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百封遗书尽系列(一封遗书千年绝唱)

百封遗书尽系列(一封遗书千年绝唱)他们是不幸的,一对如此恩爱的人,生活在那个动乱年代;可他们又是幸运的,遇见了彼此,成为了知心人。这封信是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林觉民写给妻子的,可见他是抱着必为革命死的决心的。 他不仅自己舍身为国,还叮嘱妻子,教育子女也要以他的志向为志向。 他和妻子陈意映,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但是他们却是幸运的,如同两个久别的重逢的知心人,经常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情深意笃。 文中写道“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有这样一位懂他的爱妻,他怎忍离她而去。正如林觉民所说:“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恩爱夫妻携手走过的日子,都令林觉民无比怀念,无比向往,可这一切终归是梦,他们生活在动荡年代,政府腐败落后,割地赔款,国家被列强瓜分。国尚如此,渺小的个人命运岂能掌握在自己

百封遗书尽系列(一封遗书千年绝唱)(1)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世上初中时,那时认为林觉民,没有必要那么做,他有富足的生活,举案齐眉的妻子;更叹息他生不逢时,空有一腔爱国热情,遇上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可是如今,再读这篇《与妻书》,竟然不自制的落下眼泪。

柔情

他和妻子陈意映,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但是他们却是幸运的,如同两个久别的重逢的知心人,经常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情深意笃。

文中写道“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有这样一位懂他的爱妻,他怎忍离她而去。正如林觉民所说:“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百封遗书尽系列(一封遗书千年绝唱)(2)

恩爱夫妻携手走过的日子,都令林觉民无比怀念,无比向往,可这一切终归是梦,他们生活在动荡年代,政府腐败落后,割地赔款,国家被列强瓜分。国尚如此,渺小的个人命运岂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林觉民毅然决然为民请命,为国赴死,舍小家,为大家。

他不仅自己舍身为国,还叮嘱妻子,教育子女也要以他的志向为志向。

他们是不幸的,一对如此恩爱的人,生活在那个动乱年代;可他们又是幸运的,遇见了彼此,成为了知心人。这封信是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林觉民写给妻子的,可见他是抱着必为革命死的决心的。

百封遗书尽系列(一封遗书千年绝唱)(3)

烈骨

金庸武侠向人们诠释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江湖的尽头是家国,但我要说:那个年代的林觉民们:“情之深者,为国为民”。

革命就是流血牺牲。黄花岗起义失败了,林觉民等先烈们牺牲了。通过这封信,可以看出他舍妻抛子,为推翻那个腐败的政府,身先士卒,无怨无悔。

他不负天下人,唯独负了她一人。林觉民牺牲后,妻子悲伤过度,于两年后去世。长歌当哭,阴间相见,他们的爱情天地可鉴。他的理想就是天下安定,人们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有情人不再分离······

幸好,先烈们的鲜血,唤醒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不惜流血牺牲,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新中国。新气象,面貌焕然一新,主权独立,人民安居乐业。

时光很遥远,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时光又很近,仿佛就在昨天,当你站在黄花岗烈士纪念碑前,似乎看见他们正毫无畏惧的向前冲!

百封遗书尽系列(一封遗书千年绝唱)(4)

坐落于福州市繁华地段—三坊七巷旁边的林觉民故居,如今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有他的遗像,他和妻子读书的塑像。走进纪念馆,仿佛听见他正在刻苦读书,看见他正和妻子在嬉戏打闹。走出纪念馆时,方知,他们已经离去好好多年了。

湖北疫情时,我们抗疫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有很多医生护士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外媒有人评价说:“他们这个民族,从来都不缺英雄”。

的确,每当危难关头,总有人挺身而出、身先士卒。

英雄们的血没有白流,这盛世如您所愿!

我是青莲读书,愿和你一起感受古典文学中的美,欢迎留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