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步枪的种类(国产步枪七十年发展史)
国产步枪的种类(国产步枪七十年发展史)53式是纯仿制的一款枪械,与其他几款仿制枪不同的是它不仅仅获得了技术援助,甚至连生产线都是现成的,因为不用摸石头过河,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变动,只在小部件木材质上有些许不同。而M1944则是该系列的最后一型枪械,其最大的外观特征是侧折叠的德式剑式刺刀,使用时枪口处有一个锁扣可以直接固定刺刀战斗。虽然53式步骑枪的头衔一大堆,可它的地位其实很尴尬,它在一开始就将作为一款“过渡性武器”而诞生。虽然说给我们的武器制式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随后几年更新的56式枪族更优越作战性能一下子就完全将它的功能替代超越了,不过就算如此还是使用了足足七年;这当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53式作为第一款制式武器列装的那几年一时没收住生产了太多,导致56式枪族在后来一时半会取代不了。“53式步骑枪”的前身是前苏联的“M1944步枪”,也就是莫辛纳甘步枪。这里我要提一点,莫辛纳甘并不是指带的一把枪,而是从1891年开始的整整一
上期我没有标注清楚,上期就是狙击的完结篇了。主要是因为1x1和一些外贸枪以及8.6mm等枪械的资料比较少,或者就是捕风捉影的东西,我怕错就不胡说了。
下面进行国产步枪的介绍!
今天的第一位选手是“制式武装推动者”、“传承60年的活化石”、“刺刀精神的继承人”我国的第一代武装“53式步骑枪”。
我们刨除早期错综复杂之堪称“后勤噩梦”的武器体系,53式步骑枪是最早的部队制式武器。它的名字如此特殊是因为在装备自动步枪以前,栓动步枪曾有两种大分类。包括步枪以及步骑枪,其中步枪一般为长管结构,而步骑枪为短管卡宾枪结构,短管更加适合马上作战。这款我军改进的步枪在1954年后曾大量装备步兵部队和骑兵部队,最终因为56式枪族的登场于1960年全面退役。
虽然53式步骑枪的头衔一大堆,可它的地位其实很尴尬,它在一开始就将作为一款“过渡性武器”而诞生。虽然说给我们的武器制式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随后几年更新的56式枪族更优越作战性能一下子就完全将它的功能替代超越了,不过就算如此还是使用了足足七年;这当中主要的原因是因为53式作为第一款制式武器列装的那几年一时没收住生产了太多,导致56式枪族在后来一时半会取代不了。
“53式步骑枪”的前身是前苏联的“M1944步枪”,也就是莫辛纳甘步枪。
这里我要提一点,莫辛纳甘并不是指带的一把枪,而是从1891年开始的整整一个系列枪械型号,所有枪械均使用M加年份命名,卡宾指带“短管步枪”。
而M1944则是该系列的最后一型枪械,其最大的外观特征是侧折叠的德式剑式刺刀,使用时枪口处有一个锁扣可以直接固定刺刀战斗。
53式是纯仿制的一款枪械,与其他几款仿制枪不同的是它不仅仅获得了技术援助,甚至连生产线都是现成的,因为不用摸石头过河,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变动,只在小部件木材质上有些许不同。
关于获得的生产线和技术援助,是因为我们在早期曾向苏联了下了过8000卢比的订单,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当然和中苏友好互助协定也有关系,并且我们自产的53式步枪枪价格只有进口苏制式的一半。
下面短小的解析一下它的结构~
这款枪的内外结构设计都没什么特殊的地方,整体为栓动式结构,内部配置旋转后拉式的枪机;
使用方式如上图,将拉机柄上翻后拉后空仓,随即一发一发的填入弹药,装填完毕后前推再将拉机柄复位,完成上膛射击,射击时完成一次拉机动作即完成抛壳一次。
另外的为数不多能说的是瞄准体系,瞄准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个普通的U型缺口照门,它配合卧式弧形表尺、全包围型准心完成三点一线。
这把枪的瞄准体系不怎么样,可以说拿它打出赫赫威名的射手还真是靠个人的发挥。
还有改动的地方是整体枪身的木制有加入了铸铁,因为木材其实很值钱的,而且还是造枪的那几种材质,还有经过“烘烤”“脱腊”“层压”“浸油”复杂工艺。
其他的没了,毕竟就这么光秃秃的一款枪…
提完了53式其实下面应该是“56式半自动步枪”的,但56半难免有时被当做56式“枪族”的一部分,所以我直接开整56式枪族。
据我了解到的资料,整个56式枪族应该一共包括了56冲锋枪、QBZ56C短突击步枪、56式班用机枪,它列装的数量众多部队使用评价也良好。
下面为了加深理解,这里我先介绍一下56式的枪族的概念!之后在说下比较常见的小问号?也就是“56冲”为什么会排到步枪里。
(一)这里我们先来了解“枪族”的定义,所谓“枪族”指的是枪械内部大部分主要部件可以在枪族内部更换并使用,得以加强武器的后勤能力;而我们的主角56式“枪族”的内部通用能力不能说是每个都能换,只能说是毫无干系;所以56式枪族只是一个称呼而没有能配得上的功能…
(二)另外关于56式为什么被称为“冲锋枪”,这里需要知道,枪械的每个名称都是经过多种考虑的!这里我考证的结果是由于早期我国与苏联互相论证枪械的定义,而当时对于自动武器的定义还处于笼统阶段;在当时,一般认为单兵双手操作的连发武器为“冲锋枪”,而没有“自动步枪”的概念,另外仿制出56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替换原来编制的部队冲锋枪,作为栓动步枪的火力补充使用,所有这些种种构成了我们的“56冲”。
忘了说了,它是仿制的AK-47第三型…
下面来看看56冲的枪身设计。
下图为早期型的56冲,有些枪械有早期和后期之分,并非型号之分。
这里继承了大部分原型的设计,外观最显著的就是著名的“AK大拨片”设计,拨动可调节单/连发射击;另外的拉机柄没有使用弧形边、圆柱体,这点的设计不好;来到下面的30发弹匣,可以看到后方的按钮,这种设计沿用了很久,在后期的枪械上也可以看到,按入即可取出弹匣。
最后是护木,这里使用的是“核桃楸”(不确定)的木制,有一段时间换成过“玻璃钢护木”(确定)。
上图为上面提到后期生产56冲,和上面的配图对比可以看到它改动了准心护翼,也就是这时开始我国任何枪的铁瞄三件套都变成了全包围型结构;更改原因是因为半包围结构在夜间射击中空的结构会使射手把握不住准心。
上图为另一张后期的特写,可以看到下方的折叠四棱军刺,具体拆装方式和53式一样。
在性能上,加上弹匣重量为一共4.05kg;另有说法56式的铳洗机匣会给枪械带来比较重的重量外加复杂的工艺;就此,我对比了一下95步发现确实重了0.5Kg,另外原型的特性其中就有一条“结构简单”,所以影响大不大全凭按个人想法自己判断吧…
瞄准的准心照门还是老三样,不说了…
内部结构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不确定)+回转式闭锁(确定)的组合,构成自动循环系统,辅助机构有回转式击锤击发机构(连扳机的)。
上图为短行程导气,燃气经过导气管推动活塞,活塞推动枪机框,活塞被阻铁弹回进行下一个循环。
回转式闭锁,前方的里推动蓝色的和白色的铁结构完全旋转闭锁和开锁,通过抛壳口完成抛壳动作。
击锤式击发机构。
【56-1冲锋枪】
改了枪托,改成了铁制折叠拖,原因是为了便携以及减少造价以及装备需要便携武器的部队。
【56-2冲锋枪】
大的改动还是枪托,全部改成了玻璃钢代替木制,另外附件室也换了个位置,接触部分的防滑纹路改动。
附件室就是装小东西的地方。
今天清明节有些事情要办,所以发这么晚。
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