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觉醒年代的人有多苦:一开场就觉得 觉醒年代不简单

觉醒年代的人有多苦:一开场就觉得 觉醒年代不简单不消说,敢于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历史人物,尤其是已经有定论的历史人物,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观众不仅很接受这样的设定,而且对剧中提到的真实人物的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觉醒年代》剧照同样,蔡元培也不再只是传统印象中的大教育家。在剧中,他被陈独秀叫醒,吓了一跳的模样,惹来弹幕刷屏:“这也太可爱了吧”。这位“可爱”的男人,既有坚持真理、决不妥协的一面,也有圆滑通融、精通世故的一面。本剧中的蔡元培,可能是中国影视剧史中最人性化的一个。

《觉醒年代》剧照

这种“复调”的叙事,无疑突破了以往主旋律影视剧“善/恶”“进步/反动”的二元论。这样的安排当然是意味的:真理越辩越明,在各种思想观念的激烈交锋之下,观众才能看明白,到底哪一条道路才是适合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中国人民的。显然,比起单纯的说理、灌输,本剧的处理很高级。

其次,本剧的“大”,也体现在正面人物性格的立体化、多元化。正如本文一开始所说的,陈独秀不再只有“党的早期领袖”这样的符号意义。于和伟演出了陈独秀干革命、干事业时的风风火火、激情四射,也演出了他在生活中的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比如,在北京为《新青年》拉到赞助后,他就扑倒在雪地里,尽情宣泄自己的喜悦。又比如,他学劳苦大众吃火锅,学得也是有模有样,让人忍俊不禁。

尤其是陈独秀和两个儿子的“相爱相杀”,不仅常常能逗笑观众,还让大家不禁感叹:原来革命领袖也会有家庭的烦恼,也会处理不好亲子关系。本剧的大胆尝试,一下子拉近了这位历史人物和观众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觉醒年代的人有多苦:一开场就觉得 觉醒年代不简单(1)

《觉醒年代》剧照

同样,蔡元培也不再只是传统印象中的大教育家。在剧中,他被陈独秀叫醒,吓了一跳的模样,惹来弹幕刷屏:“这也太可爱了吧”。这位“可爱”的男人,既有坚持真理、决不妥协的一面,也有圆滑通融、精通世故的一面。本剧中的蔡元培,可能是中国影视剧史中最人性化的一个。

不消说,敢于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历史人物,尤其是已经有定论的历史人物,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观众不仅很接受这样的设定,而且对剧中提到的真实人物的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

觉醒年代的人有多苦:一开场就觉得 觉醒年代不简单(2)

《觉醒年代》剧照

本剧之“大”,还在肉眼可见的制作水准上。毫不夸张地说,《觉醒年代》的每一集,都很有“电影感”。鲁迅在目睹表弟发疯之后开始写作《狂人日记》,几个蒙太奇就把他的经典动作和性格勾勒出来,让人大呼过瘾。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青年毛泽东的出场。他冒雨穿街走巷,脚下溅起水花,画面一边是走投无路的百姓正在卖儿女,另一边是富家子弟的腐朽生活。镜头语言表达出的信息有多么丰富,不言而喻。

觉醒年代的人有多苦:一开场就觉得 觉醒年代不简单(3)

《觉醒年代》剧照

本剧的镜头还多有象征意义、引申意义。比如,蔡元培和陈独秀、李大钊一边谈话,一边穿过雨后泥泞的街道。他们随手拿起路边的砖头铺在泥水上,然后走了过去。很显然,这是一种隐喻——他们,不就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铺路人吗?

“大”制作,未必指的是花了多少钱、请了多少明星。《觉醒年代》用自己的高质量告诉我们,艺术创作中真正的“大”,理应体现在创作者的用心、用脑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热播的几部主旋律影视剧,比如《山海情》《大江大河2》,和本剧的相似之处不少。它们都突破了以往国产正剧中主人公“高大全”的刻板印象,都愿意客观反映中国历史发展中走过的一些弯路。

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国产大剧在格局、制作方面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中国文艺创作取得的可喜成绩,另一方面也和当下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综合国际不断增强有着必然联系。

因为实力强大,所以文化自信,接连涌现出的高口碑、高人气国产影视剧,正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交相辉映。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国产大剧的“大”时代已经到来,对中国观众来说,这无疑是一桩幸事。希望,国产影视剧创作能够保持住这个良好的势头,也看准这个正确的方向。

本期编辑 邢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