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一句是什么(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一句是什么(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我们文化中一种典型的人物,见贤思齐、闻贤思见、求贤若渴,听说有贤德之人,一定要会一会。此人只可惜没有留下真实姓名。古时的这个“封”字,是指在诸侯国边界封土植树,也就是封疆。所谓“封人”,就是管诸侯国界的官员。勉强拿现在的职务来讲,是管土地、管地政的人。这个仪封人要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到访此地的君子,还没有一个是我没有见的呢。

翻开《论语》第三篇第二十四章: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据记载,仪是卫国的一个地名。

古时的这个“封”字,是指在诸侯国边界封土植树,也就是封疆。所谓“封人”,就是管诸侯国界的官员。

勉强拿现在的职务来讲,是管土地、管地政的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一句是什么(天下谁人不识君)(1)

这个仪封人要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到访此地的君子,还没有一个是我没有见的呢。

此人只可惜没有留下真实姓名。

这是我们文化中一种典型的人物,见贤思齐、闻贤思见、求贤若渴,听说有贤德之人,一定要会一会。

他说了这番话以后,孔子的随从们无话可说,就安排了一个机会,让他去见孔子。但是孔子和他谈了些什么并没记录。

我们说,人和人之间如果没有产生情感认同,就会下意识地用权力和规则与人打交道。

一开始,这个官吏是用了一近似官腔语气,说“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但是当他见过孔子后,瞬间换了一个态度。给我的感觉,是孔子用春风化雨般地思想工作,彻底改变了一个人。

小官吏和孔子聊了几句,走出来时态度和思想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说密密麻麻话也变得那么有情怀。对孔子随从说出以下一番话:

诸位,何必忧虑你们夫子的失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天意将把你们夫子当做木铎(来传道于天下呀!)

这里“丧”是失位去国的意思,孔子颠沛流离的十几年,正是从离开卫国开始。

“木铎”是古代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同样,还有一种“金铎”,就是以金属为舌头的大铃,两者声音不一样。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上一句是什么(天下谁人不识君)(2)

古代是“敲金以教武,敲木以教文”,木舌头铃一敲,就是要上文化课了。金属做得舌头一敲,就是要打仗了。

从这一章中,我们至少能悟出:世界上有两种伟大,一种靠权力、地位,靠高高在上的政治资源而获得建树;

另一种就是靠圣明,靠人品、智慧、学识、思想境界而获感召力、说服力和推动力。孔子正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猜您喜欢: