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芷江散记北望明山:芷江散记北望明山

芷江散记北望明山:芷江散记北望明山告别胡杨、离开明清老坑,再上行便来到遇仙桥。这是一座架在溪涧上的单孔石拱桥,桥虽小,但周边景色不错。发春水时,林泉趵突,汇流挤进桥孔,喷涌而出,冲过巨石绝壁,跌落断崖,飞花溅玉、声震山谷。此地是传说中能碰到神仙机率最高的地方,什么朝廷官员骑马朝明山,到这里路陡难行,遇一白髯老翁给马喂了几口神仙水,便飞马上明山;什么真武大帝施仙药,妙手回春等神话传说都出自遇仙桥。明山脚下的十万坪侗寨住着一位高人,用芷江的话讲“能在岩脑壳上雕花”,他就是沅州石雕的省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胡杨。这胡大师四十出头、精精瘦瘦、沉默寡言,初接触时甚至感觉有些木讷。可一旦他坐到“紫袍玉带石”前,就像换了一个人,目光专注,下刀如神。他所创作的石雕作品,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上明山有两条主道,一条是近几十年修的公路,一条是千年古道。公路快捷,但登山稍显无趣。古道幽幽,领略一路风光、捡拾一路故事,定会是一次惬意的步游体验。从

明山在芷江人心目中是怎样的存在?高山仰止?似乎亲近多于敬畏;绝壁千仞?好像平和多于险峻。它就是老家的后山,无论你在与不在,一直站在那里。在家时,你可能忽略它的存在;一旦远足,又会勾连你家山回望的不舍情怀。

芷江人说起自家的风光,津津乐道的就是“沅州八景”,其中首推的便是“明山叠翠”。你如站在南北大街或潕水岸边朝北远望,明山如巨幅画屏,高悬天宇。挂在街的尽头,山色含黛满城翠;立在江之上游,潕水拖蓝一湖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明山能在历史上名传周边数省,自然少不得神游仙踪的传说。早在宋代以前,明山就有寺庙存在。北宋熙宁5 年,芷江峒酋田元猛起事,控制懿州(今芷江)。北宋熙宁6 年,中书检正官章惇率部前来征讨,攻城受阻,便上明山朝拜。章惇夜宿明山,小山风一吹,昏昏然睡去。此时,“送梦贤神”闪亮登场,如此这般梦授机宜。章惇下山后,依计而行,果然破城。捷报传至京城,宋神宗大喜,封明山神为“顺应侯”,敕建顺天祠。神仙送梦,封山为侯,无非是朝廷对蛮夷剿抚并用的惯用策略。但这办法倒也实用,三月三朝明山从此成为湘黔边界信众顶礼膜拜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

芷江散记北望明山:芷江散记北望明山(1)

三月三朝明山

上明山有两条主道,一条是近几十年修的公路,一条是千年古道。公路快捷,但登山稍显无趣。古道幽幽,领略一路风光、捡拾一路故事,定会是一次惬意的步游体验。

从拦门坳上行, 遇一条沟渠从十万坪水库绕山而来。沿渠走过一面刀劈一般的石壁,可见一股清亮的山泉从一滩紫色的碎石块上流过,然后汇入沟渠。扒开灌木丛趟水而进,有一苔藓藤蔓爬附的石场,这便是开采明山石的明清老坑。说起明山石,可是芷江的宝贝。此石以沉稳的紫色为主体,白色的花纹在其中延伸,似条条玉带飘在紫色长袍、故又美其名“紫袍玉带石”。

紫袍玉带石质地细腻、温润如玉,色彩华丽高贵,暗合“紫气东来”吉祥之意。据史载,以紫袍玉带石雕刻的明山石雕,始于南宋,盛于明清,是进献皇宫的贡品。2014年,沅洲石雕(明山石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明山脚下的十万坪侗寨住着一位高人,用芷江的话讲“能在岩脑壳上雕花”,他就是沅州石雕的省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胡杨。这胡大师四十出头、精精瘦瘦、沉默寡言,初接触时甚至感觉有些木讷。可一旦他坐到“紫袍玉带石”前,就像换了一个人,目光专注,下刀如神。他所创作的石雕作品,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

告别胡杨、离开明清老坑,再上行便来到遇仙桥。这是一座架在溪涧上的单孔石拱桥,桥虽小,但周边景色不错。发春水时,林泉趵突,汇流挤进桥孔,喷涌而出,冲过巨石绝壁,跌落断崖,飞花溅玉、声震山谷。此地是传说中能碰到神仙机率最高的地方,什么朝廷官员骑马朝明山,到这里路陡难行,遇一白髯老翁给马喂了几口神仙水,便飞马上明山;什么真武大帝施仙药,妙手回春等神话传说都出自遇仙桥。

明山古道保存最好、风景最美的地方,是位于一天门和二天门之间的马鬃岭。这是一道在山谷之间隆起的斜上山脊,顺着山脊是一片杉树和松树混杂的森林。山风吹来,松涛呼啸、丛林狂舞,如仙鬃飘飞、万马奔腾,故得名“马鬃岭”。远上寒山石径斜,马鬃岭古道全用明山青石铺就,依山势或缓或斜或陡穿林而上。石阶经过数百年的大脚搓磨,光滑平整,坚固如初。上明山通了公路后,明山古道人迹罕至,石阶盖了一层杉木刺和松针,踩在上面,软绵滑溜,有点像跳太空舞一样的“神仙步”。炎炎夏日是上马鬃岭的最佳季节,当你爬前一段山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时候,一钻进马鬃岭顿觉神清气爽、暑气全无。沿路古树参天、遮天蔽日,你斜靠清凉的石阶小憩,隐约听到松涛由远及近传送过来,那声响越过头顶,落下满枕松风。悠然欲睡时,你仿佛看到一樵夫踏歌而来:“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待你醒来,才知是“烂柯一梦”,自己正靠在枯倒路边的一棵古松上,享受了一把“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神仙日子”。

芷江散记北望明山:芷江散记北望明山(2)

明山观

出了马鬃岭、登上二天门,前行不远就来到了峰顶的明山观。历史悠久的明山观在解放初期被一场大火焚毁,现在的建筑是近几十年所建,仅大门和大殿之间的一道数十米石墙为历史遗存,默默向过往香客讲述这座千年道观的前世今生。

明山不明,一年四季都有云雾蒸腾。春雾如国画留白,在山峰之间的深壑恣意泼洒,或在林海深处烟笼轻纱,自然天成一幅幅水墨丹青;夏日云海最为壮观,时而云蒸霞蔚、烟波浩渺,时而云开万朵,满山飘浮;秋高气爽,“山岚过野红”,如玉带缠彩腰、白练舞翠谷;冬季山上气温低于山脚,水气上升后在峰顶凝成团雾,明山如戴了一顶白色绒帽,氤氲之气向天空弥漫升腾。

明山四季分明,景色也各不相同,春华夏绿秋艳冬白。明山春花以杜鹃和野樱最为抢眼,明山杜鹃多生长在高坎或岩缝间,淡紫色花瓣黄色花蕊,一开就是花团锦簇一大蓬,就像散落在万绿丛中的片片彩霞。明山野樱平常隐于山林,春风吹来,米粒般大小的花蕾竞相绽放,仿佛一夜之间,漫山遍野千树万树银花开。

夏日的明山是绿色的海洋,万木蓬盛,群峰竞秀,这也是观赏“明山叠翠”的最好季节。

芷江散记北望明山:芷江散记北望明山(3)

明山秋色

深秋和初冬的明山,色彩斑斓。明山口的秋叶最为红艳,至十万坪,又加进了银杏的金黄和秋竹的浅黄。再往上,红黄犹如漫色一般,逐渐浸进绿林,直至山顶,深绿成为稳定的主色调。

明山气温降到零度以下,一般要等到年头岁尾的隆冬。此时,你如穿过明山顶的牌坊,犹如穿越时光隧道,突然闯进一个童话般的冰雪世界。树叶凝结成晶亮的冰片,寒风吹过,叮铃作响;杉树和松树被冰冻塑成各种造型,有的弯如拱门、有的野马飞奔、有的剑指苍穹、有的怪兽斗狠......仰望明山观,门前玉树琼枝、斗拱朔风飞雪、堂前冰挂垂檐,宛如冰雕玉砌的天外仙宫。

明山的夜颇有明月清风的空灵。记得10多年前,城郊的电视差转台搬迁至明山,旁边开了一家广电山庄。一个月白风清的秋夜,笔者与岸兄、卫华等人应山庄老板之邀夜上明山,在山顶铁塔下摆上一桌,举杯邀月、对酒当歌。酒酣之际,老板乘兴请善对的岸兄为山庄大门拟联。岸兄沉思了一会,连饮数杯后,微醺吟诵:塔峙苍穹邀日月,楼悬翠黛话春秋。众人一听,齐声叫好。笔者说可否把“话春秋”改为“问春秋”?岸兄击掌称:“话”改“问”甚妙。“话春秋”说的是俗事,“问春秋”就有“今夕是何年”的“仙味”了。

那一夜,明山的月色格外清朗,我们听着涛声,沐着山风,步入了把酒临风、宠辱皆忘的境地......(作者 田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