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仅凭一首就崭露头角的歌(他仅凭一首就崭露头角)
他仅凭一首就崭露头角的歌(他仅凭一首就崭露头角)从古至今,做“京漂”都不易。比如,白居易老师初到京城长安时,就被人泼了冷水。白居易16岁时,从江南来到长安谋求发展,他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著作郎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张继有個好朋友叫皇甫冉,皇甫冉的生卒时间为公元716年~公元769年,与著名诗人杜甫和边塞诗人岑参的生活年代大致相同。皇甫冉为天宝年间(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的进士,曾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居左拾遗、右补阙。唐朝盛产诗人,有些人著作等身,妙语连珠,在大唐的诗坛留下无数传奇;有些人惜字如金,在唐朝的天空下一闪而过,给后世留下迷一样的虚幻。大唐诗人张继就是个谜一样的诗人,如果没有《枫桥夜泊》,我们可能不会知道张继是谁。同样,如果没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大唐的张继,留给历史的身影相当模糊,模糊到几乎只剩下一夜的记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每当吟诵起这首小诗,耳畔总会回响起丝丝缕缕的钟声,那钟声穿越一千多年的时光而来,向人诉说着一个落寞诗人的旅愁。
唐朝盛产诗人,有些人著作等身,妙语连珠,在大唐的诗坛留下无数传奇;有些人惜字如金,在唐朝的天空下一闪而过,给后世留下迷一样的虚幻。
大唐诗人张继就是个谜一样的诗人,如果没有《枫桥夜泊》,我们可能不会知道张继是谁。同样,如果没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大唐的张继,留给历史的身影相当模糊,模糊到几乎只剩下一夜的记忆。
张继,字懿孙,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一说南阳)人,生卒年不详。诗人的从生到死,就是一个谜,当然,其人生事迹更是“不详”。而作为一个诗人,他有自己的朋友圈,这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侦知他的生活年代。
张继有個好朋友叫皇甫冉,皇甫冉的生卒时间为公元716年~公元769年,与著名诗人杜甫和边塞诗人岑参的生活年代大致相同。皇甫冉为天宝年间(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的进士,曾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居左拾遗、右补阙。
从古至今,做“京漂”都不易。比如,白居易老师初到京城长安时,就被人泼了冷水。白居易16岁时,从江南来到长安谋求发展,他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著作郎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
等他翻看白居易的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才马上连声叫好,并说:“好诗!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后来,顾况经常向人推送白居易的诗作,白居易的诗名慢慢传开了,最终在长安有了安居之所。
张继却漂得不易,从老家来到京城,为的就是谋个一官半职。但张继为人孤傲,不屑巴结权贵,所以一直不被人发现。这种际遇,他在《感怀》一诗中就有无奈地慨叹: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来长安好几年了,连人家王公贵族家的大门儿朝哪儿都不知道。这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失败”的京漂儿。
做了两年京漂了后,长安也呆不下去了,因为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占领了洛阳,又直逼长安,两京不保,连皇帝和他的后妃们,都识趣地仓皇逃离了京城了,张继也只有逃离京城。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张继也乘船南下,开始了他的江南流寓之旅。由此,他与枫桥才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安史之乱持续了整整八年。期间,张继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他游历过大江南北,但真正让他扬名的,还是他流寓吴越的那段岁月。历史没有记清楚具体哪一年,他来到苏州,在某个悲凉的秋夜,张继乘船来到枫桥下,听着不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孤寂而辽远,夜不成眠的张继,想起自己失意的青春,国家凋敝的景象,以及百姓悲苦的流离,不禁愁绪郁结,吟出了那首闻名千古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因为一首《枫桥夜泊》,从此让他和寒山寺、和枫桥、和苏州,再也分不开了。
在当时,一首短短的《枫桥夜泊》不足以让张继扬名立万,因为,当时的优秀诗人太多,他的声名不可能一夜“爆红”,所以,张继的人生之路还得一步步地慢慢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张继去世后,他的《枫桥夜泊》才慢慢被人记起。张继的《枫桥夜泊》最早被人发掘的,是个叫高仲武的人。其实,高仲武与张继一样,也是个生卒年不详的落魄文人,他的写作能力虽然不佳,但是,他却是个眼光独到的编辑家,是他发现了张继的才华,并大力宣传,以至流传后世。
枫桥之于张继,张继之于寒山寺,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枫桥夜泊》,我们可能不会知道张继是谁。同样,如果没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张继用他的一夜无眠,给了我们一个千年不倦的吟诵。虽然,他在大唐诗坛上只是一闪而过,但是,他却我们留下许多遐想的空间。
其实,每个诗人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就像我们身边所有的亲人一样,大家迟早是要分开的。而张继,陪我们失眠了一个夜晚,然后不见踪影。如果没有《枫桥夜泊》留下来,张继跟历史上的任何过客没区别。就如同平凡的我们,认真地在世界上活过,但没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