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以虎为主题的情节探究(看北斗信仰在水浒传中的投射)
水浒传以虎为主题的情节探究(看北斗信仰在水浒传中的投射)这一“草蛇灰线”的伏笔一直隐藏到第十五回“七星聚义”,才又重新显现。但自从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之后,这108个星宿便散落人间,不再提及,故事也从魔幻主义一举转入现实主义,不仅使人奇怪,“星星都到哪里去了”?梁山百八将,“上应天星”,天罡、地煞在道教中都属于北斗从星。北斗信仰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星辰崇拜,早在64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用蚌壳和人骨摆设的北斗,可知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北斗崇拜。道教更是奉北斗为人神之主宰。
中国古代自有一套星相命理学说,认为天上星辰的运转都会对应地上的人事变化,或凶或吉,或旱或涝,甚至主宰战事的胜败,国家的兴衰。
比如,《汉书·天文志》中说:“五星不失行,则年谷丰昌。”
《史记》中亦有大量“荧惑守心”,“太白经天”等等星相变化,对国家政治产生影响的记载。
古人眼中,天下兴亡,都与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动有关。
梁山百八将,“上应天星”,天罡、地煞在道教中都属于北斗从星。
北斗信仰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星辰崇拜,早在64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用蚌壳和人骨摆设的北斗,可知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北斗崇拜。
道教更是奉北斗为人神之主宰。
但自从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之后,这108个星宿便散落人间,不再提及,故事也从魔幻主义一举转入现实主义,不仅使人奇怪,“星星都到哪里去了”?
这一“草蛇灰线”的伏笔一直隐藏到第十五回“七星聚义”,才又重新显现。
今天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玉皇殿前,有七颗古樟树,树龄七百多年,按北斗七星状排列,称为“七星古樟”
作为“水浒”故事的起点整个水浒故事的起点,不是东京城高俅发迹,不是不知所踪的王进私走延安府,不是第一颗出现的天罡星九纹龙史进大闹史家村,也不是落魄秀才王伦在梁山泊创立基业,而是直到东溪村“七星聚义”,属于“水浒”的传奇才正式拉开帷幕。
“七星聚义”,是真正意义上“上应天星”的聚合,由上天通过一个梦向托塔天王晁盖传递了信息。
1、第一次“聚义”
《水浒传》全书中一共出现三次“聚义”,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三大阶段:
郓城东溪村七星聚义在山脚,是肇始,从此开启了集团性与官方对抗的进程,有了第一次大败官军,此后每次聚义都会引发更大规模与官方的对抗;
江州白龙庙小聚义在水边,是书腰,恰逢宋江正式上山,全书的叙事从以个人为主的传奇故事转入以群体为主的战争故事,“大破无为军”是第二次以集团的形式打败官方;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在山顶,是高潮,水泊梁山事业达到顶峰,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对官方的战斗力也达到顶点,但随后便急转直下,走向下坡,直至消亡。
2、第一个“梦”
《水浒传》中提到的“梦”一共有十四次(按百回本,百二十回中还有李逵梦闹天池,琼英梦中学飞石等,此处不计)。
其中涉及宋江的有八次,包括晁盖、张顺死后托梦给他,他死后托梦给吴用、花荣,两次梦到九天玄女,征方腊时两次梦中受到龙神邵俊相助。
此外,还有武松梦到哥哥武大的冤魂。
另有两处隐晦的梦:郝思文的母亲梦见井木犴,刘梦龙的母亲梦见黑龙。
全书的最后,则是宋徽宗与宿太尉分别梦游梁山泊。
北斗与二十八宿
东溪村聚义,也源于晁盖的一个梦:
梦见北斗七星坠在自家的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
这是《水浒传》中写到的第一个梦。
此梦最特别之处在于:梦里没有人,只有七颗星。
所谓“应天垂梦”,指这是一个由上天托来的梦,传递了上天的旨意。
金圣叹批语,亦说此梦是“一部大书提纲挈领之处”。
3、第一次“替天行道”
《水浒传》中第一次出现梁山泊的纲领性口号“替天行道”四个字,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在还道村由九天玄女向宋江说出,而恰是第十九回林冲火并王伦,晁盖小夺泊之后:
林冲言无数句,话不一席,有分教:聚义厅上,列三十六员天上星辰;断金亭前,摆七十二位世间豪杰。正是:替天行道人将至,仗义疏财汉便来。
“替天行道”正是上天的旨意,“七星聚义”以及随后的“智取生辰纲”便是天罡、地煞承接天命的第一次表现。
全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相传由太上老君下凡宣讲
“北斗九星少一”的隐喻晁盖梦见北斗星下凡,而且少了一颗,这显然是个隐喻。
对于化作白光离去的那颗星,吴用当时认为,指的是“智取生辰纲”事件的第八人:白胜。
晁盖道:“黄泥冈东十里路,地名安乐村,有一个闲汉,叫做白日鼠白胜,也曾来投奔我,我曾赍助他盘缠。”吴用道:“北斗上白光,莫不是应在这人?自有用他处。”
表面上看,白胜姓“白”,恰对应了“白光”。
可联系后面的故事看来,吴用的说法并不准确。
晁盖也曾经误以为北斗下凡是个吉兆:
我想星照本家,安得不利?
但是,“北斗注死,南斗注生”,诸葛亮临终前就曾祈禳北斗,期盼延寿,可惜被魏延闯入,误踏主灯,没能成功。
最终,那道化为白光而去的,恰恰是晁盖本人。
西安八仙宫九皇会宣传图
在道教、古天文学及民间信仰中,北斗其实有九颗星:由七颗主星加外辅、内弼两颗暗星构成。
北斗九星在中医中对应人的九窍,在道教中对应九皇,每年九月初一到初九是北斗九皇诞。
可参见《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开头,管辂泄露天机救赵颜的故事。
赵颜得到管辂的指点,到南山见到北斗、南斗两仙,乞得九十九年的寿命。回来后,赵颜问道:
颜曰:“吾闻北斗九星,何止一人?”辂曰:“散而为九,合而为一也。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今已添注寿算,子复何忧?”
北斗九星的另一称呼。又有说法,九星是七星加天皇、紫薇二星
现在来看整个“智取生辰纲”的行动,实际上是由九个人合力完成的,七人在明处,是打劫的主体,两人在暗处,起辅助的作用:
除了参加聚义的七人,另有一个白胜,最后一个就是来通风报信的宋江。
没有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的举动,生辰纲就不算最终打劫成功。
宋江上应天魁星。
北斗前四星称为“魁”,后三星称为“杓”,天魁星恰是北斗中第一星的名称。
而“智取生辰纲”的九人当中,除了晁盖提前身亡,其余八人后来都入了天罡、地煞。
由此可知,晁盖之死亦属天意——
从书中登场的那一刻起,上天已经在梦中向他揭示了自己后来的命运。
北斗九皇,是秦汉以来北斗神格化的反映 北京白云观藏画
北斗注死,天罡、地煞亦是主凶杀之星。
斗星下凡东溪村,聚起九人,牵扯出天魁星宋江现身,从此“天罡地煞,来寻际会风云;水浒寨中,去聚纵横人马。”
这一条隐线结构,勾连起首回洪太尉误走妖魔,以及中间高潮部分的大聚义、排座次,再到最后一回,靖忠庙里众星归神,可视为《水浒传》书中连绵伏笔当中的第一处关锁。
#水浒传#
#北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