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价虚高:带来第五次单身危机
二手房价虚高:带来第五次单身危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失衡,造成适婚年龄段男女比例失调,适婚年龄段的男性人数大大高于适婚年龄段的女性人数,导致女性人口紧缺。但另一方面,从上海婚介协会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大城市里,男女失衡特别是单身女性的相对过剩,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程度。而比数字失衡更严重的,是结构性的不平衡。婚恋网站珍爱网发布的《2016 年单身人群现状系列报告》表明,2016年深圳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为15920元,北京为14900元,上海为12065元,广州为8975元。而同期的住房均价,深圳是61600元每平方,北京突破6万元大关,上海内环均价超过8.7万,广州均价也突破2万。所谓均价,就是远郊区和市区拉平价格后的数字,真实市场行情是北京上海看得过去的房子,单价基本都超过10万元。相比之下,单身女性对男性的收入要求真的是低到不能再低了,小半年工资才够买一平方米的住房。
一则2013年的旧闻,最近又成为社交网络的热点话题:上海市婚介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各婚介所登记在册的单身男女比例,基本稳定在1:4左右。一些情绪激昂的人由此得出结论:剩女潮原来是真的!
这个数据是近年来首次由官方披露的城市剩男剩女大数据,和人们经常听到的“男性光棍3000万”截然不同。之所以又成为社会热点,是因为又一波的单身浪潮又来了,而影响婚姻的最大因素房价,又比2013年翻了一番。
中国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影响所致;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
目前,我国单身人数近2亿,其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婚恋交友需求庞大。同时,伴随着离婚率的持续增长,二次婚恋需求也将持续扩大。造成单身人口越来越多的原因有5个,包括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择偶经济要求也越来越高。
婚恋网站珍爱网发布的《2016 年单身人群现状系列报告》表明,2016年深圳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为15920元,北京为14900元,上海为12065元,广州为8975元。
而同期的住房均价,深圳是61600元每平方,北京突破6万元大关,上海内环均价超过8.7万,广州均价也突破2万。
所谓均价,就是远郊区和市区拉平价格后的数字,真实市场行情是北京上海看得过去的房子,单价基本都超过10万元。相比之下,单身女性对男性的收入要求真的是低到不能再低了,小半年工资才够买一平方米的住房。
而比数字失衡更严重的,是结构性的不平衡。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失衡,造成适婚年龄段男女比例失调,适婚年龄段的男性人数大大高于适婚年龄段的女性人数,导致女性人口紧缺。但另一方面,从上海婚介协会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大城市里,男女失衡特别是单身女性的相对过剩,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程度。
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也可能会带来高素质女性单身比例的加大。《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 年研究生中20-29岁年龄组的女性人数,已经超过男性,新入学的研究生中以女性为主。教育部公布的统计资料也显示,无论是全日制本科,还是硕士研究生、成人本专科、网络本科,女生的比例都已经超过男生。
这种由高学历和高收入带来的男性女性婚姻错配,最大的挑战是难以在短期内缓解。根据中国传统的习俗,“女嫁男”一般很难接受比自己社会阶层更低的,而“男娶女”却可以忽视一些阶层条件只注重女性的年龄或容貌。对于拥有高学历的女性来说,年龄增长和候选配偶减少,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深圳,已经有婚嫁黄金期的女性,打出了“我的爱情值几个平方”的口号,既是对当下高房价的讽刺,但也是对爱情市场的一个现实考量。
一个适龄女子,她必然要考虑男方承担高房价的经济能力。而这,就给男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承担不起高房价的男性,很可能会放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二线城市购房成家的努力,选择回三四线城市。而一旦这样的案例普遍发生,无疑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单身女性,可选择面就大大减少了。而女性在婚姻市场相对主动的竞争优势,又不会轻易放弃大城市的发展机会,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上海婚介行业男女比例1:4的尴尬局面。
此外,珍爱网的数据还显示,月平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8000 元的单身群体里,单身女性人数多于单身男性。
一线城市中,经济独立的单身女性日益增多,择偶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女性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高,但也是需要寻求解决方案的婚恋挑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