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原官职和现在官职:武松打完虎后 县令直接让他当上了
武松原官职和现在官职:武松打完虎后 县令直接让他当上了在他实行的众多削弱各地军权的举措当中,有一条就和"都头"这一职位有关,虽然这里的都头和武都头的意义并不一样,但能从这里窥探出当时武官地位普遍较低这一现象。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经历过唐朝藩镇割据的大乱局的,在深知地方政府佣兵自重会让国家极不稳定这点的情况下,赵匡胤想了各种办法,通过包括"杯酒释兵权"在内的许多政策,来不断地降低地方权力,解散地方兵力。宋朝时期,衙役的主要工作是依据法规抓捕罪犯,维护县衙内的街道治安,保护居民安全,这些职能和今日的公安民警非常类似。将这一点和前面的县级联系起来,武松的职位就有了明确定位。《水浒传》里在阳谷县县衙做衙役的武松的职位放到现在,就相当于公安分局里的刑警大队长,因为在现代,公安分局是区、县级一级的公安机构,所以武都头放到现在最少也是个股级干部。1.宋朝当时特殊的政治形态使得武官官职普遍偏低
按道理来说,在宋朝,都头本来应该是个军队中的官员。地方县令随意调动军队中的小头领本来应该是不合适的,将这一点和前文中涉及到的武松上任后工作闲散,每天定时到县衙报道这点联系到一起,武松的真实职位就有了眉目。
在宋朝,不仅仅只有军队中的都将被叫做都头,在县衙内,作为对英武之人的尊称,有时也会把县衙衙役称为都头。因此,在《水浒传》当中的武都头实际的身份应当就是阳谷县县衙的一名普通衙役。
2.武都头当时的身份对应到今天应该是个什么官?
弄清楚武都头实际上只是身为阳谷县衙役的武松因为其英勇事迹所得到的的尊称后,在得知武松的领导对应的是今天县一级长官的基础上,联系县衙衙役的主要工作职能就可以大致推出武松在现代的职位。
宋朝时期,衙役的主要工作是依据法规抓捕罪犯,维护县衙内的街道治安,保护居民安全,这些职能和今日的公安民警非常类似。将这一点和前面的县级联系起来,武松的职位就有了明确定位。
《水浒传》里在阳谷县县衙做衙役的武松的职位放到现在,就相当于公安分局里的刑警大队长,因为在现代,公安分局是区、县级一级的公安机构,所以武都头放到现在最少也是个股级干部。
三:为何说武松的都头职位换算成现在的官不算小?1.宋朝当时特殊的政治形态使得武官官职普遍偏低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经历过唐朝藩镇割据的大乱局的,在深知地方政府佣兵自重会让国家极不稳定这点的情况下,赵匡胤想了各种办法,通过包括"杯酒释兵权"在内的许多政策,来不断地降低地方权力,解散地方兵力。
在他实行的众多削弱各地军权的举措当中,有一条就和"都头"这一职位有关,虽然这里的都头和武都头的意义并不一样,但能从这里窥探出当时武官地位普遍较低这一现象。
《宋史》中有记载,说"殿前都校以下谓之军职"。因为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武官体系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官员,这种官员虽然还是正常办差,但其却缺少很多正式官员应当有的待遇。
宋朝时期,军队里面的都头是一种武阶官,换句话说,也就是有等级有俸禄但却没有实际执掌的虚衔,当时的都头是没有向上的升迁路径的,他永远都必须要被指挥使压一级。
赵匡胤所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虽然成功让地方的军权不断被中央收归,但同时也让宋朝的职官体系比之其前后的朝代来说尤为复杂。被赵匡胤为了削弱武官职权而强制更改过的职官规定,使得宋朝武官的官职普遍偏低。
在官职被强制压低的情况下,武松所担任的都头,或者说武松在阳谷县担任的衙役一职所掌管的工作范围其实要比正常情况下的衙役所负责的职能要多许多。
2.拥有步兵都头之称的武都头武松
将《水浒传》再仔细读一遍的时候可以发现,武松的职位并不仅仅是都头,他的全程是步兵都头。翻找《水浒传》内其他关于步兵都头这一职位的描述时可发现,步兵都头是个手下有兵有马有武器的领头性人物。
《水浒传》文中有写到:一个山东济州郓城县的步兵都头手下有"二十个使枪的头目,二十个兵。"从这里能看出,衙役两个字肯定不足以概括武松当时所担任的职位。
考虑到武松当时除了基本的擒拿盗贼之外,还需要帮助县令处理包括押送重要物品在内的许多事情,武都头对应到现在的职位应当并不只是一个刑警大队大队长,反而更像是一个县级的公安分局局长。换句话说,在宋朝时期担任步兵都头的武松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县公安局局长。
3.县公安局局长这个官是个什么级别的官?
在没有任何其他兼任的情况下,县级公安局局长是正科级的国家干部。作为一个没有考取过任何功名,只靠打死了一只大老虎就成功担任都头的武松来说,这官职绝对说不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