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儿童什么年龄学舞蹈最好?儿童要不要学舞蹈

儿童什么年龄学舞蹈最好?儿童要不要学舞蹈儿童舞蹈思想内容浅显、易懂,是儿童认知水平能够理解的。儿童舞蹈必须是由儿童直接参与的舞蹈形式。姿态是空间的概念,比如在一个空间里,手的位置是高是低?是左是右?还是身前推、身旁拉?身体的各个部位在哪个空间位置上;节奏是时间的概念,比如刚才说的某一个姿态的变化是一拍还是两拍。节奏不仅仅是音乐节拍变化,也包括动作的节奏变化;表情是情感表达的概念,并不仅仅指面部的表情,而是内心情感的释放。姿态、节奏、表情这三者缺一不可,无论少了哪一个都不能构成舞蹈艺术。少了表情要素,只有姿态和节奏就跟广播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没有了节奏变化仅有姿态,那也就只是各种形体雕塑的堆砌;如果少了姿态要素,节奏和表情也无从依附,舞蹈根本不可能存在。儿童舞蹈的定义儿童舞蹈是由儿童直接参与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适合年龄特点的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儿童舞蹈受儿童正在发

编者按:2020年10月17日,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联联合邀请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桑鲁兵老师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市民朋友们做了一场题为“儿童舞蹈-潜移默化的育人工程”的精彩讲座。

1、舞蹈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


舞蹈的特征与要素

舞蹈是艺术形式的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舞蹈有直觉性、动作性、节奏性和造型性的特征,它还有三个要素:姿态、节奏、表情。

姿态是空间的概念,比如在一个空间里,手的位置是高是低?是左是右?还是身前推、身旁拉?身体的各个部位在哪个空间位置上;节奏是时间的概念,比如刚才说的某一个姿态的变化是一拍还是两拍。节奏不仅仅是音乐节拍变化,也包括动作的节奏变化;表情是情感表达的概念,并不仅仅指面部的表情,而是内心情感的释放。姿态、节奏、表情这三者缺一不可,无论少了哪一个都不能构成舞蹈艺术。少了表情要素,只有姿态和节奏就跟广播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没有了节奏变化仅有姿态,那也就只是各种形体雕塑的堆砌;如果少了姿态要素,节奏和表情也无从依附,舞蹈根本不可能存在。

儿童舞蹈的定义

儿童舞蹈是由儿童直接参与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适合年龄特点的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儿童舞蹈受儿童正在发展中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局限,具有浅显、形象、简单、趣味的特点。儿童舞蹈的唯一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儿童舞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儿童舞蹈必须是由儿童直接参与的舞蹈形式。

儿童舞蹈思想内容浅显、易懂,是儿童认知水平能够理解的。

儿童舞蹈动作的选择、组合和排列符合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

儿童舞蹈的唯一目的,就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儿童舞蹈是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支

第1, 儿童舞蹈与成人舞蹈是都属于舞蹈,儿童舞蹈只是舞蹈的一个分支。

第2, 认知水平的差异,形成了表达模式的不同。虽然都是用舞蹈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因为认知水平的不同,从心理上来讲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舞蹈情感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成人作品注重深刻、积淀,表达上追求深沉、内在、含蓄。动作语言和编排上也有不同,除直白叙述手法之外还可以用一些抽象的、浪漫的手法去表现。但儿童舞蹈则不同,一定要有具体的形象、更加直观呈现的手段来表达。比如不高兴或是其它情绪的表达,儿童舞蹈必须直接的表现出,让观众能够直接地看得到,这才是儿童舞蹈的特点。儿童认知比较浅显,表达上非常直白、具体和外在。在舞蹈动作方面,语汇的提炼,组合具有简单、形象的特点。

第3, 肌体能力的差异,形成了各自运动的规律。成人舞蹈从舞蹈语汇、表现内容方面和儿童舞蹈有差异,它们各自有各自的规律。

2、舞蹈的艺术特性契合了儿童的天性

经常见到孩子跟家长说,“妈妈我想参加舞蹈班”。小朋友看到儿童舞蹈的时候也表现出特别的兴奋,是因为儿童的天性活泼好动,感情外露,乐于模仿。舞蹈艺术又是视觉的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视觉传递来完成的,舞者通过形体运动作为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而活泼好动的孩子天性正与舞蹈艺术的特性非常契合,儿童的天性与舞蹈艺术的特性契合就成了儿童喜爱舞蹈的主要原因。
儿童年龄阶段正处于发育期,无论在心理上的认知方面、想象力感知力以及生理上的肌体方面、运动能力和成人都有巨大差别,所以儿童舞蹈形成它自己独特的特点:


第一:儿童舞蹈内容要符合儿童心理的需求。

儿童舞蹈要符合儿童兴趣的指向性。一般情况下,儿童所关心的那些动物、植物、自然形象以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还有一些传说、故事、童话故事都是有趣的、好玩的。因为在他了解、认知水平范围之内的内容,就有特别的关注兴趣。所以为了满足他们喜欢模仿的愿望,满足他们参与社会角色的心理需求,舞蹈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往往注重儿童表演技能的发挥,这些表现内容会使儿童舞蹈作品更加地生动,更加得有儿童生活的气息。

儿童舞蹈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也就是在他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能够涵盖的范围。因为儿童涵盖的知识层面是浅显的,具体的形象,与他的关心周围事物有关联的。

儿童舞蹈要符合儿童情感表达的方式和规律。儿童舞蹈它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段、呈现的过程都要适合儿童心理机制的水平。有些老师给孩子选择一个作品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舞蹈作品与孩子表现力的适配性,虽然小演员基础条件也不错,但是跳的什么理解不了,仅是把一些外在的东西做出来。结果导致的就是这个小孩做得非常吃力,对这个人物的刻画也永远做不到。

第二:儿童舞蹈动作要符合生理机制的发展规律

正在成长发展时期的孩子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距,由于受年龄各阶段身体的制约,儿童舞蹈无论作品多好,在教学当中的一些动作一定要符合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规律。不了解身体,忽略儿童的生理机能,会出现教学当中的一些问题。尤其在幼儿年龄阶段,他们的动作能力集中表现在“走”、“跑”、“跳”。走什么?比如从3岁开始,踏步、踏点步、踏踢步、碎步、错步;跑是什么?就是一般小跑步、跑跳步;跳就是蹦跳、跳跳步,逐步发展到跑跳步。再之后的就是上身的“扭”、“拧”、“摆”“躬”、“弯”,就这么几个动作。在这些动作当中,只要你在儿童生理机能允许的局限框架内去做动作设计、编排、创新提炼都是可以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尤其是幼儿时期的小肌肉群与骨骼发育还不太健全,动作连接完成的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对于像“饶口令”样的复杂动作确实很难完成。另外,受儿童肺耗量能力的局限,也不允许大幅度动作的编排,所有这些都是需要编导和老师去了解去重视的。因为舞蹈作品的排练内容与儿童年龄的不匹配就会使作品的表现力受到影响,教学和排练中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受伤。

据研究表明8、9岁左右的孩子学习舞蹈在心理能力、认知水平方面和肢体可塑性各方面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但舞蹈学院为什么要等到10岁、11岁才招进学校呢?因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11岁的孩子从骨骼支撑、小肌肉群形成、韧带发育才刚刚具备了初步接受舞蹈基础训练的能力。比如单一的下腰,开度的训练、柔韧度训练,爆发力的训练等等,循序渐进才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现在好多的社会培训机构把北京舞院11岁阶段的教材照搬拿来,即使是最简单组合拿过来教孩子也是不正确的,容易出现问题。低幼的孩子生理条件不成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是受到一些制约的。所以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按照规范、科学的教学方式,千万不要为了比赛、为了拿高分就让孩子翻个什么东西,做个什么技巧,“拔苗助长”。

儿童舞蹈作品的语汇中尽量不使用一些高难技巧,舞蹈动作是作品的语言,目的是用来叙述情节、表达情感,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用不用高难度的动作就没有实际上的意义了。一个高超的儿童舞蹈编导不会因为有或没有技巧动作而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年龄的特点影响了儿童舞蹈风格的形成

结构的编制到动作语汇的提炼、从创作规律上来看,儿童舞蹈与成人舞蹈是分不开的,但儿童舞蹈的动作却是以模仿为主,比如模仿生活中的动物、植物、成人动作,模仿传统的舞蹈等等,许多动作是来源于成人的舞蹈,所以儿童舞蹈跟成人舞蹈是分不开的。由于发展中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差距,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又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儿童舞蹈不同阶段的个性。

儿童舞蹈的动律要快于成人舞

生理结构就决定了儿童舞蹈必须要比成人舞蹈动律要快,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身体的比例和重心。比如单腿站立时间不会太长,上身稍微有点动作变化的时候就不容易站的稳了。这些生理上的结构原因决定了儿童舞蹈动作在设计、选用、提炼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合孩子生理的规律。另外儿童的活泼好动、喜形于色,动作快慢也能表现出孩子的性格。

动作姿态鲜明;变化简单;运行单一

儿童舞蹈的动作姿态都具有形象性,动作的节奏也会非常的鲜明。姿态清晰、直观,每一个动作的起点和落点都在节拍点中,包括队形、构图造型的变换都卡在节拍里。

儿童很难完成带有控制力的动作

儿童的脑力发育还不太健全,肌肉力量不够、平衡能力还不完善,完成一些带控制力的、复杂的动作还具有很大的困难。儿童舞蹈的动作尽量做到简、短、脆。

“身韵”动作是儿童舞蹈的“短板

编导也好,教学老师也好,尽量迴避或者少选用“身韵”感突出的动作,因为去做“身韵”强的动作是儿童舞蹈的“短板”。要想让动作更加容易整齐、更加有冲击力,一定要使动作鲜明、简单、干脆。

动作要适合儿童躯体的比例和重心要求

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不能“拔苗助长”

现在有些编导在创作的过程中,把心思用在了“技术”上,而忽略了在“艺术”上下功夫。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儿童舞蹈作品的“劲”若是用到动作技巧方面无论编的过程;排的过程还是孩子们表演的过程中都会是非常的吃力。当然,并不否认技巧用的恰当会博得观众和评委的肯定,但是编导创作的心思一味用在靠技术博得眼球的话,儿童舞蹈的方向就错了。不要忘了儿童舞蹈作品的目的也是在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它的出发点是通过视觉传达情感,传达导演的主观上的意念,让大家对作品产生共鸣。所以这方面编导一定要把握,不要以为高难动作就是高水平,把成人的动作拿到孩子这里来,使孩子的舞蹈没有了“孩子气”。编导、老师们要记住,编排动作时可以使“巧劲儿”。想使作品具有冲击力,可以抓住具有形象性的;或具有典型特征的动作去简化,然后再去强化、美化。一个聪明的编导注重突出儿童特点的强化,使孩子的表演达到成人达不到的境界。

让儿童的生理特点变成舞蹈独特的魅力所在

有好多家长把男孩子送到舞蹈教学机构里面,目的是健身、气质的培养,也有好多家长说,我不想让他学舞蹈,太“娘”,男孩子学着学着都成女孩了。其实这不是舞蹈的错,更不能怨孩子们,是教材和教师的原因。舞蹈中男女动作的动作和表现气质各有不同,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只是你没有选择对能够掌握男舞教材的教师。不要以为男孩子学舞蹈都会变得“娘”,那是误解,你看看中国古典舞的男舞,你看看民族舞的蒙族汉子、你看看民间舞的鼓子。舞蹈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释放,把内心的情感参与到舞蹈当中,这才是舞蹈。儿童舞蹈的教学毕竟和成人舞蹈不一样。进入少年年龄阶段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男女性别不同表现的引导和提示,如果老师没有教男孩动作的示范能力,也不要压抑了男孩阳刚气质的释放和放弃了引导。男孩子学舞蹈会变得太“娘”不是舞蹈的问题,也不是孩子的问题,是老师和教材出了问题。

第四:不要失掉儿童学习舞蹈的方向和目标
一定不要迷失儿童舞蹈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儿童舞蹈大致有以下几个目标:第一个是完成舞蹈的学习,提高儿童肢体的运动能力;第二个是体验舞蹈的内在美,提高儿童的艺术感受能力;第三个是通过舞蹈作品,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熏陶,陶冶儿童的情操,提高美的表达能力。

家长送孩子上舞蹈班不外乎几种心理:第一种,规划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演员,孩子将来一定要从事舞蹈这个专业,当一个演员,如果是这样就应该实打实的打基础,慢慢练,不要急于求成要求孩子去掌握多少东西。像学唱歌一样,把音准弄好,至于技巧先不管他,能发声先把基础功底打好。第二种就是只是把舞蹈当成孩子的一个爱好,掌握一门艺术特长而已,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要让孩子学好每一段,要启发他内心的情感,这样做才有意义。第三种就是家长认为孩子吃饭不行,睡觉不好,到舞蹈班去锻炼身体,像活动差不多,回来睡觉老老实实的。还有一种家长就更简单了,我太忙了,送舞蹈班去让他待着,到点老师帮我看看孩子。

不管哪种心理家长都应该注意,学舞蹈一定要引导孩子开心地学,始终保持学习舞蹈的兴趣,不要失去学习舞蹈那种快乐的精神体验。


家长怎么支持孩子走进舞蹈课堂?

首先,孩子在舞蹈班学习回到家要经常跟孩子谈一些学舞蹈课程的话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及时鼓励;第二,要学会经常夸奖孩子每一点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心;第三,生活当中营养的添加,孩子增加一些营养有助于他的生长发育;第四,营造好休息的环境,让孩子能够恢复体力,保证第二天的舞蹈学习和生活精力充沛;第五:保持卫生,衣服常洗常换;最后一个就是尽量不要轻易地允许孩子请假,孩子学习舞蹈对家长也是一种磨练,对孩子体能方面的也是很好锻炼。

另外家长们在对学习舞蹈方面的选择,一定要选对学校,选对老师,选对课堂,还得要选对舞种,也就是教学内容。有的小孩就是每天好动,那就学街舞;有的小孩内在含蓄一些,那就学中国舞。选对了就使孩子学习舞蹈兴趣大增,乐此不疲。好学校是什么,好学校、好课堂就是:设备完善,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好老师就是:和蔼可亲,业务过硬、教学有方。好老师舞蹈示范美伦美焕让学生着迷,教学中严格要求但从不发火,这个很重要。除了有一个好教师外,再一个就是好的教材,就是说要适合孩子的爱好,男的一定要阳刚,女的一定要优美,内容要非常的有趣。

3、舞蹈对于儿童的教育作用

1. 有助于儿童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

儿童具有以下一些心理特点,学习舞蹈能很好的帮助他们心理方面健康的发展。

·求知欲望强,认知有限;

·活泼好动,喜欢模仿;

·思维特别具体,依赖表象

·情绪易变,对新异刺激反射迅速

·想象力丰富、具有发散性思维,可进行超脱现实的思维关联

·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持久性

·意志不坚,耐力差、易疲劳

2. 有助于儿童生理机制的协调发展

·舞蹈是艺术和运动的完美结合,有助于儿童生理机制的和谐发展

·有利于增强儿童身体运动素质的发展

·错误的、不安全的舞蹈可能会损伤儿童身体


3.学习舞蹈有助于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从教学品质来看,能够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进取心;第二学会懂得吃苦,不怕困难;第三服从指挥,增强自律;第四团结协作,照顾别人;第五性格开朗,阳光向上;第六自信自美,气质高雅。

4、目前儿童舞蹈的一些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国内的舞蹈培训机构比比皆是,儿童舞蹈美育的趋势是我们过去预料不到的。许多老师为儿童舞蹈的教学兢兢业业培养下一代。但是现在有些问题让人堪忧。

第一点,刚才讲过,好多老师概念当中只有动作、动作,眼里只有技术,少了艺术。这就使课堂上只有技巧的学习,一堂课孩子除了练功就是练功,除了压腿就是压腿。大家记住练功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舞蹈,体验舞蹈的美。像砍柴一样。练功就是磨刀,磨刀磨快的目的就是为了砍柴。大家放着这么多好的中国舞蹈不去学不去体验,整天就是练功。儿童时期的舞蹈学还应该以舞蹈的启蒙教育为主,真正想走上正轨的舞蹈专业道路从10岁以后踏入,从规范的单一技术动作进入也不晚。有的孩子在一堂舞蹈课当中身体就没有离开过地板,这样学习舞蹈还有什么意思呢?

第二点,学舞蹈只是为了考级而学。由于目的性的偏差,教材的设置、课时安排也出现偏差,课堂上占去了许多学习中国优秀舞蹈遗产内容的宝贵时间。没能去学习和体验更多、更丰富的舞蹈,而是把精力都放在考级的上面,为了一张考级证书而忽略了舞蹈对儿童美育功能。

第三点,舞蹈中拔苗助长的形象。

第四点,教材混杂。比如蒙古舞里面出现了兰花指,这叫误人子弟。

第五点,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失误常有发生。目前国内舞蹈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呼吁大家引起重视,进一步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目前国家教育部和一些教育专家也正在研讨怎么能够把艺术教育做得更加规范化,做得更加好。希望明天的艺术教育和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够出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嘉宾介绍

桑鲁兵: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编导、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艺术指导,中国儿童歌舞学会第三届秘书长、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导演;中国网《MV中国》艺术总监、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艺术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中国教育电视台金龟子艺术团艺术总监。曾连续20多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各类大型文艺晚会以及中央团拜会演出和国内外各类大型文艺活动的节目创编和导演工作。近年晚会主要作品有:2015年在缅甸仰光国家体育馆《关爱缅甸、祈福灾民》大型文艺晚会任总导演;2016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中国东北同乡会庆典《璀璨之夜》晚会任总导演;2017年2月26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湖南长沙大型特别节目《走进雷锋故乡》晚会总执行导演等。近年儿童舞蹈部分作品有:2015年《山那边的小溪》;2016年《花绣鞋》;2017年《凤冠》;2018年《扭花扇》等。

儿童什么年龄学舞蹈最好?儿童要不要学舞蹈(1)

The End

信息来源:嘉宾现场演讲内容

运营服务:深圳市科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