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在老家牺牲,杨开慧在老家牺牲
杨开慧在老家牺牲,杨开慧在老家牺牲1891年4月21日,杨昌济在长沙板仓下屋出生,祖辈都是读书人,是名正言顺的书香门第。而他也自然承袭家中传统,考取功名。这一切要从毛主席远去长沙求学时说起!甚至在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病重之际,主席都拿出为数不多的稿费,竭力救治。如此情深义重的人,古往今来堪称少数。要问其中原因,不止因为毛主席是杨家的女婿,还因为杨家对他有教养之恩。毛主席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30年,在中央苏区的毛主席突然收到从家乡韶山传来的秘密情报,上面写道,杨开慧已经牺牲。主席看到后呆愣许久,含着眼泪说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在那段艰难岁月中,杨开慧与毛主席相识相爱,是一对情比金坚的革命伴侣。他们的爱情故事既凄婉动人,又荡气回肠,但无法相守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
毛主席
这也给毛主席留下终身的遗憾。因此,他才会对杨家多加关照。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段没有血缘关系的感情羁绊,却足足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甚至在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病重之际,主席都拿出为数不多的稿费,竭力救治。如此情深义重的人,古往今来堪称少数。
要问其中原因,不止因为毛主席是杨家的女婿,还因为杨家对他有教养之恩。
毛主席
这一切要从毛主席远去长沙求学时说起!
人生的“第一位贵人”1891年4月21日,杨昌济在长沙板仓下屋出生,祖辈都是读书人,是名正言顺的书香门第。而他也自然承袭家中传统,考取功名。
可惜,杨家父母相继病逝,独留下一人,无以为继,只能暂时放弃仕途发展的道路,在家中设馆教徒,勉强维持生计。
杨昌济
不过,生逢乱世,有志之士又如何安心苟活呢!尤其是甲午战争爆发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致使泱泱大国,满目苍夷。他决心加入革命。
当时,湖南集结着很多想要维新变法的志士,有谭嗣同、唐才常等人。而杨昌济也自然而然地加入其中,寻求救国道路。
谭嗣同
可惜,以传统思想改革无法完成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伴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让他渐渐明了:只有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才能掀起一场彻底的改革运动。
因此,杨昌济果断放弃在国内一切,先后留学英国和日本。
西方的先进文化与发展,让他看到希望,但是,他也逐渐明白,光靠口号并不能成为强国,唯有整体提高国民素质,才能带领整个社会进步。
向振熙
1913年春天,杨昌济获得文学学位,学成归国,与妻子向振熙结婚。当时,湖南督军亲自邀请,希望他能担任教育司司长一职,并提出会有丰厚的俸禄。
然而,杨昌济却毅然决然地拒绝,说:“从政治上求变,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成效虽快,却会半途而废,而从教育上求变,则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成效慢,却能够持久,因此,我选择从教育开始。”
袁世凯
彼时的他已经颇有革命思想,而且还结交了诸多革命友人。在作出众多贡献的同时,也付出过牺牲。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并大肆迫害革命人士。而杨昌济的好友杨德麟惨遭毒手,他得知后,仰天痛苦地呼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杨昌济清楚自己无权无势,根本无法与军阀对抗。因此,他希望能有一位“救世主”出现,带领底层人民结成阵营,勇敢地发起反抗。
图源网络
正在这时,一名湖南伢子进入杨昌济的视线……
1914年2月,此时的杨昌济已经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中任教多年,这天,他像往常一样前去学校上课,走到校门口时,看到一名身着长衫的学生,正好奇地左顾右盼。
杨昌济好奇地问:“你是这里的学生吗?怎么不进去上课?”
毛主席(画像)
“我是原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学生,合并后来这里上课,有些陌生。”
杨昌济上下打量着这名梳着西方发型的男孩,说:“你是哪个班的?跟我走,我带你找教师。”
这是杨昌济与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但是,彼时的他们都不清楚,未来的命运会纠葛在一起。
毛主席
因为杨昌济的教书方式上既有传统文学上的知行合一,也有西方思想的教育。再加上课堂方式抑扬顿挫,非常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他的课堂上总是座无虚席,名声极好。
而毛主席也非常喜欢听杨昌济的课,再加上之前的偶遇,渐渐地熟络起来。每当下课的时候,他们都会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有文学,也有对民族未来的畅谈。
图源网络
在学校特立独行的毛主席,却在杨昌济这里成为难得人才。他曾在日记中对主席作出过评价:
“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
而对于毛主席而言,杨昌济极具深邃与魅力的思想教育,令他向往,而平易近人与诲人不倦的教学风格,也让他格外尊敬与敬佩。
右三毛主席
一次突发事件,彻底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
1915年6月,学校的告示栏中张贴着告示,上面是关于缴纳学杂费的通知。
要知道,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起初是一所免费学校,众多贫穷人家的孩子可以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学校读书。因此,昂贵的学费是每个学生无法承担的重负。
毛主席(画像)
一时间,学生中议论纷纷,有人猜想应该是恶作剧。直到老师正式通知,他们才确定,之后便陷入绝望。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展开调查,才发现是校长张干唯利是图,擅自向省政府提建议。一时间,学校之间掀起一阵“反张干”的浪潮,而主席表示:“我们声讨的内容,是他没有尽到校长的职责。”
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还写下《驱张宣言》,连夜油印上千份,并分发给各个抗议学生,进行分发。
然而,这篇文章很快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张干也注意到对自己的不满言论,他对学生进行威逼利诱后,最终锁定了毛主席。
张干决定,开除主席,以儆效尤。但是,对于他的所作所为,学校内的老师们早已经有了怨言,尤其是杨昌济,更是不允许自己的爱徒遭受不白之冤。
张干
因此,在众多老师的强烈谴责与反对下,毛主席最终没有退学。而省政府也清楚学生们的情绪,决定将张干调离校长一职,才最终平息了抗议。
毛主席得知是杨昌济老师力保自己后,主动上门致谢。而后,他与友人蔡和森经常聚在杨家,进行新思想的讨论。也正是这个时候,结识杨昌济的长女杨开慧,逐渐培养了感情。
可以说,毛主席与杨昌济的感情犹如父子,而他与杨家更是交往密切,算得上自己的第二个家。
毛主席
可惜,这样温馨的时刻并没有持续太久,也让毛主席尝尽了生离死别。
革命奋斗所作出的牺牲1918年,杨昌济转到北大任职,而毛主席在不久后,为新学会成员募集赴法留学的学费,也前去北平进行勤工俭学。
图源网络
当时,杨昌济再次出手相助,帮助主席找到一份在北大图书馆担任管理员的工作。而后依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主席经常到杨家所在的地安门豆腐池胡同9号,与杨开慧的感情越发亲密。
19119年12月,毛主席前往上海,送别蔡和森等人前去法国留学。在此过程中,他经常与杨开慧互通信件,其称呼是一个“霞”,而杨开慧也称呼主席为“润”。
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的合照
不过,就在毛主席与杨开慧准备商谈结婚事宜时,杨昌济却突然病逝在北京德国医院。主席得知噩耗后,立即赶往医院,积极准备后事。
值得一提的是,杨昌济在病入膏肓的最后关头,曾给挚友章士钊写信,提到:“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其“二子”分别是蔡和森与毛主席。可见其对主席寄予厚望。
毛主席与杨开慧(画像)
当杨昌济在长沙老家落叶归根后,毛主席与杨开慧的婚事也正式提上日程。当时的主席不仅抱有对杨开慧的爱意,更有照顾恩师一家的重托。
1920年冬天,杨开慧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毛主席所任职的小学教师宿舍中。在甜蜜又短暂的时光中,他们生下三个儿子,其长子毛岸英在建国后英勇捐躯,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杨开慧与毛主席
那时,杨开慧不仅是主席的妻子,也是最亲密的战友。他们一同为革命忙碌着,许下终生相守的的约定,但是,世事无常,简单的心愿却无法实现。
1927年4月,毛主席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出生后,主席匆匆到医院看望产后的杨开慧。然而,彼时国民党反动派肆意发动“反革命政变”,抓捕共产党人士,他们不得不分离。
后来,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走上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道路。但是,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却引起反动军阀的注意,列出巨额悬赏金额,抓捕主席与朱德等人。
杨开慧(画像)
作为毛主席的妻子,中共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杨开慧也出现在敌人的抓捕名单中。她四处躲藏,但依旧在板仓老家落入敌人的圈套中,被捕入狱。
起初,湖南军阀何键迫于各种压力,不敢对杨开慧实施酷刑,只是游说,希望杨开慧能提供关于我党的情报。
不过,对于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开慧始终没有屈服。何健气急败坏,再次提出:“如果你愿意登报表示你与毛泽东的婚姻关系解除,我可以考虑放你一命。”
何键
杨开慧依旧倔强地坚持原则,说:“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当时,湖南中共地委得知毛主席的妻子与孩子被国民党抓捕后,一直千方百计地寻找解救的方案。但是,何键见撬不开杨开慧的嘴,再加上蒋介石的压力,决定痛下杀手。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牺牲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给毛主席带来巨大的悲痛。
图源网络
然而,革命正进行到关键时刻,主席只能暂时放下个人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挂念。
无法斩断的恩情与联系养母向振熙早早地得知女儿杨开慧去世的消息,但是,她不得不强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护送毛岸英等三个外孙的离开。之后,她便生活在板仓,等待黎明到来的时刻。
图源网络
1949年,长沙解放,工农红军陆陆续续进城,向振熙看到后泪流满面,忍不住地问:“润之在哪里?岸英他们又在哪里呢?”
杨开智明白母亲的担忧,给中央写信寻找毛主席的下落。而得知师母安好的消息后,主席也急匆匆地给老家写信,说:“得知老夫人健在,我感到非常欣慰,以后会有见面的机会。”
可是,建国后国事繁多,毛主席先后让毛岸英与毛岸青回老家探亲。但是,他依旧关注着师母向振熙,不仅每年生日都会送去礼物,还会寄去生活费。
杨开智
1963年,向振熙病逝,毛主席听后默默落泪,嘱托杨开智处理好后事。而后,杨开智与主席的联系也逐渐多了起来。
不过,毛主席从未做过徇私舞弊的事情,即便杨开智三次写信要主席帮忙安排工作,主席也全部拒绝,但是,只要有生活困难方面的问题,主席抽出稿费,全力支持。
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况毛主席与杨开慧在革命时期相濡以沫与同甘共苦,才会有主席与杨家之间无法割舍的感情羁绊。
毛主席
不仅是杨开慧,毛主席还曾在中南海接见过曾经帮助过杨开慧的保姆陈玉英,可见,杨家在主席心中的重要性。
后记毛主席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正是那段弥漫着硝烟战火岁月中感天动地的深情,来之不易也弥足珍贵。如果有来世,希望他们能做一对普通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携手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