只有混血孩子有,仔细想想,我们每天对于孩子行为的评判,“你笨死了,你很聪明”也是在给孩子建立自我认知;外界对于每个孩子先天特点的反馈,比如头大、有胎记等,也是在给孩子建立自我认知;孩子之间社交互动时的受挫,比如“你跑的没我快”等,也是在给孩子建立自我认知。

打人的泰勒谈不上“攻击性”,他只不过在探索“自我”和这个社会相处的边界,可怕的不是孩子打人,而是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讨伐,千万不要让这个孩子误以为这些外界的评判就是“自己”,这才是最糟糕的。

小爸爸泰勒搞小动作(每个说萌宠小大人的泰勒攻击性太强的大人)(3)

引导孩子多换位思考

那对于孩子打人行为我们就坐视不理吗?当然不是!园长刘涛在节目里已经展示了如何处理当下孩子打人的情况。但育儿,除了当下外,更多的是“功夫在日常”。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孩子的“自我”,也需要开始引导他们尝试理解他人,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个更加完善成熟的人格,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里是个重要的概念叫观点采择。是指儿童可以站在他人角度来理解对方的思想、愿望、感情等泰勒很聪明,但这份聪明里缺少了思维的灵活性。

第一集里,园长刘涛说,接下来我们要帮助汪星人,把它们送回汪星球。泰勒就会说,这是假的,我不送小狗去假的地方,这就是个秀。这个回答的确没错,我记得当时园长刘涛也无法反驳在那里干笑。但其实我们可以多使用一些“假设性”提问的方法,帮助泰勒练习“换位思考”,“那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汪星球存在,这些小狗现在的心情会是如何?”

再比如,之后泰勒的小狗在贝贝的屋子里拉屎了,一开始泰勒是排斥清扫的,虽然后来在园长和副园长的鼓励下,他还是很勤快地收拾完毕了(期间也不乏有一些小抱怨)。但这个也是个特别好的“教育机会”,比如我们可以问他,“如果贝贝的狗在你的屋子里拉屎了,你什么感受?”

在生活中,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孩子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帮助孩子更好理解他人,从而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找到安放自己的舒适区间。

小爸爸泰勒搞小动作(每个说萌宠小大人的泰勒攻击性太强的大人)(4)

帮助孩子建立多元价值观

认识了自己,了解了他人后,更关键的就是建立更加多元的价值观:很多事情并没有对错,只是不同。我们可以选择和他人不同,但我们也要理解他人的不同。

一个人如果只有“对或者不对”的单一价值观,他会因为害怕和其他人不同而随波逐流。但当一个孩子具有多元价值观后,他的内心会更加强大平静。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与众不同”,但要让孩子获得这份馈赠的前提,就是让孩子学会接纳不同,自己的和他人的不同。

塑造多元价值观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的点滴展开。玩具和绘本素材的选择上保证丰富多样,让孩子看到世界本身就是“各种各样”的;有机会多带孩子去和不同类型的家庭接触,多走出去看世界,让孩子看到人也是“各种各样”的,他们也许肤色长相都是不同,但大家又有更多的相同。

帮助孩子去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有的地方做不好,但我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好”;评判孩子和他人时,只针对事而不针对人,让孩子清楚地区分“做错这件事”不是“否定这个人”。

拥有多元价值观的孩子,才能更柔软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同”,而不是总用“蛮力”来保护自己,这样的底气才是真正内心力量的滋生。

小爸爸泰勒搞小动作(每个说萌宠小大人的泰勒攻击性太强的大人)(5)

记得我小时候,遇到一个外国人大家都会上前围观。而如今,“世界公民”、“地球村”,这些字眼都已经不再遥不可及了,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现在带着孩子出国、上国际班越来越触手可及,但我们思维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元化有没有跟上呢?

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用键盘打下那些评判特别容易,但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这背后是不是也暴露出了我们的单一价值观,总是迫不及待地去评判和站队,却不愿意去深究现象背后更深刻的原因呢?

对我来说,一个真人秀节目,它不仅仅是在展现这些孩子,也是让我们每个成人有更多的反思。拥有一份理解包容他人的柔软本身不仅仅是修养,更是多元价值观的体现。

“人的价值不能仅仅以你所看到的画面作为评断,打开你的头脑,用智慧看见没看见的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