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土方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土方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建议收藏

土方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土方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建议收藏⑩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振动碾不超过2km/h;羊足碾不超过3km/h,并要控制压实遍数。碾压机械与基础或管道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将基础或管道压坏或使其移位。⑨大面积回填宜用机械碾压,在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避免碾轮下陷;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⑥人工回填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夯向中间。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打夯之前应对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开,不留间歇。基槽(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回填高差不可相差太多,以免将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取内部加支撑的措施。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先在管道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待填至管顶

注:1.当填方的高度超过本表规定的限值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填方下部的边坡应为(1:1.75)~(1:2.00)。

2.凡永久性填方,土的种类未列入本表者,其边坡坡度不得大于45°/2,为土的自然倾斜角。

3.对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填方(如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临时工程的填方)边坡坡度,当填高小于10m时可采用1:1.50;超过10m可做成折线形,上部采用1:1.50,下部采用1:1.75。

⑤在地形起伏处填土,应做好接槎,修筑1:2阶梯形边坡,每台阶高可取500mm,宽为1000mm。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做成大于1:1.5的斜坡。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墙角、柱墩等重要部位。

⑥人工回填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夯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夯向中间。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打夯之前应对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开,不留间歇。基槽(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回填高差不可相差太多,以免将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取内部加支撑的措施。回填管沟时,应用人工先在管道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待填至管顶0.5m以上,方可采用打夯机夯实。

⑦采用推土机填土时,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不得采用大坡度推土,以推代压,居高临下,不分层次和一次推填的方法。推土机运土回填,可采取分堆集中,一次运送方法,以减少运土漏失量。填土程序宜采用纵向铺填顺序,从挖土区段至填土区段,以40~60m距离为宜,用推土机来回行驶进行碾压,履带应重叠一半。

⑧采用铲运机大面积铺填土时,铺填土区段长度不宜小于20m,宽度不宜小于8m。铺土应分层进行,每次铺土厚度不大于300~500mm;每层铺土后,利用空车返回时将地表面刮平,填土程序一次横向或一次纵向分层卸土,以利行驶时初步压实。

⑨大面积回填宜用机械碾压,在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避免碾轮下陷;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

⑩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振动碾不超过2km/h;羊足碾不超过3km/h,并要控制压实遍数。碾压机械与基础或管道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将基础或管道压坏或使其移位。

11☛用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0~250mm,边坡、边角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辅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碾压墙、柱、基础处填方,压路机与之距离不应小于0.5m。每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机械(推土机)将表面拉毛,以利结合。

12☛用羊足碾碾压时,碾压方向应从填土区的两侧逐渐压向中心。每次碾压应有150~200mm的重叠,同时应随时清除粘于羊足之间的土料。为提高上部土层密实度,羊足碾压过后,宜再辅以拖式平碾或压路机压平。

13☛用铲运机及运土工具进行压实,其移动均须均匀分布于填筑层的全面,逐次卸土碾压。

14☛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已填好的土层如遭水浸泡,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上层回填;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15☛雨期基槽(坑)或管沟回填,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从运土、铺填到压实各道工序应连续进行。雨前应压完已填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施工中应检查、疏通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造成边坡塌方或使基土遭到破坏。现场道路应根据需要加铺防滑材料,保持运输道路畅通。

16☛冬期填方,要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排除积水,挖出冰块和淤泥。对室内基坑(槽)和管沟及室外管沟底至顶0.5m范围内的回填土,不得采用冻土块或受冻的黏土作土料。对一般沟槽部位的回填土,冻土块含量不得超过回填总量的15%,且冻土块的颗粒应小于150mm,并应均匀分布。填方宜连续进行,逐层压实,以免地基土或已填的土受冻。大面积土方回填时,要组织平行流水作业或采取其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平均气温在-5℃以下时,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逐层夯压实;冬期填方高度应增加1.5%~3.0%的预留下陷量。

4.施工总结

①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

②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

③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④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

三、回填土分层标高控制

1.示意图和现场照片

回填土分层标高控制示意图和现场照片分别见图1-24和图1-25。

土方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土方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建议收藏(1)

图1-24 回填土分层标高控制示意图

土方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土方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建议收藏(2)

图1-25 回填土分层标高控制现场照片

2.注意事项

①仪器精度每年都要进行校定,以免因仪器造成误差。

②注意卫生间等标高变化部位。

③长宽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制成斜坡形,上下错缝距离不得超过1m。

3.施工做法详解

施工工艺流程:阅读图纸→校正仪器→测量标高→进行自检。

回填土回填采用水准仪控制回填标高,当回填深度小于塔尺高度时将水准仪放置在坡边,利用坡上水准控制点进行控制。当回填深度大于塔尺高度时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坑内,利用护壁上的水准控制点进行控制。

4.施工总结

①减少传递,减少误差积累。

②要细心,要经常复核,以免出错。

四、夯实的方式

1.示意图和现场照片

夯实示意图和现场照片分别见图1-26和图1-27。

土方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土方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建议收藏(3)

图1-26 夯实示意图

土方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土方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建议收藏(4)

图1-27 夯实现场照片

2.注意事项

①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②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雨、雾、雪、风沙扬尘等能见度低时应暂停施工。

③施工时要根据地下水径流排泄方向,应从上水头向下水头方向施工,以利于地下水、土层中水分的排出。

④严格遵守强夯施工程序及要求,做到夯锤升降平稳,对准夯坑,避免歪夯,禁止错位夯击施工,发现歪夯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

⑤夯锤的通气孔在施工时保持畅通,如被堵塞,应立即疏通,以防产生“气垫”效应,影响强夯施工质量。

⑥加强对夯锤、脱钩器、吊车臂杆和起重索具的检查。

⑦对土质不均匀的场地,只控制夯击次数不能保证加固效果,应同时控制夯沉量。地下水位高时可采用降水等其他措施。

3.施工做法详解

施工工艺流程:单点夯试验→施工参数确定→测高程、放点→点夯施工→满夯施工。

(1)单点夯试验

①在施工场地附近或场地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适当位置进行单点夯试验。试验点数量根据工程需要确定,一般不少于2点。

②根据夯锤直径,用白灰画出试验点中心点位置及夯击圆界限。

③在夯击试验点界限外两侧,以试验中心点为原点,对称等间距埋设标高施测基准桩,基准桩埋设在同一直线上,直线通过试验中心点,基准桩间距一般为1m,基准桩埋设数量视单点夯影响范围而定。

④在远离试验点(夯击影响区外)架设水准仪,进行各观测点的水准测量,并做记录。

⑤平稳起吊夯锤至设计要求夯击高度,释放夯锤自由平稳落下。

⑥用水准仪对基准桩及夯锤顶部进行水准高程测量,并做好试验记录。

⑦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至试验要求夯击次数。

(2)施工参数确定

①在完成各单点夯试验施工及检测后,综合分析施工检测数据,确定强夯施工参数,包括:夯击高度、单点夯击次数、点夯施工遍数及满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夯点搭接范围、满夯遍数等。

②根据单点夯试验资料及强夯施工参数,对处理场地整体夯沉量进行估算,根据建筑设计基础埋深,计算确定需要回填土数量。

③必要时,应通过强夯试验,来确定强夯施工参数。

(3)测高程、放点

对强夯施工场地地面进行高程测量。根据第一遍点夯施工图,以夯击点中心为圆心,以夯锤直径为圆直径,用白灰画圆,分别画出每一个夯点,如图1-28所示。

土方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土方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建议收藏(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