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灾情中的青年逆行者(逆行中的林业人)

灾情中的青年逆行者(逆行中的林业人)自始至终接受的父爱和教育就是:只有好好地学习,才可以走出大山,走出贫困的自己。像鸿浩,尽管飞得孤单,却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和远方。妈妈又说,幸好那时春暖花开,人间四月,不然指不定就冻死或饿死在那交通无望的山窝窝里了。塞罕坝精神,不只属于塞罕坝人,它更属于我们全体的林业人。这精神,是向山而行的拼搏和坚持;这精神,是向树而立的身影和丰碑。妈妈说,我生在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生在一个山大沟深的茅草庵里,这地方叫包家沟。妈妈还说,接生我的是她一起的同事,住着同样的茅草庵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伟大的延安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伟大的长征精神。

白衣铠甲,援鄂千里,这是伟大的抗疫精神。

给我三代人的青春和热血,我定还你一座“美丽的高岭”,这是伟大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不只属于塞罕坝人,它更属于我们全体的林业人。这精神,是向山而行的拼搏和坚持;这精神,是向树而立的身影和丰碑。

妈妈说,我生在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生在一个山大沟深的茅草庵里,这地方叫包家沟。

妈妈还说,接生我的是她一起的同事,住着同样的茅草庵子。

妈妈又说,幸好那时春暖花开,人间四月,不然指不定就冻死或饿死在那交通无望的山窝窝里了。

自始至终接受的父爱和教育就是:只有好好地学习,才可以走出大山,走出贫困的自己。像鸿浩,尽管飞得孤单,却能拥有自己的天空和远方。

所以,即使离城市很远,我的父亲也要拼尽全力送我去读天水的县一中。

所以,即使翻山越岭,我的父亲也会去捡拾一架子车一架子车的烧柴,然后托运输木材的司机捎给我的老师。

所以,即使省吃俭用,我的父亲也会把很大的白面锅盔(大饼的一种)和一大瓶的泡菜塞进我的书包里。我会省着吃上十天半月,如果霉了,就用水洗洗再吃。泡菜,是我住校生活时舌尖上的美食,以至于到今天我一直坚持自己弄泡菜吃。

天水县一中求学的那段日子,没有交通,也没有可折腾的路费,所以,都是每个假期才能兴高采烈地回家,回到父亲的山里,父亲的林场里。

每次回家,父亲的山都在变绿、变好。

比如夏天,每个依山傍水的地方,都会有许多蝴蝶天女散花一般地飞。徐徐地飞,低低地飞,无忧无虑地飞。

一次,我告诉父亲:我在鹞子沟口的野花丛中,发现一只穿着碎花衣裳的大蝴蝶,它一直香香地、近近地绕着我飞,但我却怎么也抓不住它,直到不舍地看着它飞走。说着说着自己就眼泪花花的。父亲摸摸我的头,像是安慰:“如果你喜欢一只蝴蝶,千万不要去追它,因为你追不上它。你应该去种花种草,待到春暖花开,蝴蝶自然会飞回来。即使你喜欢的那只碎花衣裳的蝴蝶没有再飞回来,但你有了这些花草和雨露阳光,其他的蝴蝶就会飞回来,它们更好更漂亮。生活如此,事业也如此。”

是的,我的父亲做到了。

父亲的这席话,一直像一段美好的花语留在我心,影响着我对梦想和命运的抉择。以至于我在报高考志愿时,都没听进去父亲“医者医人 文者医心”的劝导,依旧我行我素地选择了林业院校。

我努力了,但我没有如父愿走出被父亲深耕着的大山。

毕业那天,我选择回到天水,回到父亲的小陇山。那个政工科的冯科长给我5个林场让选,我去了最偏远的云坪林场,并且一待就是18年。

那时的青春,是可以挥霍和志存高远的。

那时的自己,要一年半载才能回家一趟的。

从公路走,途中得换乘四五次。而两当县城到林场的十几公里土路,仅有私人的那种敞篷三轮蹦蹦车在时有时无地跑着。车厢里摆着三四排长条的木凳,我们就拥挤在上面。车一发动,就七上八下地、蓬头垢面地、提心吊胆地在悬崖峭壁的山路弯弯里颠着,感觉随时都有可能将自己倒进路边浩荡的嘉陵江里喂鱼去。

从铁路走,得乘宝成线上那趟广元至宝鸡的绿皮小慢车,但无论如何都得在宝鸡住一晚才能换乘到天水的家,费用和时间都是大大的浪费。

其实,小陇山的林场职工,都是生活和工作中的逆行者,他们背井离乡,住场为家。

他们耐得住寂寞,也扛得住风雨。

他们拓荒山,植新绿,净蓝天。

他们战天,斗地。

比如几天前的那场暴风雨。立远林区遭遇山体滑坡、道路坍塌;党川林区遭遇桥涵毁损、河道阻塞。几乎是一夜之间,小陇山全林区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单位财产遭遇严重损失,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小陇山林区干部职工紧急行动,逆风雨而上,迅速投身到抗洪救灾的战斗中。

在党川,桥涵抢修本是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但我们没有等靠要,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职工赶赴现场,被暴雨阻断了交通的夏家坪森林经营管理所全体职工,更是摸爬滚打、翻山越岭地赶到了修桥现场。

搬运石头和土方的、扛着沙袋和水泥的,铺设桥面和路基的,修筑桥墩和护栏的……党旗飘扬的地方,党员干部就在;团旗飘扬的地方,团员青年都在;国旗飘扬的地方,职工群众就在。实在太饿了,就简单吃两口方便面继续干。

灾情中的青年逆行者(逆行中的林业人)(1)

经过一天的连续奋战,终于赶在天黑前将水毁桥梁修通。

看看眼前这座重新焕发生机的林区桥梁,再看看身边大国工匠一样存在着的身穿迷彩服和红马甲的林业职工,一种自豪和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我们一直在渴望岁月静好,祈祷山河无恙和国泰民安。但在林场,在山区,一年四季都有可能遭遇这样那样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勇敢的小陇山人像逢山造林一样,也逢山修路;像逢水浇灌一样,也逢水架桥。于是,我们这些逆行中的林业人,用初心和使命让青山长青,绿水长绿,蓝天长蓝。

2021年10月9日 甘肃天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